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胶原蛋白概念

Search documents
华熙生物怒斥券商研报背后:玻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不该“你死我活”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5-21 07:24
近日,华熙生物官方微信号发布了一篇题为《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与一般的宣传自 身产品,阐述自身投资价值的文章不同,这篇文章则是公开炮轰多家券商为"港股重组胶原蛋白第一 股"巨子生物站台,宣扬透明质酸钠"过时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这件事情的起因,还要从多家券商对于巨子生物发布的研报说起。华熙生物作为全球领先的透明质酸原 料生产商,曾凭借玻尿酸在美妆护肤行业占据重要地位,被誉为"医美茅"。然而,在官方微信号的文章 中,华熙生物却指出,近年来随着重组胶原蛋白概念的兴起,部分券商发布研报宣扬玻尿酸"过时论", 为巨子生物等重组胶原蛋白企业站台。华熙生物认为这些观点是一场"谎言",是"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 幻象,严重伤害了透明质酸产业的市场基础,还导致公司股价大跌,业绩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券商发布的相关研报截图来源:华熙生物官方微信号 两者股价背道而驰的背后,是两者业绩的此消彼长,2024年,华熙生物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成绩单,全 年营收53.7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6%;归母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2.27%。2022—2024年 净利润更是从9.71亿元降至1.74亿元,缩水82%。 ...
华熙生物指责券商“误导市场”并称已获道歉,研报撰写人回应:内容合规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5-20 15:04
针对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363.SH,下称"华熙生物")5月17日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炮轰"券 商研报一事,5月20日,华熙生物方面告诉经济观察报,"对于这些罔顾科学事实的内容,华熙生物已于 上周向证监会反映""我们相信监管部门会问询有关机构,目前大部分机构已删除了错误研报,华熙生物 也接到了部分券商的道歉"。但是华熙生物未透露券商机构的道歉内容及其他市场反馈。 5月17日晚间,华熙生物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一文,指责部分券商 研究报告通过对比透明质酸(玻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成分,鼓吹透明质酸"过时论",误导市场。 华熙生物在文中提及10篇行业研报,涉及9家券商机构。针对华熙生物的质疑,5月20日,经济观察报记 者致电被华熙生物"点名"的华泰证券、方正证券、平安证券、西部证券(002673)、信达证券 (601059)等机构。其中,华泰证券工作人员表示需协调相关部门对接,但截至发稿前,对方未作进一 步回复;方正证券工作人员称,以公司官方公告为准;平安证券与西部证券工作人员均表示对涉事研报 内容不知情;信达证券表示不清楚由哪个部门负责。 参与撰写华熙生物所提到的研报的两位 ...
玻尿酸被资本抹黑?昔日千亿医美巨头回应“炮轰券商”事件
Hua Er Jie Jian Wen· 2025-05-20 11:11
玻尿酸巨头华熙生物近期向券商"开炮",揭开了医美行业"热点轮动"的一角! 针对突然向券商"开炮",周二华熙生物对每经作出最新回应,华熙生物表示,透明质酸产业一直希望其 作为行业龙头带头发声,纠正对透明质酸的罔顾科学的踩踏和抹黑。此次发声是基于多重考虑,且已和 两大行业协会沟通并获得支持。 这一回应针对华熙生物5月17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长文,其在文中驳斥了"玻尿酸过时"的观点,并点名 了多家券商炒作"重组胶原蛋白",与玻尿酸进行恶意对比。 "炮轰"的背后隐藏着华熙生物的困境,随着玻尿酸产能过剩价格不断下降,行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华 熙生物的业绩已经开始失速,2024年扣非净利缩水78.13%,市值也较巅峰缩水超1000亿。 反观,重组胶原蛋白成为市场的"新宠",行业中巨子生物司股价一路走高,其业绩上完成了对华熙生物 的反超,2024年归母净利润仅为巨子生物净利润的十二分之一左右。 华熙生物发长文"开撕"券商 华熙生物认为,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 时"绕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塑造 沙土高楼。 ...
手撕玻尿酸“过时论”,华熙生物怒斥券商概念炒作 重组胶原蛋白是不是“题材幻象”?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20 10:28
每经记者|彭斐 李少婷 每经编辑|董兴生 5月17日,华熙生物(688363.SH,股价53.08元,市值255.67亿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 对当下"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过时"等市场观点发起驳斥。在该文章中,华熙生物直接点名9家券商所发布研报,并称"透明质 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华熙生物发文驳斥透明质酸"过时论"后,5月19日晚间,两大行业协会又发布与医美有关的倡议书。落款为中国整 形美容协会、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的倡议书提到:"我们呼吁全行业从业者及资本市场回归科学本质与商业文明初心,共同 构建健康、理性、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对于近期发布的相关文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尝试联系华熙生物方面,对方表示,此次发声是基于多重考虑,且此次官方发声前 已与上述两大行业协会进行了沟通并获得支持。华熙生物还在回应中表示,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概念的每次剧烈切换都会伤害一批产 业,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独善其身,为了打破这样不断重演的概念轮替,产业企业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经过审慎评估,华熙生物决定 开放透明地讨论这些言论( ...
华熙生物“炮轰”华泰证券等券商,称产业“遭遇谎言与践踏”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20 07:27
近日,华熙生物(688363.SZ)发布一篇《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在文章中称透明质 酸(Hyaluronic Acid, 简称HA)产业"在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概念切换中遭遇了谎言与践踏"。 华熙生物称,透明质酸被描述为"过时"、"不如某物质安全"、"不如某物质更具生物活性"、"不如某物 质具备市场价值"……这些抹黑与受操控的自媒体及网络上的虚假消费者评论形成共振,严重误导了市 场,破坏着一批中国企业多年建立起的全球产业优势。 同时,华熙生物在文章中"点名"了华泰证券发布的《巨子生物 (2367 HK) 始于胶原,不止胶原》、安信 证券发布的《巨子生物:国货胶原蛋白龙头,妆字号至III类械全方位覆盖》等,此外,西部证券、信达 证券、华福证券、申港证券、平安证券、方正证券等券商均一一被"点名"。 对于上述"点名",一位不愿具名的被"点名"券商内部人士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我们研究所本着审 慎原则,认为不太适合发声。"记者联系华泰证券、西部证券等多家券商,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应。 列举多家券商研究报告,皆指向巨子生物 在华熙生物为透明质酸产业"正名"的文章中,点名了多家券商发布的研究报告:华泰证券发布 ...
华熙生物反击透明质酸“过时论”: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
Cai Jing Wang· 2025-05-19 03:15
华熙生物在推文中称,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它将一个演化了数亿 年,从未离开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主角,拉入了以季度为单位的资本市场概念切换叙事中,试图用"神话过时"绕开中 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塑造着沙土高楼。 5月17日晚间,华熙生物官方公众号发布名为《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当中提到,2022年开始,随 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 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所谓"对比研究"。 "当谎言与偏见试图将透明质酸简单定位为'保湿剂'时,全球各国实验室正掀起一场静默的认知革命。"华熙生物在推 文中列举,自HA被发现以来,其研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0年后,透明质酸的科研文献发表数量更是呈爆发式 增长。通过整理2000-2024年的文献发表数据(Pubmed数据库),发现关于透明质酸的研究论文数量约47000篇,而其 中超过60%研究都是围绕免疫、代谢、细胞分化、癌症研究、信号机制等多个生命 ...
200亿医美巨头,“隔空论战”!
Zhong Guo Ji Jin Bao· 2025-05-18 12:24
(原标题:200亿医美巨头,"隔空论战"!) 【导读】华熙生物深夜辩驳"透明质酸过时论" 透明质酸龙头华熙生物,与重组胶原蛋白进行了隔空论战。 5月17日深夜23点41分,华熙生物在其官方微信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 文章称,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时"绕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 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塑造沙土高楼。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华熙生物在净利润持续下滑的同时,股价也随之暴跌,市值从最高超1400亿元跌至目前的243亿元;港股上市的重组胶 原蛋白龙头巨子生物则净利润和股价齐飞,目前市值已达909亿港元。 华熙生物辩驳"透明质酸过时论" 华熙生物称,在近几年资本市场的概念切换中,透明质酸(也被称为"玻尿酸")产业遭遇了谎言与践踏,被描述为"过时""不如某物质安全""不如 某物质更具生物活性""不如某物质具备市场价值"……这些抹黑与受操控的自媒体及网络上的虚假消费者评论形成共振,严重误导了市场,破坏着 一批中国企业多年建立起的全球产业优势。 文章称,2022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