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Search documents
中国社联成立95周年 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发布 为“创造时代的新文化”贡献社科力量
Jie Fang Ri Bao· 2025-05-16 01:42
与会者表示,党领导下的中国社联成立,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推动社会变革发 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启示。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 作导向,坚持文化传承和创新,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也是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策源地。要 进一步传承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的革命精神,发扬中国社联的光荣传统,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的繁荣发展,为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贡献社科力量。 昨天,市社联、市委党史研究室、虹口区委宣传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携手市档案馆、上海图书馆 联合发起的"创造时代的新文化——中国社联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发布"活动在上海社会科学馆举行。 1930年5月20日,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团体——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以下简 称"中国社联")在上海成立,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骨干力量和新兴社会科学运动的领导组织。在鲁 迅、瞿秋白、潘汉年、冯雪峰、茅盾、夏衍、洪深等人的引领和支持下,汇聚了郭沫若、李达、艾思 奇、邓初民、王学文、杨贤江、杜国庠、彭康、朱镜我、沈 ...
知敬畏而后担使命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5-15 00:52
敬畏未知,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在原始社会,人们对未知世界既感神秘、又觉恐惧。从农业文明到工业 文明,人们逐渐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甚至试图征服自然,在遭受大自然的惩罚后,意识到我们对自然的 了解还十分有限。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写,"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能源技术等加速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深远影响和关键作用更加突出。如今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进化的速度远快于生物的进化,超越了生物体的局限,人工 智能可以轻易完成人类做不到的事,让人类面临许多新的未知之数。从自然界的未知,到科技界的未 知,都会令人不由地心生敬畏,也正因为有了这种敬畏,人们才会不知疲倦地探索规律。当前,我们比 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发展,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 自主创新道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攻克 更多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的关键技术,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 动权牢牢 ...
经典常谈 | 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Zhong Yang Ji Wei Guo Jia Jian Wei Wang Zhan· 2025-05-06 00:24
19世纪后半叶,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却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 文版序言中发出警告:原本作为"改变世界"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在被固化为脱离具体语境的抽 象公式。为了防止教条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简化为"万能钥匙",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不是 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恩格斯的警告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当时的俄国,正值农奴制改革后的社会转型期。面对俄国 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一些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机械照搬"五大社会形态"线性发展阶段论,断言俄国 必须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才能通向社会主义;而另一些人则提出基于农村公社土地公有制的"跨越 论",主张实现社会形态的跃迁。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深感困惑,就俄国社会道路问题向马克思致信 求教。马克思具体分析了俄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认为俄国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种将基本原理与具体国情创造性结合的方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发展的理 论空间。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遭遇了来自以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和德国社会民主党"青年派"机会主义 思潮的挑战。这些人将唯物史观教条化、形而上学化,造 ...
“两个结合”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论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5-04 01:12
"两个结合"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 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 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这说明,"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的根本途径,"两个 结合"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因此,"两个结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中具有实践方法论的地位。 "第二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 "第二个结合"作为方法和途径的意义,在于巩固了道路根基、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打开了创新空 间。"第二个结合"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 文明史中走出来的;"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 成为又一次思想解放,让我们具有了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让文化自信有了依托, 让我们打开了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空间。 "第二个结合"在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三方面的重大意义,成就了三种主 体性,即文明主体性、文化主体性与创造的主体性。其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