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端午文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五瑞迎安康 清风送美德
Ren Min Ri Bao· 2025-05-31 22:02
我家画扇的孩童虽然没有在扇面上画传统端午内容,而是选择了现在孩子们喜爱的题材,表面上看起来 是让端午之扇失去了其时间性的特点,但丝毫不影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今爱扇之人并未减少,因为 人们知道,无论何种祝福,一旦被画进扇子,或许就能凭借清风,将那些没说出口的热爱与愿望传播开 来。 传统的端午扇面主题有所规定,早期多是以合称为"五毒"的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为主角,因 为古人认为将其绘于扇面可以驱瘟辟邪,此扇亦称"辟瘟扇"。由于"五毒"形象可怖,端午扇的主角逐渐 演变为"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和龙船花,它们既契合时节又有药用价值,还兼具视觉美 感,用它们装饰扇面,可谓有"艺术疗愈"的功效了。 其中,听起来比较陌生的龙船花,可能是蜀葵的俗称。蜀葵是响当当的"端午花",因颜色丰富被称 作"五色蜀葵",正好呼应端午的时间——五月初五。宋代鲁宗贵的扇面画《蜀葵引蝶》(见图),便刻 画了珍贵的紫色重瓣蜀葵。据说蜀葵叶还可以研汁染纸,用以制成"葵笺",其色绿可人,是文人间写诗 唱和的好道具。 有时,端午花草还会与人物、动物进行组合,赋予扇面丰富内涵。宋代佚名《狸奴婴戏图》(又名《端 午婴戏图》),巧妙将儿 ...
“小艾虎”的温情
Ren Min Ri Bao· 2025-05-31 22:02
任何民俗活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均与当地社会风俗紧密相关。比如在河南灵宝一带,端午节,孩子除 了会得到一只"小艾虎"外,还会佩戴用金箔纸做成的项圈,其上挂着一个个用金箔纸剪成的药葫芦。据 说当年老子过函谷关时遇到瘟疫,特意摘下身上的药葫芦给孩子们治病,由此形成了当地端午节特有的 习俗。 这些与"小艾虎"相关的端午节俗,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蕴藏着脉脉温情与关 怀。透过民间"小艾虎"的造型,不难看到凶猛中蕴含的温柔、朴拙与自然之美。"小艾虎"还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共有的审美特征:夸张而不失情趣,狂放而不失柔美,既具有实用性,又体 现着浪漫的想象。如今,"小艾虎"的形态更加多元,以其为灵感设计的节日海报、养生锤、首饰等,让 端午文化之美浸润现代生活。端午之际,不妨捧一只"小艾虎",与家人一同感受民间工艺美术的温度与 活力。 (作者为天津大学教授) 古时,端午节被认为是一年中毒虫最厉害的一天。这一天,家长们最要保护好家中孩童,使其免受毒虫 和邪祟伤害。除了吃粽子、给孩子系上象征五方神灵的五色丝外,一般大人还会送孩子一只布老虎,俗 称"小艾虎"。作为大地上的母亲艺术,民间的布老虎可以 ...
五月五过端午 赛龙舟敲锣鼓(文化中国行)
Ren Min Ri Bao· 2025-05-31 22:02
图①: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盐步社区,当地村民将盐步老龙抬出 水面。 佛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广东佛山,现存最古老的龙舟盐步老龙"抖落"一身淤泥,再度出水,拉开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 化序幕;在湖南汨罗,"龙舟故里"千帆竞渡,各国队员齐心协力的竞技间,奏出了世界文化多元融合的 交响曲;在福建福州,夜赛龙舟活力四射,为古村夜间经济、特色文旅的发展开拓了崭新空间;在重庆 巴南、湖北鄂州,水上龙舟被带到陆地,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趣味性与灵活性……锣鼓阵阵,挥桨激浪, 更具年轻态与时代感的端午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深厚的历史底蕴,还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编 者 湖南汨罗 图②: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江田镇三溪村夜间龙舟赛上,参赛选手们奋力 挥桨前行。 卓方彬摄(人民视觉) 图③: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新区海南幼儿园,孩子们通过"旱地龙舟"比 赛迎接端午节的到来。 翟慧勇摄(影像中国) 图④: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梓门桥镇街埠头村,龙舟在测水河上竞渡。 李建新摄(影像中国) "五月五,是端阳。龙舟下水喜洋洋。"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寄托着厚重的家国情怀,承载着多彩 的节日习俗,而龙舟竞渡则是端午节活动中最有节庆气氛的场面之一。 ...
文化中国行丨在屈原故里,端午是持续近一个月的节日
2009年,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当时的申报材料就是由湖北省秭归县和黄石市、湖南省汨罗市、江苏省苏州市三省四地端午习俗联合打 包组成。 比年大的屈原故里的端午,大家怎么过? 端午节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在众多端午习俗中,以纪念屈原影响最为广泛。屈原于战国时期出生于今湖北秭归,至今,当地不仅保留着典型的屈原 故里端午习俗,这里还有"端午比年大"的说法。 这里端午比年大 屈原的家乡是什么样 在屈原的家乡,湖北秭归的乐平里,这里位于山谷中央,四面群山环抱,不远处是长江的支流香溪河。据古籍记载,秭归"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 累石为屋基,名其地曰乐平里"。 首先,最为不同的是,这里的端午过三次。初五是头端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头端午,大家以纪念屈原和祖先为主。清早的时候,村民 们前往屈原庙,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到了末端午主要是庆祝夏收、吃新面。这里的端午不是一天,而是持续将近一个月的节日。 除了包粽子,比年大的端午还有挂对联的习俗,这也是当地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端午习俗。对联的内容,有祈求身体健康,最重要的还是跟纪念屈原精神相 关的。在挂对联时,在两侧,大家还会挂上能够驱蚊驱虫的 ...
端午假期首日,北京市属公园接待游客31.67万人次
Xin Jing Bao· 2025-05-31 11:03
紫竹院公园内睡莲初绽,初夏景致呈现。在公园文化广场,民乐音乐会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演奏 者们以古筝、琵琶、中阮、笛子、二胡等传统乐器,演绎了《龙船》《良宵》《欢乐的日子》《花儿与 少年》等乐曲,为端午佳节增添了喜悦的氛围。端午情.童趣梦小市集的手工香囊、造型糖画、艾草制 品、非遗礼物等让孩子们流连忘返。 端午假期,市公园管理中心推出科普游园会、艺趣游园会、文化游园会等三大类、70余项节日特色活 动。假期首日正逢端午节,天坛公园、陶然亭公园、紫竹院公园等民俗体验活动为游客带来满满的仪式 感和节日祝福。 明天是国际儿童节,公园中的游乐场、游船是亲子家庭游园的"经典项目",各公园将做好雨后环境设施 清洁保障,持续提供安全周到的游园服务。此外,文化研学、家庭书市、红色课堂等儿童游园活动每天 都有,游客可关注市属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公众号提前了解活动详情。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5月30日,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端午假日第一天,北京市属公园及中 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31.67万人次,游客量排名前三位的是天坛公园7.72万人次、颐和园6.63万人 次、北京动物园2.72万人次。 天坛公园在西二门外开展"传承非 ...
传统节日焕新生 借助“热力图+大数据”解锁端午文化创新与蜕变
Yang Shi Wang· 2025-05-31 03:07
央视网消息:当端午的艾草香漫过岁月长河,与现代生活的脉搏同频共振,传统节日便焕发了全新生命力,节日消费与体验也有了 别样风景。借助"热力图+大数据",探寻端午文化的创新与蜕变。 端午节作为中国首个跻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佳节,热度一年高过一年。2025年,观龙舟赛、亲自体验划龙舟,成了大家假 期出游的热门选择。 去湖南怀化,感受龙舟逆流而上冲滩,选手们咬紧牙关,凭借顽强毅力与团结精神对抗湍急水流的精彩瞬间。 在湖南汨罗,感受到国际组与本地组龙舟同江竞技,沉浸式体验传统祭祀仪式庄严肃穆,以及两岸观众欢呼雀跃的热烈氛围。 在杭州欣赏一场"不走寻常路"的龙舟大赛,这里的龙舟竞渡不以速度论英雄,比拼划桨时水花的高度,以及龙头吐水时的磅礴气 势。 中国龙舟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端午前后,全国及地方性的龙舟赛事活动达122场,比2024年增长10%,参与人数多达570多万 人。 同程旅行的数据显示,最近,跟"龙舟"相关的搜索量比上一周增长了270%。人们用出行的热情绘就了一张"追龙舟地图"。上榜的最 火十大"看龙舟赛"旅游目的地,有成都、杭州、佛山、苏州、铜仁、南宁、怀化、东莞、汨罗和宿迁。这些地方不仅有超精彩的 ...
今日端午节!
证券时报· 2025-05-31 01:51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祝你 福康绵长,万事顺遂 端午 是裹着满满祝福的香粽 氤氲了整个屋子的艾草香 是对故人的思念 也期盼着与亲人团圆 历经千年传承与发展 端午早已融入中华儿女的集体记忆 也与时俱进地注入新元素 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 龙舟竞渡 是这个符号中最鲜明的一笔 棹影斡波,鼓声劈浪 比拼的不只是速度 更是"一条船一条心"的精气神 岭南水乡的蜿蜒河道中 村民们驾着龙舟 冲刺、漂移、急刹 上演水上"速度与激情"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龙舟赛还圈了无数的"老外"粉 虽然大家国籍不同、文化背景各异 但坐在了一条船上,就成了一个整体 鼓点一响,执桨破浪 就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 第二十一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上,国际友人组队参赛。图据上海发布 水中的龙舟竞渡有看头 岸上的假日经济有赚头 一条龙舟荡起的消费"涟漪" 激发了更多的社会活力 广东佛山叠滘龙船训练。图据羊城晚报 北方的旱地龙舟赛 桨下虽无浪 一样充满了气势与欢乐 网友妙评: "快乐里没有一点水分!" 旱地龙舟赛。图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早在一周前 创意艾草花束便吸引了众多 ...
榴花词韵浴芳兰
Ren Min Ri Bao· 2025-05-30 22:22
端午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孕育了形式多样的风俗活动,延至宋代,则完成了从民间习俗到文化符号的蜕 变。宋词将端午的自然意象、民俗风物、历史记忆与文化想象熔铸成璀璨的文学景观,展现出深沉的生 命意识与家国情怀。 宋代词人善于捕捉端午时节的自然物候,将其转化为富有哲思的审美意象。最常见的便是石榴花。这 个"五月花神"在苏轼《阮郎归·初夏》词中呈现为"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以鲜艳的红色点燃 夏日的激情。其灼灼花影不仅是季节的标识,而且暗合端午"阳极之节"的阴阳观念。在古人眼中,五月 为"恶月",如火的榴花恰以旺盛的生命力,象征驱邪避凶的愿景。韩元吉《谒金门·重午》"猎猎风蒲吹 翠羽,楚天梅熟雨。……双叶石榴红半吐,倩君聊寄与",通过对梅子成熟和石榴花的描写,抒发了作 者对生命成长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岁月流转、韶华易逝的无限感慨。欧阳修《渔家 傲》中"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的词句, 勾勒出红色榴花与绿色垂杨的色彩交响,而雨滴滑落绿杨枝头的沙沙声,以及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 声,也打破了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女子的美梦。这些意象组合再现了端午时节的自然 ...
一桨划过两千载
Ren Min Ri Bao· 2025-05-30 22:22
夏日傍晚,长江南岸,余热尚存。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童庄河水域,几条趸船静静靠在岸边。突然间, 伴随着一连串急促有力的鼓点,一条仿佛从趸船上分离出的、载有12人的小龙舟划破水面,向远方疾 驰。中间的10名划手奋力划桨,节奏速率高度一致,黝黑宽厚的臂膀随木桨起落,劈开三峡平湖的碧 波。鼓手坐船首,不划船,却是整条船的灵魂——划手们划水的节奏快慢、发力大小、体能分配等全听 他指挥。舵手站船尾,也称为拖艄,主要负责掌控方向。 这是郭家坝镇龙舟队日常训练的一幕。"我们从4月上旬就开始集中训练,为今年端午节期间的屈原故里 传统龙舟赛,以及后面的湖北省龙舟巡回赛等比赛做准备。"龙舟队划手、53岁的卜庄河社区党总支书 记郭坤说,这支40多人的龙舟队于2023年成立,队员有农民、工人、教师等,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 28岁。不少人白天工作,集中训练的时间定在每天下午5点后。 秭归是屈原的家乡,在这里,端午赛龙舟、祭屈原的民俗延续至今。各乡镇龙舟队在端午前一两个月便 投入训练,甚至有"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的说法。 秭归人为何对龙舟比赛如此执着?在秭归,"端午比年大""一个端午三次过",从五月初五"头端午",到 五月十五"大端 ...
端午别名的由来
Ren Min Ri Bao· 2025-05-30 22:22
端午有许多别名,常见的有端阳、端五、五月五、重五、重午、仲夏节、五月节、天中节等,还有以标 志性民俗事项作为代称的龙舟节、粽子节、浴兰节等。之所以有这么多名称,就因为端午是个"箭垛 式"的节日。 在诸多名称中,仲夏节应该是最早产生也最切中节日内涵的名称,古人对端午的解说基本离不开仲夏的 意义。所谓仲夏,指的是夏季的中间这个月,即农历五月,所以仲夏节和五月节是一个意思。而仲夏的 节令意义又是从夏至生发出来的。一般来说,夏至落在农历五月,平常年份略晚于端午,若逢闰年,则 略早于端午。 夏至和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的两个节气。早在殷商之前,古人就将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这一 天定义为夏至,日照时间最短的这一天定义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就是一年当中阴阳交替最关键的时间节 点。冬至是阴气最盛的一天,接下来,阳气逐渐生长,春回大地,所以人们就在冬至之后找一个朔日作 为新年元旦。同样的道理,夏至则是阳气最盛的一天,接下来,阳气逐渐消退,肃秋将至,人们就要努 力防范阳消阴长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夏至属于阳历系统,而大部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依据农历(阴阳合历)来掐算日期的。阳历夏至在农 历五月,所以五月自然就成为承接夏至、仲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