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铁1号

Search documents
走进中国首座隧道博物馆
Ren Min Ri Bao· 2025-07-07 22:28
隧道博物馆的深邃,更在于它让那些"看不见"的奉献被"看见"。在"开路先锋"的旗帜旁,一份来自成昆 铁路沙马拉达隧道项目的慰问电,字迹模糊却传递着铁道兵在"修路禁区"用生命拓荒的忠诚与悲壮。这 份泛黄的纸张是家国情怀最朴素也最震撼的凭证。而在展柜的柔光下,静静陈列着另一套特殊的"铠 甲":防弹衣与钢盔,它们是秦岭输水隧洞建设者为抵御致命岩爆风险的生命屏障,建设者们至今仍要 穿上这类特种防护装备,才能深入作业面。 站在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立体沙盘前,19条断裂带的地质剖面和764米竖井的立体对比,诠释着"世界 最难铁路隧道"的攻坚传奇。针对代表性标杆工程,21处场景复现让观众身临其境。每一件展品都是一 个时空坐标,诠释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行业精神。 博物馆的叙事并未止步于历史的回望。"隧创未来"5D影院将观众带入洲际海底隧道的神秘幽深,送上 星际太空廊道的浩瀚征途,这是隧道人"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无畏探索精神的时空延展与浪漫表 达。以隧道元素和隧道人形象设计的"隧道侠"IP形象,将硬核工程转化为萌趣文创;还有盾构主题积 木、各式立体冰箱贴、"隧缘"主题茶具等文创,实现"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深层文化浸润。 ...
情怀 | 让盾构机成为“争气机”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5-19 00:29
1997年,我国建设西康铁路秦岭隧道,从国外采购了两台硬岩掘进机。这两台设备带来了让人惊叹的施 工安全性和挖掘效率,但问题也逐渐凸显:机器维修保养时,中方人员不能参加,维修进度完全取决于 外方…… 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话语权。于是,中国中铁成立了盾构机研发项目组,立志"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 大学刚毕业的王杜娟成为项目组成员。 盾构机作为集机、电、液、气、传感于一体的大型自动化掘进设备,零部件多达1万多个,一个控制系 统就有2000多个控制点。"那时项目组没有技术,也没有人指导,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王杜娟回忆道, 为了印证研发数据,她和同事们不断往返施工现场。"加班是工作常态,熬夜是家常便饭,咬咬牙就过 来了"。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突破性成果。2008年4月,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 平衡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诞生了,填补了我国在复合盾构制造领域的空白。2009年2月,"中国中铁1 号"从天津地铁3号线项目始发,开启地下追光之旅,圆满完成国产盾构的首秀。 "人在事中不知道害怕,事后我们都惊讶自己的胆子竟然那么大,敢花这么多钱,去做风险这么大的事 情。"王杜娟说,在天津地铁3号线项目中,地面有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