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Ke Ji Ri Bao
icon
Search documents
全国首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20年送电超1500亿千瓦时_今日热议
Ke Ji Ri Bao· 2025-10-21 00:08
【资料图】 通过该工程,我国自主掌握了750千伏电网的设计、设备制造、施工、调试和运行的全部核心技 术,形成国内标准和技术规范,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成套技术的国家之一,为 2010年750千伏新疆与西北联网工程的投运提供了先行经验。 标签: 工程 750 电网 千伏 水电 输变电 全国 2003年9月19日,该工程正式开工。工程起自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750千伏官亭变电站,至甘肃省兰 州市榆中县750千伏兰州东变电站,线路全长141千米,设计输送容量1500兆伏安。 2005年9月26日,工程建成投运,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电网实现首次互联,西北750千伏主网架 初具雏形,黄河上游丰富的水电、风光能源终于找到了外送的"高速公路"。工程也彻底终结了我国电网 没有50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历史,为我国特高压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国首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官亭—兰州东输变电示范工程日前迎来投运20周年。20年来,这 条线路累计输送电量超1500亿千瓦时,在服务黄河梯级水电外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 献。 ...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Ke Ji Ri Bao· 2025-10-20 23:56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农业数智化 转型升级,包括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改造,即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撑下,实现 农业生产方式的全面转型,这是实现乡村振兴,进而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十四五"时期, 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稳步提高,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加快,智慧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未 来,应重点突破核心技术与设备自主性不足等问题,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农业数智化转型稳步推进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数智化转型已涵盖智慧育种、精准种植、智能养殖、数字营销和智慧物流等在 内的全产业链,在农业科研、生产、装备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六方面发力促进转型升级 "十四五"期间,我国农业数智化转型成绩斐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十五五"期 间,农业数智化转型需要重点突破核心技术与设备自主性不足、应用推广难度大、数据共享存在壁垒、 保障力度仍待加强等问题,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六方面发力。 一是要借助前沿技术加速智能品种培育进程。融合不断发展的前沿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培育能够自主 应对环境变化的作物品种 ...
东北地区唯一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主装置全流程合拢贯通
Ke Ji Ri Bao· 2025-10-20 23:47
Core Insights - The Fuxin Coal-to-Natural Gas Project, a national-level demonstration project, h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the main installation process, marking a significant step in reducing China's dependence on foreign natural gas and promoting energy self-sufficiency and green transformation [1] Project Overview - The first phase of the project is scheduled to be operational by 2026, with an annual capacity to convert 7.5 million tons of low-rank coal into 1.33 billion standard cubic meters of natural gas [1] - The produced natural gas will supply five cities: Shenyang, Fuxin, Tieling, Fushun, and Benxi, benefiting a population of 15.96 million [1] - The project is expected to create over 2,000 jobs and generate an annual output value exceeding 4 billion yuan, with potential to surpass 6 billion yuan through the innovative "coal chemical + new energy" development model [1]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 The project utilizes self-developed technologies such as crushed coal pressurized gasification and efficient methane catalytic processes, achieving over 98% localization in equipment [1] - It aims to convert low-quality coal, which has high carbon emissions and is difficult to utilize directly, into clean and low-carbon natural gas [1]
全国首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20年送电超1500亿千瓦时
Ke Ji Ri Bao· 2025-10-20 23:45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全国首个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官亭—兰州东输变电示范工程日前迎来投运20周年。20年来,这条线 路累计输送电量超1500亿千瓦时,在服务黄河梯级水电外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3年9月19日,该工程正式开工。工程起自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750千伏官亭变电站,至甘肃省兰州市 榆中县750千伏兰州东变电站,线路全长141千米,设计输送容量1500兆伏安。 2005年9月26日,工程建成投运,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电网实现首次互联,西北750千伏主网架初具 雏形,黄河上游丰富的水电、风光能源终于找到了外送的"高速公路"。工程也彻底终结了我国电网没有 50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历史,为我国特高压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该工程,我国自主掌握了750千伏电网的设计、设备制造、施工、调试和运行的全部核心技术,形 成国内标准和技术规范,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成套技术的国家之一,为2010年750 千伏新疆与西北联网工程的投运提供了先行经验。 ...
青海超级镜阵高原追“光”——探访世界首个风光热储调荷多能互补项目
Ke Ji Ri Bao· 2025-10-20 23:44
40万千瓦风电项目、20万千瓦光伏项目于2018年10月正式并网发电。其中,风电项目并网时是全国单体 容量最大的陆上风电项目。 此外,5万千瓦储能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于2018年12月首次向电网放电,成为当时国内最 大的电源侧集中式电化学储能电站。 以光伏、风电为主要输出电源,光热、储能电站联合调节,该示范工程在光伏、风力发电低谷期,以热 能、电池储能发电作为重要补充,构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智能调控系统。刘茁汉介绍,多种能源深度融 合,能有效改善风电和光伏发电不稳定的缺陷,解决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电力输出不平衡的问题,提高 电能稳定性,促进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利用。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中国绿发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如一颗璀璨 明珠,在高原大地上熠熠生辉。科技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4400面定日镜围成圆形镜阵,如向日葵般吸 收阳光,再反射至镜阵中心的188米高巨型吸热塔。阳光在塔尖汇聚,发出炙热光芒。 每面定日镜面积达138平方米,相当于一套三居室的大小,而塔尖的吸热器,最高温度达565摄氏度。 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检修中心经理刘茁汉向记者介绍,该示范工程总装机容 ...
钠离子电池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Ke Ji Ri Bao· 2025-10-20 23:44
不久前,在广西南宁,全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二期扩容工程 正式投入运营,迈出了我国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从实验室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一步。 作为备受瞩目的新型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凭借其独特性能优势,正加速迈向规模化应用。在近日举行 的2025"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材料研发、电池制造、市场应用等主 题展开分享,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钠离子电池成本低安全性高 锂离子电池是当前最为普遍的电池类型,人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充电宝、电动汽车等产品,都以锂离子 电池作为能量供给来源。当前,受供需关系和开采工艺等原因影响,锂资源成本不断上涨。有数据显 示,六氟磷酸锂价格在10月14日突破7万元/吨大关,自10月8日起的5个交易日,其单吨价格猛增9500 元,涨幅约16%。 除了不断攀升的成本,锂离子电池自燃、短路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促使人们不断寻求新型储能技 术,提升安全性。 虽然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类似,但钠离子电池在电位、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与锂离 子电池有所差异。钠离子电池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较高,热失控风险相对较低,对过充过放的耐受性也 ...
时间晶体首次与外部系统稳定耦合
Ke Ji Ri Bao· 2025-10-20 23:43
团队表示,时间晶体可作为量子计算机记忆核心,提高稳定性和运算效率。同时,它们还可用作高灵敏 度测量仪器的频率参考源,为未来量子传感和计算提供新工具。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在实验中,团队使用无线电波将磁振子注入接近绝对零度的氦-3超流体中。磁振子是一种由多粒子集体 表现出的"准粒子"。当无线电波泵浦停止后,磁振子自发形成时间晶体,并以此前未见的稳定性持续运 动,最长可维持108个周期,约数分钟,随后逐渐衰减至不可观测。 在衰减过程中,时间晶体与邻近的机械振荡器发生了耦合,其相互作用由振荡器的频率和振幅决定。研 究显示,这一过程与物理学中广泛应用的光机械效应完全类似。这类效应正是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 台用于探测引力波的关键原理。通过降低能量损耗并提高振荡器频率,他们的系统有望逼近量子极限。 芬兰阿尔托大学应用物理系研究团队首次将时间晶体与外部系统稳定耦合,使其成为一种光机械系统。 这一成果为开发超高精度传感器和量子计算机记忆单元提供了新思路。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 通讯》杂志。 晶体因其高度规则的原子结构而呈现出彩虹般的光泽。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提 出,量子系统能以同样的方式自 ...
可完全回收的亚微米打印晶体管问世
Ke Ji Ri Bao· 2025-10-20 23:42
几年前,该团队曾开发出全球首款可完全回收的打印电子产品。然而,受限于当时的气溶胶喷射打印技 术,图案尺寸无法小于10微米,大大限制了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潜力。 美国杜克大学科学家在亚微米尺度上,通过打印技术制造出功能完备的晶体管。这些碳基晶体管不仅性 能媲美行业标准,更具备完全可回收的特性。该突破有望对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的电子显示器行业产生 深远影响,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带来积极贡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自然·电子学》杂志。 全球每块电子显示器都包含一个庞大的微型薄膜晶体管阵列,用以控制每个像素。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显示器需要至少两个晶体管控制每个像素,新型亚微米打印TFT的性能已接近驱动OLED显 示器的要求。 除完全可回收之外,这种打印工艺比传统TFT制造方法更节能,温室气体排放也更少。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新研究中,团队跨越了这一尺寸障碍。他们开发出一套"高精度毛细管打印"系统,可以利用表面张力, 从微米级移液管中精准抽取微量打印油墨。 研究团队展示了这种新型油墨与打印系统结合,打印出数十微米长的图案,并形成整齐一致的亚微米级 间隙,随后无需化学改性或物理处理,即可制造出碳基薄膜晶体 ...
韩公布新一批创新经济先导项目
Ke Ji Ri Bao· 2025-10-20 23:42
Group 1 - The South Korean government has announced new innovation economy pilot projects, focusing on smart agriculture, smart fisheries, ultra-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utilization, AI bio-ecosystem establishment, and K-beauty integrated cluster creation [1][2] - In smart agriculture, the government aims to increase the adoption rate from 16% in 2024 to 35% by 2030, with an investment of 70.5 billion KRW in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module platform and an additional 50 billion KRW for a smart farm comprehensive fund [1] - For smart fisheries, the government plans to raise the penetration rate from 2.7% this year to 10% by 2030, designating one smart fisheries innovation pilot area and establishing a testing platform [1] Group 2 - In the satellite sector, the government i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re technologies for ultra-high-resolution optical satellites and creating AI-based climate prediction models [1] - In the bio sector, the government plans to create an ecosystem that connects AI biotechnology accumul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ndustrial expansion to better utilize existing medical data and biotechnological research capabilities [2] - The government also plans to allocate 3 billion KRW by 2026 to develop a K-beauty integrated cluster that combines experience, tourism, and industry [3]
人类全基因组测序速度创新高
Ke Ji Ri Bao· 2025-10-20 23:42
在最新研究中,波士顿儿童医院、博德临床实验室与罗氏测序解决方案公司合作,模拟出一套高效工作 流程:清晨从婴儿体内采集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当天下午即可完成诊断并出具报告。 研究团队使用罗氏测序解决方案的扩展测序原型,对15个人类样本进行了测序与分析,其中包括来自波 士顿儿童医院的5个历史病例,以及来自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7个病例。他们在样本处理方面取得了 惊人速度,从提取DNA到获取遗传变异数据,最快一次用时仅3个多小时。对许多家庭而言,这将彻底 改变罕见病的诊断现状。 研究团队表示,这一成果距离实现"床旁基因组测序"更近了一步,有望纳入重症监护机构的常规诊疗标 准。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科学家在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通过最新实验证明,快速基因组测 序与解读可在数小时内完成。这一突破不仅创造了迄今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最快纪录,更标志着临床医学 的一大进步,有望为重症婴儿提供更精准、更及时的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快速基因组测序,从样本接收到出具报告通常需要数天时间。然而,新生儿重症监护 病房中的许多救治决策,必须在几小时内作出。尽管此前已有研究在数小时内可完成基因组测序,但尚 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