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e Ji Ri Bao
icon
Search documents
乡村振兴丨黑龙江桦南:农技创新激活黑土地潜能
Ke Ji Ri Bao· 2025-09-10 08:25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徐嘉徽 在黑龙江省桦南县的黑土地上,科技兴农的实践正酣:辣椒田有技术骨干现场指导,玉米地靠电脑 操控水肥,高粱基地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链升级……科技正以看得见的力量,破解着"地怎么 种、钱怎么赚"的乡村振兴课题。"向科技要效益、向土地要潜力",正从理念变为生动现实。 从"凭经验"到"按规程" "骤然升温会使作物生病,但用药浓度绝不能擅自加大,得按这个配比来……"在桦南县闫家镇丰基 村的辣椒田,桦南县双丰红辣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太龙拨开枝叶查看苗情,向农户详解田间管理要 点。作为技术骨干,他不仅扎根丰基村田间,还走进闫家镇大张家村的辣椒地担任"技术导师",将科学 种植的锦囊妙计送到农户身边。 "以前种辣椒全凭老经验,病虫害一来就慌神。现在合作社有技术团队,啥时候浇水、打药,都有 规程。"大张家村农户冀凤兰说,在科学指导下,村里的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亩产提高20%,红辣 椒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我们坚持'技术护航产业',通过常态化开展田间指导、集中培训,让科学种植理念扎根农户心 间,让更多农户跟着特色产业富起来,让辣椒红遍田间地头、映红乡亲们的好日子!"闫家镇政府农业 副镇 ...
“秦药”驶入创新快车道
Ke Ji Ri Bao· 2025-09-10 03:59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地处秦岭腹地,中药材资源丰富,素有"秦岭无闲草,巴山多仙药"之美誉。近年 来,依托"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联动帮扶机制,柞水推动中医药产业驶入创新快车道。作为龙头企 业,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龙药业")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3万余亩,带动千余 户农户年均增收超5000元。其核心产品"盘龙七片"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入选多部国家级诊疗指南。 在科技部门帮扶下,盘龙药业研发投入大幅提升,与多所高校共建"科学家+工程师"团队,推动多个一 类新药进入临床前研究。同时,盘龙药业还与多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合作,共建GAP药源基地, 延伸道地药材供应链,推动"秦药"品牌走向全国。目前,盘龙药业正加快向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升 级,展现出强劲创新动能、显著带农惠农成效。 ...
挖掘锦绣资源 “圈粉”八方游客——四川大力推动“文旅+百业”深度融合
Ke Ji Ri Bao· 2025-09-10 03:51
【活力中国调研行】 今年以来,夜游锦江项目实现营收约2488万元,峨眉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65.92万人次;"十四五"以 来,乐山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成都市、乐山市、宜宾市、泸州市等 地,在时尚街区、千年古镇、火热夜市中,了解各地将文旅元素融入百业发展,推动文旅产业全域全业 态协同发展的经验做法,探寻四川由"锦绣天府"到"安逸四川"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 因地制宜打造消费新场景 舀起鲜嫩的牛肉片,浸入热气腾腾的汤锅中,稍作等待后捞起,一份鲜到流口水的跷脚牛肉便做好 了……漫步在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乐山市苏稽古镇,记者看到,一边是跷脚牛肉店里游客人头攒动,一 边是古镇小道座椅上倚靠着闲聊的本地居民,千年小镇的古朴气息和现代生活的安逸闲适完美交融。 为了让沉睡的历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苏稽古镇深挖"非遗、美食、丝绸"三大核心IP,投入近4亿元 用于风貌改造与文旅项目建设。今年1—5月,苏稽古镇共接待游客4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2 亿元。 在内江市威远县石板河旅游景区内,一条约7公里、由天然岩石构成的河道上人潮涌动。凭 ...
【科技日报】古代施肥智慧为现代绿色农业提供新启示
Ke Ji Ri Bao· 2025-09-10 02:52
作为农业文明古国,中国的古代施肥技术超越了一般耕作手段,深刻体现了"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然而,学界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特定时期或 技术细节,缺乏系统性视角。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首次从"天、地、人"三才和谐的哲学视角出发,对中国古代施肥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 我国古代农业智慧中的"施肥原则",或许能为解决当今化肥滥用和土壤退化问题提供关键钥匙。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通过系统梳理《氾胜 之书》《齐民要术》等古籍,该校科研人员成功揭示出古代施肥体系"因时、因地、因物"的内在逻辑与文化意涵,为应对当前化肥滥用、土壤退化等农业问 题提供了历史经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旗下唯一面向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人文与社会科学传播》。 "这些古代有机肥施用原则,不仅能帮助研究史前农田管理,更与现代精准农业'按需投入'的理念不谋而合。"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副教授尚雪说,在当前化肥过量导致土壤退化、养分失衡的背景下,古代施肥智慧为现代绿色农业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研究发现,古代先民早已形成贯穿作物全生育期的科学施肥模式:在"因时"上,施肥严格遵循气候节律;"因地"方面,针对南北土壤差异制 ...
火星内部更像“八宝粽”而非“千层酥”
Ke Ji Ri Bao· 2025-09-10 02:49
"洞察号"着陆器揭示了行星深层动荡历史的隐藏细节。图片来源: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科普园地】 ◎本报记者 张佳欣 如果把地球和火星比作点心,教科书常画得像"千层酥"——层层分明,规规矩矩。但火星并不遵循这套 整齐划一的模板。最新研究显示,它的内部更像"八宝粽",馅料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粗粝而杂乱。 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分析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洞察号"探测器传回的地震数据,发现火 星的地幔并不均匀,而是埋藏着许多早期残留的碎块,有的大到4公里宽。这些"硬疙瘩"般的碎块,就 像星球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旧伤痕,被火星保存至今。 它形成的秘密要追溯到45亿年前。火星和地球一样,都是围绕年轻太阳的尘埃和岩石逐渐聚合而成的。 在它成形不久,就遭遇过多次天体级的猛烈撞击,能量之大足以将年轻的火星大面积熔化,形成滚烫 的"岩浆海"。随着时间推移,岩浆逐渐冷却、结晶,留下成分各异的大块物质。就像把不同材料混进面 团,这些碎块后来被"揉"进火星的地幔,却没有完全搅匀。 地球的内部之所以没有保留类似痕迹,是因为板块构造不断搅动和循环,旧的地壳被"回收",新的物质 不断生成。但火星在早期就像一个"八宝粽",外皮很快硬化,把里 ...
科学教师如何适应新时代角色转换
Ke Ji Ri Bao· 2025-09-10 02:49
编者按 在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科学教师是学生好奇心、想象 力、探索欲的"播种者",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力军。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本报推出特 别策划,报道中小学在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探讨构建完善的科学教师培养体系。 近日,2025年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第9协同组科技辅导员及科学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上海浦东新区举 行。此前,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 小学教师培训也拉开序幕。一场场培训活动犹如及时雨,为科学教师的素质提升提供了平台。 科学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科学教育工作能否见效落地。今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 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配齐配优科学类课程教师"。此前,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发布的《关于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并对科学教师 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那么,如何健全科学教师培养体系,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科学教师?带着这些问 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人才培养面临困境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前瞻布局、科学谋划,推动科学教育取 ...
早期宇宙磁场强度与人脑神经元相当
Ke Ji Ri Bao· 2025-09-10 02:49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来自意大利国际高级研究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机构 的科学家,动用25万台计算机开展的一项模拟研究发现,被称为"婴儿"宇宙的早期宇宙,其磁场强度可 能仅为小型冰箱磁铁的数十亿分之一,大致相当于人脑神经元所产生的磁场强度,观测数据也支持了这 一结论。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尽管早期宇宙磁场极其微弱,但其痕迹至今仍弥漫于宇宙网中,并可通过现有技术进行测量。宇宙网是 可观测宇宙中最大尺度的结构,是由星系、星系团等构成的丝状网络,横跨数百亿光年。 宇宙网本身仍存在诸多未解之谜,例如,为何不仅在星系密集区域,就连星系稀疏的遥远区域也存在磁 化现象?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假设:这可能是由宇宙诞生初期某些物理过程所导致。 为验证这一设想,研究团队借助大规模计算机模拟,将原始磁场的影响纳入模型,并与实际观测数据进 行比对。比对结果显示,当模型中包含强度约为0.2纳高斯的原始磁场时,模拟的宇宙网结构与实际观 测更为吻合。 研究团队据此给出了原始磁场强度的最新上限,该数值较以往估计显著降低,与近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等独立研究的结果一致。 团队表示,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早期宇宙 ...
【科技日报】研究首次确证火星存在固态内核
Ke Ji Ri Bao· 2025-09-10 02:29
据介绍,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证实了火星与地球相似的核幔分 异结构。研究团队创新发展的火星地震学方法,为未来探月等任务中利用地震学方法探测月球等星体深 部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该成果标志着我国科研团队在行星内部结构探测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彰 显了我国在行星科学与地球物理交叉研究中的创新能力与国际影响力。 (原载于《科技日报》2025-09-10 第08版 前沿) 在进一步分析中,研究团队首次在火震数据中识别出被视为"固态内核标志"的PKiKP震相信号。这 一发现为火星存在固态内核提供了证据。 同时,火震数据显示,火星外核与内核之间存在约30%的波速跳变和约7%的密度差异。在此基础 上,研究团队进一步对内核的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火星内核并非由纯铁镍构成,还可能包 含12%—16%的硫、6.7%—9.0%的氧以及不超过3.8%的碳。这种含有轻元素的星核结构,不仅为研究火 星磁场从早期活跃到如今沉寂的演化历程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对比地球与其他类地行星的内部演化差 异奠定关键基础。 记者9月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教授孙道远、毛竹团队联合国外学者,通过深入分析美 国国家 ...
【科技日报】新型“神经触手”探针刚柔可调
Ke Ji Ri Bao· 2025-09-10 02:29
记者9月8日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其他单位科研人员,在柔性侵入式脑机接口 器件植入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刚柔可调的"神经触手"探针,将植入损伤降低超 74%。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先进科学》。 为了解决这个"植入难"问题,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名为"神经触手"的新型探针。这种探针里藏着一 个微小的液压系统,在植入阶段,它会像气球充气般变得足够刚硬,能精准穿刺脑组织;植入到位后, 它则恢复柔软状态,适应脑组织微环境。"这个巧妙的设计实现了两个关键目标:一是植入时对大脑的 伤害很小,二是能长期稳定地记录高质量神经信号。"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博 士王阳说。 实验证明,与传统微针导入植入方法相比,"神经触手"探针将植入造成的损伤降低了74%以上,使 后续慢性炎症减轻了约40%。此外,在长期的小鼠实验中,这种新型探针记录到的神经信号始终清晰稳 定,捕捉到的有效神经元信号数量和质量都强于普通柔性电极。 (原载于《科技日报》2025-09-10 第08版 前沿) 在脑机接口和神经科学快速发展的当下,柔性神经电极因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与脑组织的良好 机械匹配度,被视为实现长期稳定 ...
【科技日报】高载流铁基超导线材制备成功
Ke Ji Ri Bao· 2025-09-10 02:29
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性能实现重大突破,在中等强度磁场下,其临界电流密度显著超越以往最高 水平;在极强磁场下,性能提升更为显著,达到原来的数倍,创下铁基超导线材载流性能的新世界纪 录。 记者9月4日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铁基超导线材制备新技术,成 功制备出新型高载流铁基超导线材,其载流性能指标创下新纪录。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先进材料》。 铁基超导材料具有磁场耐受性强、稳定性高、制备成本低等优势,在下一代高能粒子加速器、可控 核聚变装置及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而这种材料要在强磁场环境中实现实际 应用,关键要制造出能承载极高电流的铁基超导线材。 "提高超导线材的载流能力,通常需在其内部构造大量纳米尺度的磁通钉扎中心。但由于高温超导 体多属非金属脆性材料,在铁基超导中引入高密度位错缺陷作为钉扎中心,长期以来面临着重大技术挑 战。"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马衍伟说。 针对该难题,研究团队创新提出"非对称应力场"调控策略,采用规模化挤压成形技术,协同调控静 水压力与剪切应力,成功在脆性超导晶格中诱导出高密度、有序排列的位错结构,形成高效磁通钉扎中 心,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