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雪龙号
icon
Search documents
筚路蓝缕破冰逐极(序与跋)
Ren Min Ri Bao· 2025-06-26 22:00
《筑梦极地四十年》:陈瑜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 版。 抚今追昔,今天我国极地科考后勤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但也要看到,今天的南极,风雪严寒依旧。与发 达国家相比,我国科研人员进出南极的通道还相对有限,在南极有效的工作时间仍很受限。讲好南极故 事,宣传好南极精神,可以助推中国极地事业取得新的辉煌。 由参加过极地考察随船报道的记者来撰写一本系统反映40年极地科学研究成就的书,最合适不过。当 然,极地考察涉及的学科庞杂,要从数十年里筛选出代表性成果,并获得业内人士认可,是一件挺不容 易的事,也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本书较为全面地梳理了中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历程 中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并讲述了成果背后的故事。作者访谈了很多科研人员,并在成稿后请人把关技术 细节,使文章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还增强了科学性,对普及极地科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这也是一趟艰辛的探索之旅。浩瀚大洋,茫茫冰海,无数困难在等待着我们。进入南大洋西风带 时,船只摇摆幅度在38度左右,为确保安全,我在驾驶台一干就是60多个小时。进入南极洲后,越往南 航行,海冰密集度越高,由于长时间与海冰碰撞,船艏形成了一个宽60厘米、高1.1米的大洞, ...
第41次南极考察|汽笛长鸣,在旷古冰原上——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难忘瞬间回眸
Xin Hua She· 2025-06-08 07:16
6月8日,随着公众开放日和世界海洋日活动结束,雄浑汽笛拉响,停靠在海口秀英港的极地科考破冰 船"雪龙2"号缓缓离泊,即将返回上海母港。劈波斩浪7个月,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即将迎来圆满句点。 在这个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历时最长的航次中,"雪龙兄弟"和"永盛"号货轮曾在多个重要瞬间如今日这般 鸣响汽笛。声声汽笛既标志着出发与到达,也联结着远方和故乡。多少艰难困苦,都随汽笛声回荡在苍 茫冰雪中,伴着呼啸狂风,消散于广阔海面上。 冰原上的应变 "雪龙"号就在不远处,但一道道凌乱冰脊横亘于前。 2024年12月初,"雪龙兄弟"到达南极中山站外围陆缘冰。按计划,"雪龙2"号要为"雪龙"号破冰引航, 到尽可能接近站区的位置后卸货转运上站。 2024年12月9日,"雪龙兄弟"在南极中山站区域卸货。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摄 天有不测风云,彼时冰情比预估的要更严重。冰脊坚硬厚实,"雪龙"号多次尝试却始终无法到达预定卸 货点。 他们顶着大风安好南极秦岭站最后一块幕墙板,归家时刻终于近在眼前。 2025年2月28日,考察队员秦川低头看着满身泥泞、已难辨本色的户外作业服,有些感慨。在南极工作 两个月,时刻呼啸的狂风让他印象深刻。 漫天飞雪随 ...
带破冰船模型上发布会,“雪龙2”号船长揭秘南极科考背后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21 23:56
5月2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 极地研究所)极地船舶管理中心主任、"雪龙2"号首任船长赵炎平在会上展示了"雪龙2"号 1:300比例的 船舶模型。 到目前为止,赵炎平累计完成12次南极考察、4次北极考察任务。谈及极地科考的挑战,他直言,"在担 任船长期间,我和同事们需要面对咆哮的西风带、危机四伏的冰山、常人难以忍受的极寒等挑战,还要 面对长时间在海上航行的寂寞。" 新征程上的奋斗者 南都讯 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这艘总长122.5米、满载排水量1.5万吨的破冰船,具备首尾双向破冰能力, 能在1.5米冰层加0.2米积雪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 "我们的南极考察活动,始终坚持'低干扰'和'最小必要'准则。全体考察队员上站之前需要通过环境保护 知识培训,在科研样品采集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采集量,最大限度减少对当地生态的影响。"赵炎平 说。 在20年极地生涯中,赵炎平多次参与国际合作任务。他回忆起2013年的一次南极救援:"当时'雪龙'号正 在执行第30次南极考察,接到遇险信号后,我们立即暂停任务前往救援。" 作为第二船长,赵炎平配合船长操纵船舶,勘 ...
家国万里,从家庭叙事看超大城市文明治理的上海方案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21 06:34
家庭小叙事,城市大文明。 5月14日,"家国万里·时光故事会"上海市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主题活动在上海邮政博物馆举 行,多组家庭先后登上舞台,现场分享他们的家风家教故事。"传家宝"甘薯、老照片、家书……无论是 祖辈的家国情怀、几代人的接力守护,还是扎根上海的外国友人、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一个又一个鲜活 故事不仅解码了家风传承的"基因密码",更折射出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文明底色,成为城市软实力的生 动注脚。 "家国万里 时光故事会"上海市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主题活动现场。本文图片均为智通财经记者 吴栋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上海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对标中央要求,突出海派特色",通过开展寻 找"最美家庭"、创评"文明家庭"、组织"时光故事会"等形式,引领全市参与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家庭 文明创建工作,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民风、政风、社风,构筑符合上海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 定位、城市品格和城市精神的家庭风貌。 "我们通过这些举措,将家庭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以'小家庭'文明助推'大社会'和谐,形成了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