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

Search documents
每经热评︱紫天科技财务造假近25亿元被严惩 企业治理不能用“家族信任”代替“制度约束”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8-25 02:37
首先,不存在天衣无缝的造假,造假者必将被反噬。靠造假撑起的账面繁荣,或许在短期内能够带来股 价支撑与融资便利,但虚假的泡沫终究会破裂。随着退市决定落地,公司市值仅剩4亿元出头,较其巅 峰时期蒸发超九成,投资者的损失难以弥补;公司及相关人员不仅要承担巨额罚款,更彻底失去了资本 市场的融资通道。这一结局清晰说明,诚信才是唯一的长期主义,任何试图蒙混过关的造假行为,终将 被市场规律反噬。 其次,对于造假者而言,亲缘关系并非护身符。紫天科技的"家族化"治理本应是利益一致、团结经营的 保障,可在危机面前,却上演了一出家族成员互相推诿指责的闹剧。这一现象为所有上市公司敲响警 钟:企业治理绝不能用"家族信任"替代"制度约束",必须建立独立董事有效履职、审计委员会专业监督 的现代治理架构,否则一旦出现危机,"家族化"治理便是一个笑话。 最后,对抗监管只会自毁前程,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已成市场底色。紫天科技的错误不仅在于财务 造假,更在于对监管调查的公然对抗,面对监管部门多次电话、短信联系与文件提交要求,公司高管集 体拒接电话、拒回短信、拒交文件,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监管权威的挑战、对市场规则底线的破坏。而 监管层的处理结果 ...
紫天科技财务造假近25亿元被严惩 企业治理不能用“家族信任”代替“制度约束”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8-24 13:18
首先,不存在天衣无缝的造假,造假者必将被反噬。靠造假撑起的账面繁荣,或许能在短期内带来股价 支撑与融资便利,但虚假的泡沫终究会破裂。随着退市决定落地,公司市值仅剩4亿元出头,较其巅峰 时期蒸发超九成,投资者的损失难以弥补;公司及相关人员不仅要承担巨额罚款,更彻底失去了资本市 场的融资通道。这一结局清晰说明,诚信才是唯一的长期主义,任何试图蒙混过关的造假行为,终将被 市场规律反噬。 其次,对于造假者而言,亲缘关系并非护身符。紫天科技的"家族化"治理本应是利益一致、团结经营的 保障,可在危机面前,却上演了一出家族成员互相推诿指责的闹剧。这一现象为所有上市公司敲响警 钟:企业治理绝不能用"家族信任"替代"制度约束",必须建立独立董事有效履职、审计委员会专业监督 的现代治理架构,否则一旦出现危机,"家族化"治理便是一个笑话。 最后,对抗监管只会自毁前程,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已成市场底色。紫天科技的错误不仅在于财务 造假,更在于对监管调查的公然对抗,面对监管部门多次电话、短信联系与文件提交要求,公司高管集 体拒接电话、拒回短信、拒交文件,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监管权威的挑战、对市场规则底线的破坏。而 监管层的处理结果也 ...
每经热评|紫天科技财务造假近25亿元被严惩 企业治理不能用“家族信任”代替“制度约束”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8-24 12:22
首先,不存在天衣无缝的造假,造假者必将被反噬。靠造假撑起的账面繁荣,或许能在短期内带来股价 支撑与融资便利,但虚假的泡沫终究会破裂。随着退市决定落地,公司市值仅剩4亿元出头,较其巅峰 时期蒸发超九成,投资者的损失难以弥补;公司及相关人员不仅要承担巨额罚款,更彻底失去了资本市 场的融资通道。这一结局清晰说明,诚信才是唯一的长期主义,任何试图蒙混过关的造假行为,终将被 市场规律反噬。 其次,对于造假者而言,亲缘关系并非护身符。紫天科技的"家族化"治理本应是利益一致、团结经营的 保障,可在危机面前,却上演了一出家族成员互相推诿指责的闹剧。这一现象为所有上市公司敲响警 钟:企业治理绝不能用"家族信任"替代"制度约束",必须建立独立董事有效履职、审计委员会专业监督 的现代治理架构,否则一旦出现危机,"家族化"治理便是一个笑话。 每经评论员 赵李南 曾身为液压机龙头企业的*ST紫天(SZ300280,停牌,下称紫天科技),如今终于为其违规行为付出沉 重代价。8月22日晚间,公司公告收到两份《行政处罚决定书》,福建证监局合计对公司及相关人员开 出3840万元罚单。此前,深交所已下发《事先告知书》,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这 ...
证监会一日“数箭齐发” 多家公司领巨额罚单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08-24 02:33
8月22日晚,证监会及其下属地方证券监管局集中发布多项行政处罚决定,对一批涉及财务造假、信息 披露违规的上市公司及其责任人开出重磅罚单。 罚单涉及*ST紫天、*ST汇科、华扬联众、泰禾集团等多家公司。《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这批罚 单金额大,相关责任人被实施终身市场禁入,甚至有公司因重大违法而触发强制退市,这无疑彰显了监 管层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强监管态势。 记者梳理罚单发现,本次系列处罚一方面体现监管加大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力度,另一方面"追首恶",重 点严惩实控人、董事长、财务总监等关键责任人,持续净化资本市场生态。 系统性财务造假遭严惩:*ST紫天领千万罚单并面临退市 福建证监局对*ST紫天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作出严厉处罚。 福建证监局作出的行政处罚中载明,经查,*ST紫天连续两年通过虚构业务、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段,累 计虚增收入高达24.99亿元,三份财务报告存在造假行为。其中,2023年年报虚增营收占比竟达 78.63%。 比如,2022年年度报告中,*ST紫天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短信发送服务业务等行为,导致 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收入7.79亿元、虚增营业成本4.65亿元、虚增 ...
A股,又出了个恶劣造假案!曾拒绝、阻碍执法
梧桐树下V· 2025-08-23 00:59
文/梧桐兄弟 8月22日晚,福建紫天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紫天",代码:300280)披露公告,福建证监局对*ST紫天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 年度报告行为分别作出行政处罚。 根据公告,针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紫天科技及相关人员存在如下违法事实: 一、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一)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 2022年,紫天科技子公司浙江紫天智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天智讯)在其开展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中未取得商品的控制权,其身份是代理人, 紫天科 技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以下简称《收入准则》)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按照净额法确认收入。 公司采用总额法确认该项收 入,导致2022年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228,465,589.43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13.08%, 对应营业成本228,465,589.43元。 (二)短信发送服务业务 1.未抵销子公司间内部交易影响 2022年10月,紫天科技子公司福州缘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州缘笙)与沈阳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诚高)签订合同向其采购金额16,500万元 的短信 ...
福建证监局查处 *ST紫天财务造假案件 对相关责任主体及人员罚款超3800万元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08-22 22:29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福建证监局决定 对*ST紫天、公司管理层12人处罚2770万元;对*ST紫天原董事长姚小欣、*ST紫天财务总监李想采取终 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同时,针对*ST紫天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福建证监局决定,对*ST紫天处以350万元罚 款、对公司管理层处以340万元罚款。 同日,*ST紫天发布公告称,福建证监局对紫天科技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应紫天科 技的要求在7月22日举行了听证会,听取了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此案现已调查、办理终 结。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ST紫天连续两年虚增收入24.99亿元,三份财务报告存在造假行为: 2022年年度报告中,*ST紫天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短信发送服务业务等行为,导致2022年年 度报告虚增收入7.78亿元、虚增利润0.85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4.59%、利润总额的35.99%。 2023年半年度报告中,*ST紫天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未经客户验收通过且未收到任何款项情况下提前 确认营业收入,导致2023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2.08亿元、利 ...
福建证监局查处*ST紫天财务造假案件 对相关责任主体及人员罚款超3800万元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08-22 21:10
福建证监局查处 *ST紫天财务造假案件 对相关责任主体及人员罚款超3800万元 ◎记者 何漪 8月22日,福建证监局对深交所创业板福建紫天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紫天")信息披露违 法违规行为、未在法定期限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福建证监局对*ST紫天及 公司相关人员合计罚款3840万元。 同日,*ST紫天发布公告称,福建证监局对紫天科技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应紫天科 技的要求在7月22日举行了听证会,听取了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此案现已调查、办理终 结。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ST紫天连续两年虚增收入24.99亿元,三份财务报告存在造假行为: 2022年年度报告中,*ST紫天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短信发送服务业务等行为,导致2022年年 度报告虚增收入7.78亿元、虚增利润0.85亿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4.59%、利润总额的35.99%。 2023年半年度报告中,*ST紫天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未经客户验收通过且未收到任何款项情况下提前 确认营业收入,导致2023年半年度报告虚增营业收入2.08亿元、利润0.7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 14 ...
欺诈发行余波未平!思创医惠3亿出售核心资产,苍南国资接盘谋转型
Xin Lang Zheng Quan· 2025-08-22 08:41
断腕求生,国资接盘 5月30日,思创医惠宣布以近3亿元向苍南国资旗下山海数科出售医惠科技,彻底退出智慧医疗赛 道。"医惠科技已严重拖累整体业绩,剥离是为集中资源发展商业智能。"公司在公告中直言。值得关注 的是,苍南国资7月刚通过股权转让成为上市公司实控人,此次接盘被视作"输血式救援"。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欺诈发行案再掀波澜 近日,思创医惠(维权)股价暴跌。这场暴跌源于公司最新公告——杭州市公安局已就欺诈发行证券案 向公司调取证据,案件正式进入刑事侦查阶段。这已是该公司继去年1月被浙江证监局重罚8570万元 后,面临的又一次重大危机。 财务造假触目惊心 监管调查揭露了思创医惠的造假链条:2020年,该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医惠科技虚构业务,在可转债发 行文件中编造虚假财务数据。其中2020年虚增利润高达8394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67%。时任董事长 章笠中被重罚750万元并遭10年市场禁入,成为注册制改革后罕见的严惩案例。 造假反噬,核心业务崩盘 造假恶果迅速传导至经营端。作为智慧医疗板块核心,医惠科技因信誉崩塌在公立医院招标中屡屡受 挫,业绩断崖式下跌:2024年营收仅1.69亿 ...
重罚!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二董秘均被罚款100万
梧桐树下V· 2025-08-21 12:33
文/梧桐兄弟 近日,ST香雪(300147)及相关当事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发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25】12号),香雪制药、王永辉存在以下违法事 实: 香雪制药未按规定确认拆除别墅产生的损失,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相关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根据此前公告,香雪制药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事实如下: 1、香雪制药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2019年12月,香雪制药位于广州生物岛上5栋别墅被相关政府部门拆除,香雪制药未按规定确认拆除别墅产生的在建工程损失, 导致2019年年度报告虚增利润 5,383.25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45.98%, 2019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2024年4月30日,香雪制药发布公告,调整相关在建工程成本。 2、香雪制药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2016年至2020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遗漏 2016年至2020年,香雪制药以购买信托理财、中药材合作经营等名义支出款项,并最终划转至控股股东广州市昆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投资)等关联方,用 于关联方偿还借款、收购股权等。 2018年至2020年,香 ...
思创医惠涉嫌欺诈发行引公安调查 监管立体追责筑牢市场防线
Xin Hua Wang· 2025-08-20 09:09
Core Viewpoint - Sichua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is under investigation for suspected fraudulent issuance of securities, with the case currently in the police investigation stage [1] Group 1: Investigation and Legal Issues - The investig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previous financial fraud cases, where Sichuang Medical inflated revenue by 34.93 million yuan and profits by 33.02 million yuan in 2019, and inflated revenue by 60.96 million yuan and profits by 52.37 million yuan in 2020, accounting for 20.03% and 56.81% of the respective profits [2] - The fraudulent data was included in the annual reports for 2019 and 2020, which were used as important evidence for the issuance of 817 million yuan in convertible bonds in 2021 [3] - The company has faced significant penalties, including a fine of 85.7 million yuan and a 10-year market ban for the former chairman [3] Group 2: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 In response to regulatory pressure, the company has made significant adjustments to its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business layout, including the resignation of the former chairman and the transfer of control to the Cangnan County Finance Bureau [3] - The company has also divested its subsidiary, Medical Technology Co., which was the main platform for the financial fraud, and has shifted its focus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sector [4] Group 3: Financial Performance - The company has reported continuous losses, with net profits of -878 million yuan, -874 million yuan, -502 million yuan, and -19.56 million yuan for the years 2022 to 2025 Q1, with a 71.14% reduction in losses for Q1 2025 compared to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4] - The company claims that its financial situation has improved since the entry of state-owned capital, with a reduction in losses since 2024 [4] Group 4: Regulatory Environment - The capital market has intensified its crackdown on financial fraud and fraudulent issuance, with a focus on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 involving administrative, civil, and criminal responsibilities [5][6] - The ongoing investigation into Sichuang Medical is closely monitored by investors, with the company actively cooperating with the police and preparing compensation plans for affected investors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