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节扭矩传感器
icon
Search documents
市占率超70%领跑人形机器人赛道!国产六维力传感器突围 获智元/小米等头部客户批量应用
机器人圈· 2025-05-27 09:05
以下文章来源于机器人大讲堂 ,作者李鑫 机器人大讲堂 . 立德机器人平台深耕机器人科技创新和产业服务,凝聚国家级院士专家、企业家智库千余位,服务五十余个赛道 百余家机器人企业,涵盖工业、服务、特种、人形和医疗等产业链上下游。平台业务涵盖品牌媒体、大型论坛、 智库咨询、投资孵化和产业落地等方面。 力传感器作为人形机器人感知与交互的 "神经末梢",在机器人技术发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作为 机器人精准感知外界作 用力的关键媒介, 力传感器能够 实时捕捉并量化与物体接触时产生的压力、拉力、扭矩等复杂力学信息,让机器人 "触 觉"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解析的数据流。 数据来源:特斯拉、中泰证券研究所 以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Gen 2) 为例,其 配置了 14个一维力矩传感器、14个一维压力传感器、4个六维力矩传感器,仅这 几类力传感器总数就达32个。 这还不包括上肢手指部分的 MEMS触觉传感器。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核心零部件企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数据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约 160家,其中中国企业占比超40%(60-70家),位居全球首位。 新战略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 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 ...
市占率超70%领跑人形机器人赛道!国产六维力传感器突围 获智元/小米等头部客户批量应用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25 12:17
力传感器作为人形机器人感知与交互的 "神经末梢",在机器人技术发展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作为 机器人精准 感知外界作用力的关键媒介, 力传感器能够 实时捕捉并量化与物体接触时产生的压力、拉力、扭矩等复杂力 学信息,让机器人 "触觉"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解析的数据流。 数据来源:特斯拉、中泰证券研究所 以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Gen 2) 为例,其 配置了 14个一维力矩传感器、14个一维压力传感器、4个六维力矩 传感器,仅这几类力传感器总数就达32个。 这还不包括上肢手指部分的 MEMS触觉传感器。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核心零部件企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数据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本 体企业约 160家,其中中国企业占比超40%(60-70家),位居全球首位。 新战略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 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新品发布数量超过106款,远超过去20年的总和。其中,中国在2024年发布了86款人 形机器人新品,占全球总数的81%,领跑全球。 在人形产业链中,上游核心零部件(如减速器、传感器、丝 杠、电机等)占据主要成本。其中,传感器作为感知层关键部件,成本占比达 25.8%,成为技术突破和降本 增效 ...
机器人背后的“感知神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电测三大产品线,探索机器人力控新边界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07 04:01
一、 6L2A系列六维力传感器—" 多维感知 精控毫厘 " 人形机器人精准跳跃与抓握、工业机械臂柔性协作、医疗机械手稳定施术 ……这些颠覆性场景的背后,正 是"力觉感知"技术的一步步进化。 力觉感知系统作为机器人 "触觉"的核心 , 正逐步成为实现精密控制和 人机协作的关键技术。中航电测仪器(西安)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电测)凭借其在传感器领 域的深厚积累和前沿创新,推出了 六维力传感器、关节扭矩传感器和微型拉压力传感器三大系列产品 , 致力于为机器人产业提供高性能的感知解决方案。 6L2A系列六维力传感器 高精度与高可靠性的 "双冠王" 6L2A系列六维力传感器在精度与可靠性上表现出色,其准度高达0.5%,重复精度仅为0.1%,为机器人等 设备的精确控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此外, 该传感器具备 500万次的疲劳寿命 , 能够 承受高频率、 高强度的使用环境 , 大大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确保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下仍能保持卓越性能。 高定制化与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6L2A系列提供定制化与验证测试 , 且支持一体化 /异形六维力传感器的定制,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多元 需求。同时,公司拥有机器人力控实 ...
【招商电子】长盈精密:Q4业绩超指引中值,关注公司AI机器人前瞻布局
招商电子· 2025-03-02 11:24
点击招商研究小程序查看PDF报告原文 事件:公司公告24年业绩快报,收入169.2亿同比+23.3%,归母净利7.69亿同比+797%,扣非归母 5.29亿同比+2737%,结合公司近况,点评如下: 24年消费电子及新能源业务向上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恢复。 公司24年收入169.2亿同比+23.3%,归母 净利7.69亿同比+797%,扣非归母5.29亿同比+2737%。24Q4收入48.2亿同比+22.6%环比+9.4%,归 母净利1.75亿同比+107.4%环比+8.5%。24年业绩大幅增长主要系消费类电子复苏向好,新能源业务 良效率持续向上,国际A和S客户及国内大客户均有重要新项目量产交付,非经常收益主要来源于公 司转让广东天机智能系统有限公司30%股权,取得约1.8亿元的投资收益,以及政府补助。 展望25-26年,消费电子及新能源业务继续向上,叠加管理能力优化,望带动公司盈利进一步释放, 关注公司与AI Figure、T客户以及国内重点客户机器人布局。 25-26年看,A客户Mac、AI Phone、 手表、AI眼镜等新项目新品类望带来新增量,同时新能源业务有望延续好转趋势,公司对内的提质 增效和费用的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