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ZA

Search documents
由机器人驱动的AI泡沫正在影响你的决策
财富FORTUNE· 2025-07-25 13:13
这又是一个机器人吗?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问题在于,机器人活动的激增不仅扰乱了网络流量,还可能通过扭曲那些驱动科技公司估值的核心指 标,从而虚增互联网经济规模。如今,自动化机器人占据了全球互联网流量的一半以上。据网络安全巨 头泰雷兹(Thales)的子公司Imperva称,2024年机器人产生的流量首次超越了人类产生的活动量。 我们都曾有过那种诡异的时刻: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网上与"某人"交谈时,其实是机器人在回应。早在 ChatGPT的发布使得与互联网"机器人"对话成为主流之前,非人类账户就已遍布网络。1966年,麻省理 工学院(MIT)的计算机科学家发明了ELIZA,旨在模拟与真人的对话。几乎整整三十年后,微软 (Microsoft)用户遇到了"Clippy"。尽管有些用户曾莫名其妙地憎恨"Clippy"这个拟人化的曲别针,但 在随后几年里,尤其是在2016年混乱的选举季的推特(Twitter,现已更名为X)上,更具恶意的机器人 账户显而易见地活跃起来。 但这些机器人仍然存在。按照官方定义,机器人是执行自动化、重复性任务的软件应用程序。它们仍存 在于数字空间中,也是人工智能革命的一个关键方面。 ...
一文讲透AI历史上的10个关键时刻!
机器人圈· 2025-05-06 12:30
在为期六周的会议中,与会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辩论与合作,奠定了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正式学科的基础。他们 尝试定义人工智能的概念、明确其研究目标,并规划可能的研究方向。会议成员探讨了一系列深刻问题,包括问 题求解、机器学习和符号推理等。 这次关键性的会议不仅开启了之后数十年人工智能研究与创新的大门,也凝聚了一个充满信念的学术群体——他 们相信机器有能力复制人类的认知能力。达特茅斯会议的深远影响在于,它确立了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和实践 领域的地位,推动人类迈向一个智能机器与人类协作的未来。 #2 感知机(1957年) 2025年,人工智能已经不再只是前沿科技圈的热词,而是真真正正地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成图像、写代码、自 动驾驶、医疗诊断……几乎每个行业都在讨论 AI,拥抱 AI。 但今天的大模型奇点不是一夜之间到来的,它背后是一条充满突破、争议、冷寂与复兴交织的进化之路。从1956 年达特茅斯会议开始,到如今数千亿参数模型引发的全球技术竞赛,AI的发展史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模拟、拓 展,乃至重新定义智能的故事。 本文将带你一起回顾这条历程中的10个关键的历史性时刻,帮你理清人工智能是如何一步步从纸上设想,走向今 天这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