Workflow
生物医药研究
icon
Search documents
关键分子信号有望破解造血难题
Ke Ji Ri Bao· 2025-07-10 01:30
科技日报北京7月9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科学信号》杂志报道,德国康斯坦茨大学与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识别出一种关键分子信号,即趋化因子CXCL12,其可诱导红细 胞前体排出细胞核,这一过程是红细胞成熟的关键环节。这一发现将为大规模生产人工血液提供新路 径。 尽管人工造血研究已持续数十年,但相关技术迟迟未能实现临床规模应用。其关键挑战在于,人体 内自然生成血液的机制极其复杂,仍未被完全理解。 在人体内,血液是在骨髓中自然生成。干细胞逐步发育为红细胞前体细胞,最终变成红细胞。红细 胞前体细胞在发育为成熟红细胞前,需将细胞核排出,以腾出空间容纳更多血红蛋白,从而更高效运输 氧气。这个过程仅见于哺乳动物。 研究人员表示,血液生成讲究"天时地利"。他们发现,主要存在于骨髓中的趋化因子CXCL12可诱 导红细胞前体细胞排出细胞核。这一过程必须精准把握时间点,并与多种因子协同作用。研究人员在适 当时机将CXCL12添加到红细胞前体细胞中,就能成功触发这一关键过程。 研究显示,与大多数细胞在CXCL12刺激下产生迁移不同,红细胞前体细胞则将这一信号分子主动 运送至细胞内部,甚至进入细胞核,进而加速成熟 ...
江南大学发表最新Cell子刊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09 07:2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铁死亡 ( ferroptosis ) 是一种受调控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其特征在于铁依赖性的磷脂过氧化, 且与多种肝脏疾病密切相关。尽管共价抑制剂因其高效力和持久作用而备受关注,但目前尚无针对铁死亡 的特异性共价抑制剂。 2025 年 7 月 8 日,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 黄亿 研究员、 江南大 学无锡医学院 马寅初 副教授等,在 Cell 子刊 Cell Chemical Biology 上发表了题为: Covalent inhibition of ACSL4 alleviates ferroptosis-induced acute liver injury 的研究论文。 ACSL4 是脂质代谢中的关键酶,在脂质过氧化物的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CSL4 的异常激活会引发 铁 死亡 ,因此,ACSL4 成为铁死亡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尽管其意义重大,但针对 ACSL4 抑制剂的研 究,尤其是共价抑制剂的研究仍十分有限。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虚拟筛选和机制研究,确定了 罗西替尼 ( Rociletinib,简称 RO ...
胆固醇平衡破坏“元凶”酶锁定
Ke Ji Ri Bao· 2025-07-07 01:01
原标题:胆固醇平衡破坏"元凶"酶锁定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研究团队发现IDO1酶在胆固醇代谢中扮演关键角色。实验证实,通 过抑制该酶活性,可有效维持机体健康胆固醇水平,为治疗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种重大疾病带来 新希望。相关研究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旗下《朗缪尔》杂志。 研究揭示,当IDO1酶被阻断时,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这种调控机制意义重大,因为 慢性炎症正是心脏病、癌症、糖尿病乃至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共同诱因。 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防线,炎症本是机体对抗感染的天然武器。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当人体长期 处于压力、创伤或感染状态时,失控的炎症反应会像野火般破坏细胞功能。在此过程中,巨噬细胞对胆 固醇的正常代谢能力也会受损,最终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 研究发现,在炎症发生的过程中,IDO1酶会被激活,产生犬尿氨酸,干扰巨噬细胞处理胆固醇的 方式。而使用抑制剂关闭IDO1酶后,巨噬细胞重新获得了胆固醇代谢能力。更引人注目的是,团队还 发现一氧化氮合酶会与IDO1酶产生协同效应。这表明,靶向这两种酶有望为数百万炎症驱动疾病患者 带来革命性疗法。 团队表示,当巨噬细胞内的胆固醇积聚过多时,会引发动脉堵塞、心脏 ...
中国团队联合破解细胞膜的“脆弱密码”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牵头联合美国罗格斯大学科研人员破解细胞膜的"脆弱密码",有望为治疗 脓毒败血症等与炎症风暴相关的疾病探索新思路,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自然》(Nature)。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准医学研究院研究员许杰11日在该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调控或抑 制这个蛋白,可以在炎症发展初期把相关死亡细胞"包裹",降低炎症风暴的发生概率,"这样给临床上 对病人的处理赢得宝贵的时间,意义重大"。 细胞膜就像保护细胞的"城墙",维持着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但当细胞遭遇外力挤压、血流冲击或组织 拉伸时,细胞膜可能破裂,并将细胞内容物(如DNA、炎性分子)倾泻而出,引发周围细胞的强烈反应。 这种被称为"质膜破裂"的现象,不仅是多种细胞死亡的最终结局,更是免疫激活、组织损伤乃至炎症风 暴的重要触发点。然而,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存在着未解问题:当机械力过强时,是什么决定了细胞膜 是否会"撕裂"?是否有专门的调控因子参与这类极端应激反应? 为此团队对几千个人类多跨膜蛋白进行系统性敲低筛选,通过自主创新的高通量机械张力刺激设备,发 现一种名为NINJ1的跨膜蛋白在多种细胞类型中都显著影响机械张力下膜破裂的概率。 ...
浙江大学发表最新Cell子刊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6-16 08:49
2025 年 6 月 12 日,浙江大学 林爱福 、 周天华 、 袁瑛 等人在 Cell 子刊 Molecular Cell 上发表了题为 : Hepatic micropeptide modulates mitochondrial RNA processing machiner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并描述了以一类与 肝细胞癌 (HCC) 相关的 微肽 ,并揭示了它们调控 肝细胞癌中的线粒体 RNA 加工的机制, 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 路。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微肽 ( micropeptide ) 源自非经典翻译,是具有维持组织稳态和促进癌症发展等关键作用的新型生物分子。然而, 肝细胞癌 (HCC) 中微肽的蛋白质组学图 谱和功能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 从机制上来说,能量应激诱导的 MRPIP 通过与 HSD17B10 的 R25 残基相互作用,阻碍了线粒体核糖核酸酶 P (mtRNase P) 复合物的组装,这破坏了 HSD17B10 的四聚化以及随后的 HSD17B10-TRMT10C 子复合物的形成,从而导致 ...
Nature Cancer:中科大刘连新团队等揭示相分离促进肝癌发展的新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6-05 03:43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对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 的耐药性削弱了其在 肝细胞癌 (HCC) 中的临床疗效。由 相分离 ( Phase Separation ) 形成的 应激颗粒 ( Stress Granules ) 对于应激反应至关重要,并且可能与治疗抵抗有关,但其在肝细胞癌中的机制尚不清楚。 2025 年 6 月 4 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刘连新 、 王继洲 、 宋瑞鹏 、 张树庚 、 王嘉倍 等人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ancer 上发表了题为: RIOK1 phase separation restricts PTEN translation via stress granules activating tumor growth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 , RIOK1 相分离通过应激颗粒限制 PTEN 翻译,促进肝细胞癌的肿瘤生长。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筛选发现,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RIOK1 在肝细胞癌 (HCC) 中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并且在各种应 ...
Cancer Cell:西湖大学郭天南团队等绘制泛癌种蛋白质组图谱,覆盖22种癌症类型
生物世界· 2025-06-01 03:37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癌症 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特征是恶性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和扩散,逃脱了正常的检查和平衡机制。肿瘤的分子特征可用于临床干预,以实现个性化治疗。 癌症基因组图谱 (TCGA) 和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 (ICGC) 的大规模基因组学研究旨在编录主要的致癌基因组改变,并提供一份全面的癌症基因组特征"图 谱"。对 30 多种人类癌症的大规模队列进行广泛的基因组测序,并结合对单个癌症类型的综合分析以及全面的泛癌分析,揭示了细胞异常的非常复杂的图景,拓 展了当前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认识,并创新了分子诊断方法。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要预测肿瘤中的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和转录组改变如何影响下游蛋白质的表达 和活性,仍颇具挑战性。 蛋白质 是细胞中的功能单位,也是大多数疗法的作用靶点。因此,仅依据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和转录组特征来选择靶向治疗,仍有改进空间。蛋白质组不仅能够拓 展我们对细胞动态分子行为的理解,帮助揭示癌症表型的形成机制,还可能改善诊断和治疗选择。然而,迄今为止,大多数癌症蛋白质组学研究都集中在单一癌 症类型上。 2025 年 5 月 29 日,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Connie Jimen ...
转录因子协同作用机制揭示
Ke Ji Ri Bao· 2025-05-28 01:20
为何出现发育异常?癌症等疾病因何产生?记者5月26日从同济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同济大学 附属东方医院尹贻蒙团队与剑桥大学团队合作,突破了单转录因子调控基因的传统研究模式。研究表 明,不同转录因子通过协同作用识别新型DNA序列,并参与胚胎发育等生命活动,而识别的新型DNA 序列的突变与发育异常、癌症等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 然》。 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协同作用致使800多对转录因子识别的新型DNA序列发生改变。 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切信息都蕴藏在人类基因组之中。转录因子常以协同作用方式解读不同 DNA序列所蕴含的各类信息,通过调控基因的时空特异性表达,参与细胞所有生命活动。若转录因子 或其识别的DNA序列发生突变,就极有可能引发发育异常,甚至导致癌症等多种疾病的产生。 这一发现,为发育异常和癌症等各类疾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黄艾娇 记者王春) 原标题:转录因子协同作用机制揭示 为了深入探究转录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团队借助高通量筛选技术和计算生物学手段,对 5.8万余种转录因子组合是否可协同识别DNA进行了系统性评估,鉴定出2198对具有协同作用的转录因 ...
课程预告丨芒果苷对肝脏疾病的防治作用研究•前沿解析
生物世界· 2025-05-26 09:50
以下文章来源于OriCell细胞生物学 ,作者赛业云课堂 OriCell细胞生物学 .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然而,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肝纤维化和肝癌等系列疾病已 成为全球性健康难题。近年来, 芒果苷 作为一种天然化合物,因其显著的抗氧化、抗炎和代谢调节作用,逐渐成为 肝脏疾病防治研究的新焦点 。 河北师范大学 王蒙 团队长期从事肝脏疾病的基础研究 , 为 芒果苷作为肝脏保护剂的应用 提供了重要机制依据,如 激活Nrf2信号通路保护DNase2、抑制炎症信号通路,以及恢复PDE3B稳定性减轻酒精性肝损伤等,为开发新型肝脏 疾病治疗策略提供了新靶点和思路。 5 月27日(周二)晚,赛业云课堂特邀河北师范大学王蒙博士做精彩授课分享,深入探讨芒果苷与肝脏疾病 防治:前沿研究与应用。 欢迎从事肝脏疾病研究的科研人员,或对芒果苷天然药物研发感兴趣的科研人 员,一同参与本期精彩直播! 报名参与课程还有机会赢取 赛业OriCell 科研汪公仔、LABUBU收纳包 、爱奇艺季卡 等精美好礼! 前沿资讯:掌握芒果苷在肝脏疾病防治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深度解析:了解芒果苷作用机制,助力科研思路拓展。 ...
沈阳农业大学发表Nature子刊论文:生酮饮食能够抗疟疾
生物世界· 2025-05-24 03:13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疟原虫 ( Plasmodium ) 是导致 疟疾 ( malaria) 的病原体,青蒿素类药物发发现和应用有效治疗了疟疾,但随着 对青蒿素类药物产生抗药性的 恶性疟原虫 的出现和蔓延,亟需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疟原虫的发育和传播与其宿主密切相关,营养供应是关键的调节因素。之前的研究表明,疟原虫能够通过感知宿主饮食热量的变化来主动调节自身的繁殖。此 外,宿主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例如饮食限制和糖酵解抑制,均能预防实验性脑型疟疾。 值得注意的是 , 值得注意的是,在啮齿类动物模型中,补充 高脂饮食 可诱导肝细胞产生活性氧,并导致疟原虫子孢子发育终止。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将寄生 虫营养感知机制作为疟疾干预和预防策略的可行性。 2025 年 5 月 23 日,沈阳农业大学 陈启军 教授团队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Metabolism 上发表了题为: β-hydroxybutyrate inhibits Plasmodium falciparum development and confers protection against malaria in mice 的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