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名义GDP
icon
Search documents
日本一季度名义GDP季环比初值 0.8%,预期 0.8%,前值 1.1%。
news flash· 2025-05-15 23:55
日本一季度名义GDP季环比初值 0.8%,预期 0.8%,前值 1.1%。 ...
日本第一季度名义GDP季率初值 0.8%,预期0.80%,前值1.10%。
news flash· 2025-05-15 23:52
日本第一季度名义GDP季率初值 0.8%,预期0.80%,前值1.10%。 ...
5月16日电,日本第一季度名义GDP环比增长0.8%,预估为0.8%。
news flash· 2025-05-15 23:51
智通财经5月16日电,日本第一季度名义GDP环比增长0.8%,预估为0.8%。 ...
2025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同比增长2.1%,GDP近7.5万亿美元,创新高
Sou Hu Cai Jing· 2025-05-01 11:36
这个说法,有必要解释与调整一下 因为很多网友误认为,这个73227亿美元的GDP数额与"环比下降0.07%,按年计算的降幅为0.3%"有直接的关联。南生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它们之间没有 关联,是采用不同统计标准下的产物。 接下来南生给大家详细解释不同核算规则下,美国一季度的各项数值。先看采用经过日历与季节调整之规则,在此标准下有两个数值,分别是采用基准年物 价核算的实际GDP,采用市场物价核算的名义GDP。 在昨天的文章中南生写道:美国商务部已正式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成绩单,初步统计结果为"环比缩减0.07%、环比年化下降0.3%,但同比上涨了 1.9%",按市场物价核算的名义GDP为73227亿美元。 以2017年的基准年物价核算,美国2025年第一季度的实际GDP数额为58815.25亿美元,去年第四季度为58855.75亿美元,环比减少40.5亿美元,环比降幅为 0.07%,将这个数值年化后就是"下降0.3%"。 同样是采用2017年的基准物价,去年第一季度的实际GDP为57633.75亿美元。与今年第一季度的58815.25亿美元相比,同比实际增长了2.1%。 采用基准年物价得到的各季度实际 ...
伍戈:推动中国经济“量价齐升”
Jing Ji Wang· 2025-04-30 02:21
经济网网友 " 小禾苗 " : 4 月 16 日,国家统计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要多措并举促进价格合理回升。去年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了这一点。一般而言,老百姓不太喜欢物价上涨。促进价格合理回升有 什么深意?对宏观经济有什么影响? 近期,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实际GDP增速始终保持在5%左右的合理区间,但价 格指标如CPI、PPI、GDP平减指数在相对较低的位置运行。即使将各类价格指数综合考量,当前价格 总水平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这种"量价背离"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既往增长周期中,当实际GDP增速达到预期目标时,价格指数往往会同步回升,企业利润也会持续改 善。当前这种GDP增速与物价水平背离的现象较为少见。 回到宏观视角。我们要汲取日本上世纪90年代之后的错误教训。1990年,日本房地产经历了剧烈调整, 调整之后,日本的实际GDP在波动,但实际GDP的中枢基本保持稳定;代表价格的GDP平减指数却持续 下行。也就是说,实际GDP每年都可能达到预期目标,但价格指数在不断下台阶。 面对这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可能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观点是维持现有政策力度,守住实际GDP就是守 住经济基本盘 ...
今年预算案的“新鲜事”(民生宏观陶川团队)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3-07 08:02
作者:钟渝梅 陶川 随着两会的召开,新一年预算案也逐渐浮出水面。 回顾过去几年, " 宽财政 " 的实际作用效果并不显著,今年的核心在于 " 更加积极的 财政政策 "还 有哪些实招落地 。透过 2025 年财政预算草案,我们可以发现不少 " 新鲜事 "—— 除了 "4% 左右 " 的赤字表述打破了刚性惯 例、为年中预留了调整余地 ,今年财政预算草案的噱头还体现在 名义 GDP 的修正、非税收入的规范、中央发债的强化 等等。随着财政 更加务实,目标与实际执行结果之间的偏差也将迎来修正。 4% 的赤字率可能并非是终点。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财政赤字率定为 "4% 左右 " ,而非精确的 "4%" ,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 自 2014 年以后,除了 2020 年在特殊情况下将赤字率目标设定为 "3.6% 以上 " 、随后两年赤字率目标以 " 左右 " 二字作为后缀之外,其余年 份均采用刚性数值目标。 2025 年 "4% 左右 " 的弹性表述,保留了财政年中加码的可能性, 对应了蓝部长昨日在记者会上所说的 " 中央 财政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 " 。 赤字规模扩大后,支出投向哪?科技、安全、民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