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湖笔
icon
Search documents
发现日常生活的审美密码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21 08:32
(原标题:发现日常生活的审美密码) 现代生活更需要创造审美仪式。晨起时拉开窗帘的特定角度,让阳光以最佳状态漫入房间;晚餐时精心 搭配餐垫与烛台的光影效果;睡前整理书桌的固定流程,这些微小仪式构成生活的节奏标点。法国人类 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发现,仪式本质上是"将连续的时间切割成有意义的片段"。 仪式感建立的关键在于感知深化。冲泡咖啡时观察水流与粉末的互动形态,熨烫衬衫时体会织物在蒸汽 中舒展的微妙变化,插花时捕捉枝条的自然曲线。当五感全部投入,平凡事务便升华为审美体验,这种 全神贯注的状态本身即具有美学价值。 一、日常器物中的美学基因 宋代文人的案头陈设堪称生活美学的典范。一方歙砚的天然纹理,几支湖笔的柔韧笔锋,青瓷笔洗中荡 漾的清水,构成了完整的美学系统。这些器物不仅是工具,更是审美载体,其形制比例暗合黄金分割, 釉色变化呼应四季流转。苏轼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中写道:"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道出了器物使用中物我交融的审美境界。 现代家居中的审美觉醒往往始于细微处。一只粗陶马克杯的质朴肌理,能打破工业化生产的冰冷感;手 工编织的亚麻桌布,其经纬交错间藏着匠人的温度。日本民艺运动倡导者柳宗悦曾说: ...
笔墨纸砚里的匠心传承(文化中国行)
Ren Min Ri Bao· 2025-05-05 22:17
图①:湖笔制作技艺"刻字"工序。 沈勇强摄 图②:工人正在为徽墨描金。 歙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图③:代表性传承人杨焯忠在创作端砚。 吴乙生摄 图④:工人在宣纸生产车间进行捞纸作业。 新华社记者 周 牧摄 湖笔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宣纸制作技艺、端砚制作技艺,均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的代表性项目。本报记者分别走进湖笔、徽墨、宣纸、端砚的故乡,透过代代相传的匠心,感受传统 技艺在今天何以赓续绵延,生生不息。 ——编 者 一支湖笔—— 千年湖颖书风华 本报记者 窦瀚洋 浙江湖州,距离南浔古镇不远的善琏镇,家家户户因制作湖笔而闻名。晨露未晞,湖笔制作技艺省级代 表性传承人王晓华推开善琏湖笔厂的木门,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千万毛中拣一毫"。湖笔的笔头是在水盆中制作而成,没有水盆就没有湖笔。 让他们欣慰的是,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湖州市出台 了《湖州市湖笔保护和发展条例》,为湖笔技艺传承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南浔区同步出台了《湖州市 南浔区湖笔保护和发展专项规划》,将湖笔技艺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构筑政、社、校、企互促互联的 保护传承格局。 如今,良好的传承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