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

Search documents
多少年轻人,被这座湖北小城“菇的拉客”拿捏了
3 6 Ke· 2025-06-06 02:50
很少有地方像湖北随州一样,有创意到让不下车的过路旅客在高铁上就莞尔一笑。只因为那句疾驰车厢 中,屏幕上高亮的"随州香菇祝您旅途愉快"。 虽说平日里常常被武汉、荆州、襄阳等城市"抢风头",但2000年才成立的地级市随州市可不是在随便搞 幽默。显示屏上的朴素问候,接地气之余,又饱含了对家乡的骄傲。 随州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的诞生处,隋朝因随州而命名。它是书写世界音乐史的曾侯乙编钟出土 处,也是让李白大叹"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的钟灵毓秀之地。 友好问候旅客的香菇,更是随州的骄傲。全国出产的香菇,几乎每十朵就有一朵来自随州,业界都流传 着"世界香菇看中国,中国香菇看随州"的美名。2025年3月30日,随州香菇还成功挑战了"最多种类的香 菇宴"吉尼斯世界纪录。 可以说,随州香菇与随州的发展息息相关。想要深入了解随州,不妨就让这朵香菇领路吧。 好山好水出好菇 从秦代至今的二千多年间,随州建置变迁频繁,但大部分时期或设郡、州,或置专署,一直以来都是江 汉、鄂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古城选址时,看重山川形势。此处山脉与河流交错,山谷与坡地相衔,丘陵与平地呼应。 城北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景色奇秀,登顶远眺可北视中 ...
一起守护“记忆里的中国”(评论员观察)
Ren Min Ri Bao· 2025-06-04 21:56
深入挖掘文献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做好保护和利用的"后半篇文章",使其走近公众、服务社会,做到 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应成为保护利用的重要目标 记忆是时间馈赠的礼物,它是珍贵的,也是脆弱的、易逝的,需要人们以敬畏之心守护,以创新之法传 承。入选"世界记忆"不是终点,而是保护和利用的新起点。深入挖掘文献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做好保 护和利用的"后半篇文章",使其走近公众、服务社会,做到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应成为保护利用的重 要目标。 比如依托《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广东创排了民族歌剧《侨批》,福建摄制了档案文献纪录片 《走近侨批》;为落实"世界记忆"项目推广要求,少林寺充分运用虚拟现实、裸眼3D等技术,为少林 寺碑碣信息打造沉浸式展览。多一些这样的实践探索,把保护和利用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才能让这些文 献遗产真正活在当下、传向未来。 更进一步看,以"世界记忆"为代表的各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搭建起一个促进文明对话的平台。镌刻于 1409年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打开了中国与斯里兰卡两国人民共同的记忆宝库,见证两国源远流长的友 好交往。文化遗产融入"世界记忆",国际社会得以从古老的经卷、斑驳的碑石中,读懂中华文明里的包 ...
湖北文旅“上新”新场景 入境游订单量激增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05 16:06
中新网武汉5月5日电(记者梁婷)记者5日从湖北省文旅厅获悉,"五一"假期,湖北"上新"6大类100多个文 旅消费新场景和新产品,激活假日旅游市场,该省入境游订单数量激增。 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武汉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70%,武汉"荣耀号"等11艘游船联动定制长江灯光 秀,深受海外游客喜爱;宜昌假日入境游市场表现亮眼,每天一架东南亚包机,每日平均6个欧美旅游 团游览三峡大坝、三峡人家等热门景点。 湖北各景区和文博场馆采用无人机、VR、AI等科技手段,开发文旅新产品、新业态。在湖北省博物 馆,游客戴上VR头显,"穿越"回青铜时代,沉浸式感受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VR首秀;在恩施大峡 谷景区,机器狗挑战赛吸引游客驻足参观,科技集市与AI互动体验区,让游客感受高空漫游峡谷的奇 妙;神农架"野人五项"极限运动、宜昌朝天吼漂流、武汉梧桐雨景区滑翔伞等深受年轻游客追捧;孝感 大型行进式水上夜游演出《槐荫船说》,运用5D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让游客乘船感受时空交织的奇 幻视效,"五一"期间夜游船票场场售罄。 "五一"假期,湖北重点景区景点再次迎来旅游高峰,武汉黄鹤楼、恩施大峡谷、三峡大坝、三峡人家、 三峡大瀑布等景区接待量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穿越青铜纪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4-30 03:44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新华社武汉4月29日电越王勾践剑诞生的铸剑工坊里,滚烫的熔液在剑范中缓缓流淌;吴越战场上,越 王勾践历经"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烈场景;曾国宫殿中,曾侯乙反复调音,编钟奏响的乐音响彻寰 宇……这些引人入胜的互动体验,来自于湖北省博物馆29日"上新"的VR体验项目《穿越青铜纪》,观 众可与"国宝"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开启一场跨时空"对话"。 4月29日拍 摄的湖北省博物馆VR剧场。新华社记者伍志尊 摄 今年是越王勾践剑发现60周年,为进一步活化展示"顶流"IP的魅力,《穿越青铜纪》精心打造"巨剑奇 观"场景,放大一万倍的越王勾践剑从天而降,再现历史文物中每一个极致的细节。此外,剑的主人勾 践也首次以具象的人物形象面向观众,其盔甲和纹样迭代了近30个版本。 走进湖北省博物馆VR剧场的1000平方米展厅,观众戴上VR头显后,瞬间"穿越"来到2000多年前的中国 青铜时代——铜联禁大壶底部的扛鼎小兽变身"导游",引领观众去探索历史的细节;曾侯乙的"宫 殿"里,编钟与编磬、鼓、琴、瑟、笙等乐器共同演奏,宛若一场八音齐备的古代音乐会。 尤其令人惊奇的是,这次曾侯乙编钟的VR首秀,以原声采样,结合"曾 ...
焦点访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它们背后是哪些中国历史文化?
Yang Shi Wang· 2025-04-28 15:38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闻公报,中国组织申报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和《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 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碑》项目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至此,中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世界记忆 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设立,旨在促进对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播。它与世界遗产名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 立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遗产类旗舰项目。《随州曾侯乙编钟》和《少林寺碑碣(566—1990)》为什么能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我们先去湖北省博物 馆听听来自2400年前的编钟绝响。 最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共65件,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考古发现数量最多、保存 最好的青铜乐器。 曾侯乙编钟作为国宝文物能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最主要的原因是曾侯乙编钟及钟架上刻有3755个铭文,所以它不仅仅是国宝级物质遗产,也是珍 贵的文献遗产。 国家档案局世界记忆项目负责人王红敏:"3755个铭文记录了当时我们祖先在公元前5世纪对音乐的认知,而且是声 ...
200+外贸企业集结汉口北 数千款出口尖货引爆消费升级潮
Sou Hu Cai Jing· 2025-04-28 00:14
消费热情燃爆市场活力 洽谈活跃折射转型新机 上午9时许,智能家居展区已人头攒动。湖北穿石智能展位的洗地机"70分钟续航""干湿垃圾一遍净"的功能讲解引发阵阵赞叹。攀升科技展台 前,年轻消费者正体验定制电脑的3D设计功能,工作人员表示:"上午已接待30余组专业客商咨询。" 4月26日,由商务部、湖北省商务厅主办的外贸优品中华行湖北站暨"乐购湖北"消费季活动在黄陂汉口北国际贸易城开幕。作为全国首轮内外 贸一体化试点省份的标志性实践,活动首日即吸引10万人次到场,智能科技、国潮设计、跨境好物交织成消费升级的澎湃图景。 汉口北中心广场各大展区内,智能科技与荆楚文化上演跨界对话。外贸优品区成为科技迷的"朝圣地",可监测心率变化的智能运动衣、支持60 国语言实时翻译的AR眼镜引发体验热潮;焕新智享区内,格力零碳源空调、海尔智慧厨房套组通过能耗数据可视化,让消费者感知绿色生活 的真实价值。 "没想到外贸产品能这么'懂'人!"在荆楚臻味专区,市民张先生试吃十堰特产品牌"李二鲜鱼火锅"带来的各种"鱼宴"后感叹。该专区集结数百 款荆楚创新美食,让国际口味嫁接本土基因。传世楚韵专区则上演非遗与潮玩的化学反应:曾侯乙编钟造型蓝牙音箱 ...
文明的刻度,让世界记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Ren Min Ri Bao· 2025-04-27 22:11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局部。 图为新华社记者伍岳摄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随州曾 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布施锡兰山佛寺 碑(1409年2月15日)》。至此,中国共有18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世界记忆名录》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的,旨在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中规定的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促进文化遗产利用,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其所指文献遗产不仅包 括纸莎草纸、羊皮纸、棕榈树叶、木片、石片、纸张等传统载体,还包括录音、电视电影作品和数字媒 体等新型媒体。新入选的3项中国文献遗产凝聚了哪些珍贵记忆?让我们一同走进人类共同的记忆财 富,感受文化瑰宝的魅力。 游客在少林寺数字档案展厅参观。 苗雨浩摄 湖北省博物馆的随州曾侯乙编钟。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图为新华社记者伍岳摄 出土以来,曾侯乙编钟的复制件已去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曾侯乙编钟是一张文化交流名片,通 过音乐,人们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编钟传递的礼乐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