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e Ji Ri Bao
icon
Search documents
“AI+管理”按下制造业转型“加速键”
Ke Ji Ri Bao· 2025-09-08 23:42
智能体作为具备自主决策与执行能力的"数字员工",正改变企业运营模式。刘仲文介绍,金蝶已推出包 括金钥财报、研发AI、BOSS助理、报价智能体等在内的AI智能体矩阵,旨在助力制造企业AI管理升 级。借助金钥财报智能体,读几百页的财报变得如同刷短视频一样简单。 拥抱AI,企业需要更为灵活高效的数智化支撑模式。"传统系统每3—5年就需投入百万元升级,而金蝶 云·星空的Live SaaS模式能让企业永久享受最新服务。"刘仲文说。 "'左手开源'——以'AI+管理'洞察增效;'右手节流'——借智能引擎优化流程,锻造降本增效新动 能。"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蝶")这套AI与管理的双轮驱动战略,正在为制造业数 智化转型按下"加速键"。 日前,"金蝶云·星空领先制造城市峰会"首发站活动在深圳举行。记者了解到,金蝶正以一体化企业管 理平台、Live SaaS等一系列服务,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加力。 "当前,制造业面临巨大变化。"金蝶执行副总裁、经营中心总裁赵燕锡介绍,制造业正从传统物料需求 计划迈向更加智能的AI时代。比如,装备制造行业既要达到业务管理全链路可视、全流程管控,也要 边研、边产、边销,还要在财务方面 ...
“元脑SD200”超节点AI服务器发布
Ke Ji Ri Bao· 2025-09-08 23:40
浪潮信息副总经理赵帅说,当前,混合专家模型的高效架构正驱动大模型参数规模持续扩展,国内外前 沿大模型的参数量快速突破万亿规模,这给算力系统架构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算力架构已难以满足高 效、低耗、大规模协同的AI计算需求,行业亟需一场技术革新。 据介绍,"元脑SD200"基于开放总线交换技术构建,可满足万亿大模型对超大显存空间和超低通信延时 的核心需求。在开放架构之上,"元脑SD200"通过智能总线管理和开放的预填充—解码分离推理框架实 现软硬件深度协同,智能化管理复杂AI计算任务。通过软硬协同系统创新,"元脑SD200"在大模型场景 中展现出优异性能,其满机运行DeepSeek-R1全参模型推理性能超线性提升比为3.7倍,满机运行Kimi K2全参模型推理性能超线性提升比为1.7倍。 9月3日,记者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浪潮信息")获悉,该公司日前发布面向万 亿参数大模型的超节点AI服务器"元脑SD200"。该产品基于浪潮信息研发的多主机低延迟内存语义通信 架构,可在单机内运行超万亿参数大模型,并支持多个领先大模型机内同时运行及多智能体实时协作与 按需调用,目前已实现商用。 简单来说,超节点 ...
数据太多存不下 先进存力来破题
Ke Ji Ri Bao· 2025-09-08 23:30
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的规模和质量是人工智能(AI)发展的关键,而先进存力作为 数据核心底座,重要性愈发凸显。 "存储产业是技术和应用快速迭代创新的战略性领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王晓丽说。 2025中国算力大会期间发布的《2025存力发展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存力规模达1680艾字 节(EB)。存力建设迈向协同升级新阶段,呈现出区域梯次布局、单机架密度提升、闪存渗透率提高 三大特征。 根据该报告,截至今年3月底,在存力规模的区域分布方面,东部地区占比55%,中部增长39%,西部 地区增长63%。在先进存力应用方面,全国外置闪存占比超过28%,金融、制造、互联网三个行业渗透 率超45%。 "值得一提的是,存力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增强,国产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实现三级突破。"中国 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总工程师郭亮解释说,上游方面,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光存储 实现单盘拍字节(PB)级、寿命可达40年;中游方面,华为、曙光、浪潮等企业完成从固态硬盘控制 器、分布式存储系统到整机的垂直整合,国产存储产品连续多年在全球评估体系中蝉联榜首;下游方 面,金融、医疗、能源三大行 ...
空芯光纤打破光损耗物理极限
Ke Ji Ri Bao· 2025-09-08 23:29
一种突破性的空芯光纤技术有望彻底改变现代光通信格局。美国微软AzureFiber研究团队最新研发的这 种光纤不再依赖传统的实心玻璃导光,而是通过空气传输光信号,其设计打破现有光纤在信号损耗方面 的物理极限,显著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和距离。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学》杂志。 此外,该设计还展现出更宽的低损耗传输窗口,即在更宽的波长范围内保持信号的高保真度。这不仅提 升了单根光纤的潜在数据容量,也为未来多波长复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研究人员指 出,空芯光纤不仅能提升45%传输速度,还能在不牺牲带宽的前提下实现更远距离的数据传输。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此次研究团队提出的新型光纤采用"空芯"结构,其核心并非玻璃,而是空气。光信号在空气通道中传 播,周围由精密设计的二氧化硅微结构环阵列包裹,利用光子带隙效应将光有效约束在空气芯内,极大 减少了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在实验室测试中,该光纤在通信常用波长下的光损耗低至每公里0.091分 贝,远低于目前商用实心光纤的最低水平。这一突破意味着,在无需中继放大的情况下,信号可传输的 距离有望延长约50%,大幅降低了长距离通信的能耗与设备成本。 当前通信网络广泛使 ...
俄研发出更牢固的飞机部件焊接技术
Ke Ji Ri Bao· 2025-09-08 23:29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铝钛合金部件搅拌摩擦焊接改进技术,通过"避免"焊接工具与钛坯料直接接触,减 少了金属互化物层的厚度。他们的做法是将铝坯料位于接头的上部,钛坯料位于下部,旋转工具仅深入 铝制部件,与钛部件保持50微米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不同基体的合金不会发生机械混合,部件的连 接可通过铝原子"渗透"到钛部件表面实现。 米罗诺夫表示,这种方法可显著降低部件焊接交界处的温度,从而减少金属互化物层的厚度,使得焊接 区域的强度显著提高。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俄罗斯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的铝钛合金部件焊接技术,能有效增强焊接区域的牢 固性,改变过去飞机结构中焊接区最为薄弱的问题。 别尔哥罗德国立研究型大学纳米结构与耐热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谢尔盖·米罗诺夫解释 说:"金属互化物因其固有脆性,是导致焊接处容易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完全'消除'金属互化物是不 可能的,但可通过采用其他焊接方法来减少金属互化物层的厚度,如用搅拌摩擦焊接法。" ...
新型电池充电12分钟可续航800公里
Ke Ji Ri Bao· 2025-09-08 23:27
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锂金属电池充电速度慢的瓶颈,还同时兼顾高能量密度与长循环寿命,实现了续航 与安全的双重提升。 团队发现,枝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金属锂界面内聚力分布不均。为此,他们研制出一种名为"抑制内 聚力的新型液体电解质"。该电解质采用对锂离子结合亲和力较弱的阴离子结构,可均匀分散界面内聚 力,从而有效抑制枝晶生长,即便在快速充电条件下也能保持电池稳定。 测试结果显示,搭载该电解质的电池在超过350次循环中均表现出色,可在12分钟内将5%电量充至 70%。而在180次循环中,该电池能在17分钟内从10%电量充到80%,且能量密度高达386瓦时/公斤。 韩国科学技术院与LG新能源公司的研究团队攻克了锂金属电池中长期存在的枝晶难题,显著提升了电 池性能及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不到600公里的最大续航,新型电池仅需12分钟即 可充满70%电量,单次充电可支持车辆行驶800公里,寿命总里程超过30万公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 最新一期《自然·能源》杂志。 锂金属电池以金属锂取代传统锂离子电池中的石墨阳极,能量密度更高。但其发展长期受限于枝晶问题 困扰,制约了电池的实际应用。枝晶问题是指在充电过程中, ...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或提升电池性能
Ke Ji Ri Bao· 2025-09-08 23:24
这一成果为低温等离子体多尺度改性能源材料开辟了新思路,有望推动钠离子电池性能提升,未来或在 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储能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解决能源存储难题提供新的可能,助力能源领域绿 色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创新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磷酸钒钠正极片进行多尺度协同改性。在微观 层面,低温等离子体激发的高能电子在材料晶体结构内部引入氧空位,减小材料带隙,降低钠离子传输 阻碍,使钠离子在材料内部的移动更加顺畅;宏观上,团队通过技术处理,在电极片界面原位形成一层 具有高钠离子电导率的物质层,显著提升了电极片界面处钠离子的传输性能。团队还借助先进的模拟计 算手段,深入揭示了这种协同改性的内在机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 记者日前从昆明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真空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授梁风团队在 等离子体改性能源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储能材料》。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随着科技发展,能源存储需求日益增长。钠离子电池因资源丰富、低温性能好,成为大规模储能的热门 选择。其中,磷酸钒钠材料因其独特结构备受关注。但电子导电性低、钠离子扩散慢等特点, ...
首个全流程国产化类脑脉冲大模型推出
Ke Ji Ri Bao· 2025-09-08 23:23
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首次在国产GPU(图形处理器) 算力平台上完成原生类脑脉冲大模型"瞬悉"1.0的全流程训练和推理,并正式开源了70亿参数版本大模 型,同时开放了760亿参数版本大模型的测试网址。这是全球首个类脑脉冲大模型,实现了全流程国产 化,标志着我国在类脑计算与大模型融合创新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相比传统模型,"瞬悉"1.0展现出四大核心优势:首先,在极低数据量下实现了高效训练,显著提升了 长序列训练效率;其次,推理效率得到数量级提升,特别是在超长序列处理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再次, 构建了国产自主可控的类脑大模型生态,支持将现有Transformer模型高效转换为类脑脉冲架构;最后, 设计了多尺度稀疏机制,为低功耗类脑大模型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李国齐表示,这项成果不仅是我国在类脑脉冲大模型架构和国产算力全流程建设上的重大突破,更为法 律、医疗、科学模拟等超长序列应用场景提供了更高效的建模工具,也将启迪下一代神经形态计算理论 和芯片设计。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当前,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大模型主要依赖简单"点神经元"与大规模算力提升智能,但其训练和推 ...
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二〇二五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关注产业需求
Ke Ji Ri Bao· 2025-09-08 09:16
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和安徽省域副中心,芜湖在低空经济领域起步早、行动快、基础实,以"十年磨 一剑"的定力,持续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9月5日至7日,2025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大会以"场景创新引领,安全有序发展"为 主题,吸引了来自政府、领军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嘉宾齐聚一堂,围绕低空经济的发展路径与未来趋势展 开深入探讨。 与会嘉宾认为,安全是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不可动摇的基石。唯有协同合作,才能共创低 空经济的美好明天,绘就智能、高效、安全的天空新图景。 筑牢低空经济安全防线 会上,与会专家就一个观点达成共识: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低空经济的高质 量发展。 共建低空经济安全生态 低空经济发展亟需各方协同创新,共同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安全生态。 本次大会上,芜湖市正式发布低空智联系统,明确提出"无安全,不低空"的发展理念。"在芜湖,安全 是低空腾飞最坚实的翅膀,是低空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石。"韦秀芳表示。 俞承志介绍,中国电科构建了"天行、天卫、天工"三大产品系列。"天行"聚焦低空保障,基于低空大模 型的飞行管理服务平台,已成功服务11个省市;"天卫"系列聚焦低空安 ...
我科学家提出小行星探测与防御体系构想
Ke Ji Ri Bao· 2025-09-08 09:16
我国科学家提出从三方面构建防御体系:首先,建立天地一体化协同监测预警系统,形成多功能协同的 地基监测网,构建具备数据汇集、编目更新和风险研判能力的综合服务系统;其次,发展"动能撞击为 主、多技术互补"的在轨处置能力,建立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库,实现"发现即有预案、风险即能应 对";最后,规划实施"伴飞+撞击+伴飞"演示验证任务,通过天地联合观测,准确评估撞击效果。 此外,小行星资源开发利用是深空探测的重要方向,也是未来太空经济的核心支撑。随着空间核能源、 量子技术、具身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将大力推动小行星资源开发利用走向智能化、低成本、商 业化运营模式,成为深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对于全人类具有深远战略意义,也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吴伟仁向全球 伙伴发出合作倡议,在地面联合监测、联合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与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携 手共进,建设小行星防御体系,发展深空经济,保护地球家园。(记者洪敬谱) 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 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吴伟仁作了题为《中国小行星探测与防御》的主旨报告,首次全面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