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激光雷达方案
icon
Search documents
广和通(300638):业务稳步推进 AI与机器人动能强劲
Xin Lang Cai Jing· 2025-11-04 08:48
机器人业务方面,包括割草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两个业务方向。其中:公司割草机器人产品已实现 量产,预计明年会有较大增长;具身智能方面,公司发布了新一代Fibot 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平台,并 已成功应用于PI 公司最新通用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兀0.5 的数据采集工作;此外公司与禾赛科技联合发 布的机器人激光雷达方案,已落地头部具身智能公司。公司卡位优势显著,为成为未来主流AI 机器人 核心硬件供应商奠定基础,有望受益于机器人行业广阔空间。 FWA 海外空间广阔,国内车载业务客户扩容 FWA 业务增长主要由海外市场驱动,北美市场5G 渗透率较低。替代空间广阔;同时公司成功开拓印度 等新兴市场,预期今年也会有较大增长。 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背景下,车载模组 5G 替换4G 趋势清晰,行业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提 升。该业务门槛比较高,市场竞争格局比较清晰,公司智能模组方案在新能源车领域有比较大的优势, 已积累一批优质客户,同时今年也在陆续拓展新的客户,为整体业务发展奠定较好基础。 剔除锐凌无线后业务稳步推进,Q3 盈利能力环比向上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3.7 亿元,同 比-13.7%;归母净利润3. ...
汽车早餐 | 朱华荣已卸任长安福特董事长;威马宣布“好事将近”;蔚能完成6.7亿元C轮股权融资
◆国内新闻 六部门整治非法"救护"车 11月3日,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 通知,决定联合开展为期1年的非法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本次专项整治面向登记注册为"救护"类的机动车辆,以及非法提供院 前医疗急救和医疗照护转运服务的非"救护"类车辆(即"黑救护")。重点任务是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救护车清查,加强救护车管 理和社会监督,严厉打击"黑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疏堵结合引导医疗照护转运服务良性发展。 广东: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等产品给予一次性补贴 11月3日,江苏省工信厅在徐州市召开江苏省新能源商用车动力及控制系统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专家组围绕创新中心 的功能定位、运行机制、目标任务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一致同意江苏省新能源商用车动力及控制系统创新中心 建设方案和三年建设任务通过论证。该中心由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牵头,采用"公司+联盟"运行模式,依托江苏国创新能 源商用车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建设运行,组建了新能源商用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前三季度我国机器人行业营收同比增长29.5% 11月3日,据央视新闻,从中国机械工 ...
禾赛与广和通联合发布机器人激光雷达方案,已落地头部具身智能公司;印度发射该国迄今最重卫星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11-03 03:59
Group 1 - The first humanoid robot torchbearer, "Kua Fu,"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torch relay at the 15th National Games in Shenzhen, showcasing breakthroughs in dynamic motion control, load balancing, and complex environment adaptation [2] - The collaboration between Hesai Technology and Guanghetong has led to the launch of a robot laser radar solution, focusing on 3D laser radar technology and AI visual algorithms to enhance robot capabilities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2] - China's industrial robot production saw significant growth, with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28.3% in September, driven by strong demand from key sectors such as automotive, electronics, and new energy [2] Group 2 - India successfully launched its heaviest satellite to date, weighing 4410 kilograms, into geosynchronous transfer orbit using the LVM3-M5 heavy-lift rocket, marking a milestone for the 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