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牡丹亭》

Search documents
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闭幕
Su Zhou Ri Bao· 2025-05-30 23:45
让青春的"浪花",翻涌卷起"新浪潮" 运河与长江的十字交叉处,苏州的文脉如水般绵长。5月30日晚,在始建于1928年、于今年2月焕新 归来的苏州"戏码头"——开明大戏院,一朵朵"小浪花",翻涌卷起梨园的"新浪潮"。 10岁的"小昆班"学员沈源锟站上舞台,身姿岩岩若松,目光炯炯如电,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了昆剧少 儿武戏《蜈蚣岭》的演绎,即便是高难度的"飞脚叉"和"三起三落"等动作也不在话下。观众这才惊 觉,"后浪"的成长如斯飞快。在大舞台上,这位学了4年昆曲的稚童,闪转腾挪间,尽是江南气韵。 这是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闭幕演出"梨园新浪潮"的一个小切片。整台演出,星光熠 熠,集结了蔡正仁、王芳、袁小良、王池良等一众戏曲界名家。而名家却并非主角,做主角的是像沈源 锟这样的新生代,有仍在上幼儿园的小评弹演员,也有苏州各个院团随时可以接棒的"后起之秀"。大幕 拉开,新老相携、曲韵相融,唱的是声声江南,也是生生不息。 昨晚(5月30日),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落下帷幕。自4月30日启幕以来,吴侬软语、 昆腔婉转,交融着八方乐音、十方曲调,借一场全民参与的文旅狂欢节道出声声江南。"最是江南,最 美窗口"——这 ...
相聚现场,一起“嗨”(青年消费新趋势观察⑧)
Ren Min Ri Bao Hai Wai Ban· 2025-05-27 22:56
观众在天津金街观看话剧《日出》片段。新华社记者 李然摄 演员在国家大剧院西咖啡厅前演奏。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5月2日,观众在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现场观看演出。新华社记者 肖潇摄 去听歌手的演唱会,感受现场"大合唱"的魅力;去看小剧场演出,近距离与演员互动;去参加户外音乐 节,跟着节奏尽情摇摆……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线下演艺市场的消费者,推动演艺消费形成新生 态。 演出市场 繁荣多元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和测算,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同比 增长7.61%。票房收入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 演出市场繁荣发展,对文旅消费产生明显拉动作用。业内人士有观点认为,演唱会经济有"1∶4.8"的拉动 效应,即花费1元门票能带动同期周边消费4.8元。演艺消费作为"流量入口",能够串起更多场景,延长 消费链条。 在山西上大学的温昀告诉笔者,她今年最开心的一次出游,是在年初奔赴广东广州,参加了自己偶像举 办的演唱会。"开票前,我请3个室友一起帮我抢票,最后很幸运地抢到了一张1580元的票。"温昀说, 当时,她选择乘坐动车往返,再加上住宿、餐饮等,两天的行程花费了约3 ...
高铁环游、AI赋能、文旅爆棚——“五一”假期长三角游出新韵味
Xin Hua Wang· 2025-05-07 02:38
新华社南京5月6日电 题:高铁环游、AI赋能、文旅爆棚——"五一"假期长三角游出新韵味 新华社记者杨绍功 这个"五一"小长假,环长三角的高铁车票因短途游的火爆迅速售罄,AI辅助制订的旅游攻略、提供的行 程导引让出游更加省心,推陈出新的文艺演出受到游客追捧……记者采访发现,人文、经济、科技、旅 游加速融合,让长三角环游成为更多游客的选择,其中既有蓬勃的发展新场景,更有活跃的文化新韵 味。 高铁环游说走就走 适宜的温度、连续的假期、活跃的中短途游,让多趟长三角环形高铁车票在节前便告售罄,也让5月1日 的长三角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历史性的426.8万人次。 "1小时高铁到丹阳,5分钟步行到眼镜城,旅游的同时还把眼镜配了。"大学生王颖假期从上海到江苏丹 阳旅游,配眼镜省下的钱基本可以抵掉往来高铁花费,让他感觉这趟旅行"赚到了"。 毗邻眼镜城的丹阳站带火了"配镜游"。"五一"假期,这座历史悠久的小城,主要景点接待游客28.98万 人次,同比翻了一番。其中,高铁的贡献率超六成。 从安徽马鞍山来到江苏南京的游客夏冬香,40分钟没能走出南京南站。候车室里,10多家老字号品牌美 食摆开小摊,盐水鸭、鸡鸣汤包、鸭血粉丝汤……游客围 ...
各地“好戏”轮番上演 这个假期很文艺
Yang Shi Xin Wen· 2025-05-04 01:48
舞剧《牡丹亭》主演胡婕:用更新的方式,包括从舞美上、音乐上会有一种创新,让更多年轻观众去关注我们古典文学,去走进剧场。 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在江西于都上演,以科技手段呈现感人至深的长征故事,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长征之旅,震撼的舞台效果迅速将观众带入 了那个战火纷飞却又充满热血与信念的年代。 今年"五一",多地推出沉浸式、体验式文艺演出。在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之一,辽宁葫芦岛兴城市的宁远古城,《就在宁远》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以 古城现存建筑为天然布景,综合运用声光电技术、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手段,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历史。 这个"五一"假期,除了电影票房火热,演出市场也活力十足。各地推出类型多元、题材丰富的文艺演出,让这个假期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味"。 作为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开幕大戏,舞剧《牡丹亭》"五一"假期在江苏首演,古典题材全新创作演艺,以"梦卷"与"画卷"虚实交织的手法,讲述美好爱情故 事。 在山西昔阳县大寨景区,文艺演出《大寨人四季情》将农耕故事与舞台艺术结合,旅客可以走到节目当中,参与丰收秧歌、非遗剪纸等体验项目,演出成为 大家畅游、一起舞蹈的开放空间,让游客有了更特别的文化体验。 国外游客 Ar ...
姑苏启夏宴 以笺寄江南
Su Zhou Ri Bao· 2025-04-30 00:29
但凭此宴,聊寄江南。 撷香—— "请您亲启。"牡丹竞艳,蔷薇锦簇,风暖水清,江南如约——又是一年好时节,江南文化艺术·国 际旅游节大幕再启。这是一封苏州寄往五湖四海、广邀八方宾朋的"手写信"。蘸取风雅千年的浓墨, 以"雅韵江南""乐游江南""光影江南""非遗江南""文心江南""璀璨江南"六大主题板块为句读,花笺上写 得满满当当的,是姑苏留客的深情与厚意。 都说苏州人慢热,实则不然。第七届盛会今朝启幕,信笺展开,帷幕拉开,是一股脑儿倾泻的绚烂 与瑰丽。4至5月,全城的舞台被海内外好戏点亮,影院的银幕绽放江南华彩,园林与景区尽施粉黛,千 年非遗列队,万种文韵激越,轧神仙、赶庙会、赛龙舟……江南之城叠摞出一桌满满当当的"姑苏夏 宴"。 花盛之时,江南"牡丹"赠远客 盛会热烈之际,恰是牡丹花盛之期,苏州撷取两朵江南"牡丹",随信附寄八方宾朋。 一朵是廿年不衰、久而弥香的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今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 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肯定道:"青春版《牡丹亭》,确实年轻人爱看。舞台、服装、人物,都 非常美。"600岁的昆曲,披挂一袭千年传承的苏绣戏服,以苏州园林的造景为布景,著名作家白先勇担 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