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Co

Search documents
40%退货率,卖到海外的国产创新药遭遇“分手”危机?
3 6 Ke· 2025-04-29 01:17
2024年,中国创新药BD交易市场格外火热。根据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药企共完成94笔license-out交易,总交易金额高达519亿美元,同比增长 26%;其中首付款41亿美元,同比上涨16%。 图1.2018-2024年中国药企licence-out交易数量及首付款(数据来源:医药魔方) 进入2025年,这一势头仍在延续。据悉,在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就已经出现了超20笔涉及中国药企全球授权的交易,这其中就包括罗氏豪掷超10亿美元 淘金信达生物,以及乐普生物就一款临床前ADC与ArriVent达成一笔超12亿美元的重磅合作。事实上,这还只是序幕,在专利悬崖的压力下,海外大药企 当前对于中国创新药空前热情,并计划进一步"扫货"。这意味着,BD交易有望在今年再创新高。 而在一片热闹之中,不少国内药企已经尝到了甜头。比如映恩生物,其成立仅六年license-out就已卖出超60亿美元,这推动其在近期成功登陆港交所,并 以113%的涨幅创下18A企业历史最高纪录。另外吃到BD红利的还有百利天恒,2024年其不仅实现了扭亏为盈,并且净利大幅增长575%来到37.08亿元,而 这离不开一笔史诗级BD——2023 ...
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创新药板块成“心头肉”
智通财经网· 2025-04-25 08:11
在近期外部环境缓和的利好作用下,港股创新药板块反弹迅速。 智通财经APP观察到,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931787)自今年4月7日大跌20.55%并于4月9日触底713.02点后出现快速反弹且弹性很足,表现远远好于恒生科技 指数。4月25日当天,该指数盘中达到阶段高点979.92点,已接近前高1000.95点,最大累涨幅度达37.43%。 简言之,以4月6日收盘价953.29点计算,目前港股创新药整体涨幅已将4月7日当日跌幅填平,并即将回到前高。 而横向对比来看,在经过前期震荡行情后,恒生科技指数今年年初至今的涨幅仅剩12.48%,而港股创新药指数的年初至今涨幅则在近期实现反超,达到 31.03%,显示出港股创新药市场显著的抗风险能力和防御属性。 业绩释放与出海成关键 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港股创新药企业绩迎来了大爆发,并大幅超出了市场预期。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个别企业的业绩增长,而是行业集体性的业绩回 暖,由此成为行业指数持续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 据广发证券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2家百亿市值以上规模的港股创新药企中10家营收增速为正,其中营收利润同为正增长的企业共有8家。其中营收增速 最大的企业为云顶新 ...
36氪精选:2025,中国优质新药「怎么卖」,大厂们给出了明牌
日经中文网· 2025-03-21 06:03
编者荐语: 日经中文网与36氪开展内容交换合作。将精选36氪的精彩独家财经、科技、企业资讯,与读者分享。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Pro ,作者胡香赟 36氪Pro . 36氪旗下官方账号。深度、前瞻,为1%的人捕捉商业先机。 "我们依次看过全球的同类型产品管线,最后经常发现,中国公司的数据最好。" 文 | 胡香赟 封面来源 | 日经中文网 2025年开年来,创新药出海延续了高歌猛进的势头,陆续已有多笔十亿美元级别的创新药出海BD交易披露。 比如,信达生物宣布将旗下一款ADC产品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独家授权给罗氏,潜在里程碑付款达到10亿美元;先声 药业旗下肿瘤创新药公司先声再明则与艾伯维达成一项有关多发性骨髓瘤药物的授权,里程碑付款同样超过了10亿美元。 不少人用"中国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的形容,来表达对创新药出海的未来期待。 但经历了过去两年的"扫货",买卖双方对价格、条款、权益等诸多维度的考虑,都变得更加谨慎。对于仍有意愿出售产品的创新 药企来说,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土豪买方"不在意创新源自何处", 去中国淘金是"公开的秘密" 近两年,陆续到期的"专利悬崖"压力之下,制药大厂们一直在寻求更 ...
2025,中国优质新药「怎么卖」,大厂们给出了明牌
36氪· 2025-03-05 00:09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Pro ,作者胡香赟 36氪Pro . 36氪旗下官方账号。深度、前瞻,为1%的人捕捉商业先机。 "我们依次看过全球的同类型产品管线, 最后经常发现,中国公司的数据最好。" 这个概念最初被带火,是因为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称,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发展,中国创新药的实力"已经不容忽视";医 药媒体Endpoints New甚至直言,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正在"威胁美国制药商的主导地位"。 促成这样认知的背后,本质上在于这两年蓬勃发展的创新药管线交易。据统计,2024年国内创新药出海总数达到近百笔,披露金 额接近600亿美元。尽管其中也不乏中国药企在资本寒冬、融资受阻情况下的无奈,但从结果上来看,它同样为国产新药的出海 叙事完成重要开篇。 近期的一场行业论坛上,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甚至称,目前,第一批"扫货团"已相继来中国了,且"意愿非常强"。作为手 握全球700家客户的CDMO巨头,药明生物对市场风向的感知足够敏锐。 但经历了过去两年的"扫货",买卖双方对价格、条款、权益等诸多维度的考虑,都变得更加谨慎。对于仍有意愿出售产品的创新 药企来说,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土豪买方"不在意创新源自何处 ...
黑石赚了一笔
投资界· 2025-02-19 07:46
新路径。 作者 I 岳笑笑 报道 I 投资界-并购最前线 以下文章来源于并购最前线 ,作者岳笑笑 并购最前线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并购动态 近日,诺华宣布以31亿美元交易总价收购Ant h o s The r a pe u ti c s,背后大股东黑石实现退 出。据悉,该交易预计将于 202 5 年上半年完成。 不同于传统并购案例,Ant hos The r a pe uti c s在2019年由交易的两位主角——诺华、黑石 共同创立。如今6年过去,双方合作将心血管重磅药物推向全球,而股东之一黑石成功退 出,通过早期2.5亿美元的投入撬动数倍回报,功成身退。 一个出钱、一个出力,药企和投资机构共同分担风险,也共同迎接收益——眼下,这一 被称作NewCo的模式,悄然在医药创投圈流行,为投资人和Bi ot e c h指出一条特殊的生 存之路。 黑石完成一笔罕见退出 先从一场合作说起。 20 19年2月,MNC诺华牵手Bl a c kst one Lif e Sc i e nc e s,宣布将共同成立一家新生物制 药公司An t ho s The r a pe uti c s,以开发治疗心血 ...
对话礼丰:NewCo出海新模式下,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如何寻找最优解?
IPO早知道· 2024-12-02 01:27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目前的生物医药领域,境外美元基金有可投资资金,跨国企业(MNC)的BD及并购意愿热度不减;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很多管线已进展到具有交易价值的环节,资金端与资产端找到了一些契合点。 在此背景下,今年不断有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达成NewCo交易,而顶级美元基金也在继续寻找这样的 机会。 近日,IPO早知道对话了礼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颖洁和资深律师李然,她们分享了中国生物医药企 业以NewCo模式出海的优势及风险因素,以及企业应如何应对交易中的风险、获得更多有利条件。 长期来看中国企业还要开始培育新的技术和管线。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罗宾 赵颖洁表示,在"技术出海+合资"的NewCo模式下,境外合资公司往往以老牌美元基金为主导,中 国生物医药企业为合资公司的小股东, 这样的架构兼顾了中国企业的商业利益,中国生物医药公司 不但能收到管线许可费,又作为合资公司股东享受未来资本增值化收益;同时因为美元基金主导, NewCo受到的地缘风险冲击更小。 当然,在NewCo的交易达成与后期退出中,也有很多生物医药企业需要考量的风险点, 包括拟分拆 管线的估值、新老投资人的利益协调及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