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e Ji Ri Bao
icon
Search documents
六十载光阴流转,这份精神从未褪色
Ke Ji Ri Bao· 2025-09-08 00:34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commemorates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first artificial synthesis of bovine insulin in China, highlighting the enduring spirit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passing this legacy to future generations of researchers [1][2]. Group 1: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 The artificial synthesis of bovine insulin is regarded as a milestone in the journey to uncover the essence of life, marking a significant leap in the history of life sciences [1]. - The project began in December 1958, three years after the first determination of the primary structure of insulin, and faced immense challenges in a scientific "no man's land" [1]. Group 2: Scientific Spirit - The perseverance and dedication of the pioneering scientists, who worked under extremely challenging conditions, exemplified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rigor, and collaboration [2]. - The successful synthesis of crystalline bovine insulin in September 1965 represented the first instance of artificially creating a protein with the same chemical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as its natural counterpart [2]. Group 3: Call to Action - Current scientists are encouraged to learn from the insulin synthesis team, striving to reach new scientific heights and embrace their responsibilities in advancing national strategic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3]. - The emphasis is placed on integrating personal pursuits with national development goals, aiming for more original breakthroughs in technology [2][3].
“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抽蓄工程实现“投产即入市”
Ke Ji Ri Bao· 2025-09-08 00:25
据了解,总投资约120亿元的梅蓄电站是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最大的抽蓄工程,建成后将推动粤港澳大湾 区抽蓄在运规模和调节能力分别突破1000万千瓦和2000万千瓦。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在电力市场上,用电高峰时电价高,用电低谷时电价低。抽蓄电站"入市",能在低电价时买电抽水、高 电价时放水发电,获得调节电力系统负荷和消纳新能源的市场收益。2024年10月,梅蓄电站率先在国内 以"报量报价"方式整站参与电力现货交易。截至8月底,电站已累计交易市场电量超17.4亿千瓦时,响 应市场需求启动4200余次。 "梅蓄二期首台机组的顺利投产,不仅有助于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电网调节能力,也能通过市场化方式 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消纳。"梅蓄二期项目部总经理朱金华说,"我们正在加紧安装调试剩下的三台机组, 确保二期工程年内全面建成投产。届时整个电站的装机规模和调节能力将分别达到240万千瓦和480万千 瓦,每年最多可消纳清洁能源约72亿千瓦时,相应减少标准煤消耗约2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90 万吨,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为国内同规模抽蓄电站最强。" "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抽蓄工程——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以下简称"梅蓄二期" ...
我国最大全钒液流光储一体化项目开展首次充电实验
Ke Ji Ri Bao· 2025-09-08 00:25
Core Viewpoint - The China Three Gorges Corporation has initiated the first charging experiment for its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and all-vanadium flow battery energy storage project in Xinjiang, marking it as the largest all-vanadium flow energy storage project in China [1]. Group 1: Project Overview - The project features a capacity of 1 million kilowatts of photovoltaic energy and 200,000 kilowatts/1 million kilowatt-hours of all-vanadium flow energy storage [1]. - The charging experiment aims to activate the all-vanadium flow electrolyte, enabling energy storage and release capabilities [1]. - The energy storage station consists of 80 storage units, with the initial experiment conducted on one unit, showing normal operational parameters [1]. Group 2: Technology and Advantages - The all-vanadium flow battery utilizes a "liquid storage" mode, storing energy in liquid tanks and cycling vanadium ion solutions through the battery stack to achieve energy storage and release [2]. - This technology offers three core advantages: 1. Extremely long cycle life, with up to 16,000 cycles, significantly surpassing lithium batteries' 2,000-3,000 cycles, and a stable lifespan exceeding 20 years [3]. 2. High safety due to the non-flammable and non-explosive nature of the electrolyte [4]. 3. Long-duration energy storage capability, addressing the intermittent nature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like wind and solar, thus stabilizing power supply [4]. Group 3: Implications for Energy Transition - The all-vanadium flow battery's characteristics support large-scale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to the grid, transforming renewable energy from a "volatile power source" to a "stable power source" [4]. - This technology is crucial for achieving China's dual carbon goals and transitioning to a clean, low-carbon energy structure [4].
累计装机规模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 新型储能迈向规模化发展关键时期
Ke Ji Ri Bao· 2025-09-08 00:24
第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展(第四届EESA)日前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展馆内,全球首款智能体 储能系统EN 8 Pro展位前围满了专业人士。不远处,Elementa金刚系列电池舱与新能源制加氢能系统整 体解决方案,吸引国内外客商目光……众多创新产品的集中亮相,折射出我国储能产业从"单一功 能"向"系统智能"、"短时调节"向"长时支撑"、"独立应用"向"多能协同"的发展趋势,引领着全球储能产 业发展风向。 产业创新进程加快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 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 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 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全方位带动产业创新进程,技术、产品频频"上新"。 本届展会上,多家头部企业展示了最新创新成果。在远景科技集团展台,EN 8 Pro成为焦点。该系统基 于AI大模型,内置Trade Agent交易智能体和Grid Agent构网智能体,促进储能系统与电力市场、电力系 统的自主高效互动,推动储能与AI融合 ...
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钝化难题攻克
Ke Ji Ri Bao· 2025-09-08 00:22
此次,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德国弗赖堡大学和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组成的团队,在不 平整的钙钛矿表面沉积1,3-二氨基丙烷二氢碘化物,实现了优异的钝化效果。实验表明,经过处理的叠 层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3.1%,开路电压达2.01伏。 研究发现,钝化不仅改善了顶电池表面,还影响了整个钙钛矿层,从而提升了电导率和填充因子。这一 改善源于钝化带来的深场效应。在硅太阳能电池中,钝化作用仅发生在靠近表面的区域,而在钙钛矿太 阳能电池中,表面处理会影响整个吸收层,从而增强其整体性能。这一发现增加了人们对顶电池光电转 换内部机制的理解,使科学家能进一步开发出更高效的叠层太阳能电池。 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一个国际光伏科研团队在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进程中取得 重要进展。他们首次在工业主流的硅底电池纹理化结构上,实现了钙钛矿顶电池的高质量钝化处理,并 将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33.1%。这一成果有望推动叠层电池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生产。 团队指出,表面钝化是提升硅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如今在叠层电池中同样取得突破,这对光伏产 业前景意义重大,有望加快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由于硅太阳能电 ...
新型探测器通过物理学“标准烛光”测试
Ke Ji Ri Bao· 2025-09-08 00:21
最新发表于《高能物理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中,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国际团队报告称,新一代 探测器sPHENIX通过了物理学中的"标准烛光"测试,这标志着科学家向揭开早期宇宙奥秘迈出重要一 步。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sPHENIX探测器是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的最新设备。它的任务是通过精确 测量高速粒子碰撞后的产物,重建大爆炸初期出现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特性。科学家认 为,QGP在宇宙诞生后仅几微秒内存在,随后迅速消失,冷却并结合成如今构成普通物质的质子和中 子。 sPHENIX体型相当于两层楼高,重量约1000吨,能以每秒1.5万次的速度记录碰撞事件。其核心部件包 括微顶点探测器,可追踪单个粒子的轨迹和能量,实现高精度跟踪。当这些部件协同工作时, sPHENIX宛如一台巨型三维相机,可以在一次碰撞中同时记录成千上万颗粒子的数量、能量和运动轨 迹。 QGP在实验室中存在时间极短,仅10-22秒,温度可达数万亿摄氏度,并表现为整体流动的"完美流 体"。人们无法直接看到QGP,只能通过衰变后喷射出的粒子推断其性质。而设计sPHENIX的初衷正是 为了捕捉这些"痕迹",从而揭示早 ...
“冻结”关键分子可阻止脑癌细胞扩散
Ke Ji Ri Bao· 2025-09-08 00:19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冻结"大脑中的关键分子——透明质酸,可有效阻止脑癌细胞扩散。这一 成果有望为脑癌治疗提供新方向,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 透明质酸是一种糖状聚合物,构成了大脑中大部分支持结构。团队发现,癌细胞正是借助这种分子的柔 韧性,才能附着于其他癌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而触发扩散机制。若将透明质酸"冻结"在原位、限制其灵 活性,便可使癌细胞停止移动、无法侵入周围组织,实现"重新编程"。 脑癌治疗一直面临严峻挑战,即便手术切除肿瘤,残留的癌细胞仍可能在数月内再生。现有药物难以穿 透血脑屏障,放疗也只能延缓而不能阻止复发。最新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不直接攻击肿瘤细胞,而是 改变其周围的细胞外基质,从环境上遏制癌细胞扩散。 借助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团队观察到透明质酸分子会扭曲成特定形态,与癌细胞表面的CD44受体紧密 结合,从而驱动扩散。一旦让透明质酸分子交联并"冻结",扩散信号即被关闭。即使透明质酸浓度较 低,该机制依然有效,这说明癌细胞并非被物理禁锢,而是被诱导进入休眠状态。 这一发现也解释了为何胶质母细胞瘤常在手术部位复发,因为术后水肿可稀释透明质酸,增强其柔韧 性,反而促 ...
多架构齐头并进 光计算技术加速迈向商业化
Ke Ji Ri Bao· 2025-09-08 00:18
当前,人工智能(AI)训练等复杂任务的规模持续扩大,各行各业对算力提升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传 统电子计算架构受到"冯·诺依曼瓶颈"等问题限制,量子计算目前又处于发展初期。在这样的背景下, 用光而非电来处理数据的光计算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崭露头角。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日前在一篇报道中指出,近年来,光计算呈现加速发展趋势。部分技术路线发展迅 猛,正逐步走出实验室,迈向产业化应用,未来有望在智算中心、新材料研发等多领域应用中大放异 彩。 光计算优势显著 光是一种传播极快、信息维度丰富且能耗极低的物理媒介。光计算以光子替代电子作为计算载体,与传 统的电子计算相比,拥有更多优势。首先,光具有波长、相位、振幅、偏振和波导模式等多个物理维 度,天然支持并行计算,因此光子器件特别适用于科学计算、机器学习等高密集型任务。其次,光子运 行几乎不产生热量,能耗优势显著。三是光子器件具备更宽的带宽,在处理宽带模拟信号时性能远超电 子器件。四是光学器件在运算速度方面表现出色,响应迅捷,几乎无延时,显著提升计算时效。 光计算充分利用了光在速度与效率上的天然优势,有望为当前的计算范式带来革命性突破。 不同架构各有千秋 当前,光计算技术领域已涌 ...
中国已成为全球纳米科技重要贡献者
Ke Ji Ri Bao· 2025-09-08 00:17
"纳米科技是推动绿色能源、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等战略领域突破,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 中国已成为全球纳米科技的重要贡献者和前沿产业大国。人工智能的兴起为纳米领域带来革命性机遇, 正在深刻重塑其研究范式。"第十届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NANO2025)主席、中国科学院 院士白春礼在8月30日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这样表示。 ChinaNANO2025会议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办,是2025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暨北京国际学术交流季活 动之一。大会发布的《中国纳米科技产业白皮书(2025)》显示,自2000年至2025年,全球授权纳米专 利总数超过107.8万件,其中,中国专利数量达46.4万件,占比高达43%,稳居全球首位,产业发展动能 持续增强。 预计至2025年底,全球纳米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5万亿美元,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纳米技术从实验室走 向产业化,这一"改变世界的微小力量"必将持续书写创新奇迹,让更多曾经的"不可能"变为惠及民生的 现实图景。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应用物理快报-材料》主编王博教授则向记者介绍了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和仿生 开放框架在生物医学和能源等领域 ...
解读意图 辅助行动 “AI副驾”大幅提升脑机接口系统操控力
Ke Ji Ri Bao· 2025-09-08 00:17
这种共享操控模式,或使脑机接口在日常使用中更实用、更高效,随着AI系统的升级,它们或能帮助 用户更轻松地完成更多复杂任务。 研究团队表示,虽然结果令人鼓舞,但仍需开展更多工作让该系统适应不同的用户和环境。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最新一期《自然·机器智能》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称,一个由人工智能(AI)担任"副驾"来共享操 控的脑机接口系统,能以解读意图和辅助行动的方式,让瘫痪人士更好地完成任务。测试中,在移动计 算机光标或操作机械臂这类任务中,受试者的操控力得到大幅提升。 脑机接口技术能让用户利用脑信号操控装置,但目前该技术时常会出现不准确也不可靠的情况。美国加 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团队此次研发了一个非侵入性脑机接口系统。该系统能通过电极读取脑活动并利 用机器学习优化行动操控力。该脑机接口有两个"AI副驾":一个能帮助引导计算机光标,另一个能利用 虚拟输入辅助机械臂任务。 在测试这个有"AI副驾"的脑机接口系统时,一位因脊髓损伤而腿部瘫痪的受试者在控制计算机光标的任 务中,其操控力比没有"AI副驾"辅助时提升了3.9倍。健康受试者在"AI副驾"辅助后的操控力是平时的 2.1倍。不仅如此,瘫痪受试者还能操控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