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导览
Search documents
“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背后——文旅市场产品与服务质量观察系列报道之三
Zhong Guo Zhi Liang Xin Wen Wang· 2025-10-21 06:47
转自:中国质量报 数字化服务打破时空边界。"扫码就能听讲解,还能360度看文物细节,太方便了!"10月1日,在中国国 家博物馆,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对着手机屏幕赞叹。如今,全国多数博物馆已推出线上展览、语音导 览、智能问答等数字化服务,部分场馆还通过VR/A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观众"穿越"到文物诞生的年 代。再比如,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项目,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欣赏莫高窟壁画,线下参观时还能通 过智能导览设备获取定制化讲解内容。 人性化设施覆盖全人群。针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成为衡量博物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北京故宫博物院 增设无障碍坡道、盲文导览手册;江苏省南京博物院开设母婴室、儿童休息区,配备婴儿车租借服务; 江苏省苏州博物馆为老年观众提供放大镜、座椅预约等便利。这些服务细节,让博物馆从"高冷"的文化 殿堂变为"包容"的公共空间。 精准化服务满足多元需求。近年来,博物馆针对不同群体推出定制服务:为学生设计研学课程,为老年 人提供慢节奏导览,为摄影爱好者开放特定拍摄时段。"我们深知参观的舒适度来源于方方面面的服务 细节,我们改善观展服务的脚步不会停止。"据湖南省洞庭湖博物馆馆长舒畅介绍,从覆盖全馆的免费 W ...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傅萌:科技如何为文物插上“翅膀”?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9-24 14:06
因此,博物馆要为文物提供稳定、洁净的环境,尽力避免有害因素对文物产生侵扰,减缓文物材质的劣 化速度,从而达到延长文物寿命和"治未病"的效果,这一过程被称为展厅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以首博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正在开展的"太保墉燕"和"看·见殷商"两个展览为例,二者都是以青铜文物 为主要展品的展览,青铜器的无机材质相对稳定,对它有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湿度和空气质量——高湿 度和空气中的酸性物质可能引发有害锈,预防性保护工作主要针对这两项来进行。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电 题:科技如何为文物插上"翅膀"? ——专访首都博物馆保护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傅萌 中新社记者 徐婧 位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的文物保护中心展示项目日前对公众开放。从博物馆展厅到文 物修复室,多学科融合在文物保护中如何体现?科技如何赋能古老文物,为文化传播插上"翅膀"? 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召开之际,首都博物馆保护部副主任、副研究 馆员傅萌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该馆如何践行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首都博物馆(下称"首博")为什么要打造可视化文物保护中心? 傅萌:在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