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交流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为连接彼此带来更多力量”
Ren Min Ri Bao· 2025-06-15 21:51
6月14日,以"文明与和平:从帕特农神庙到圆明园"为主题的"古都文明对话"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来 自中国、希腊以及联合国的代表、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围绕"文明与社会""创新与未来"等话题进行探 讨。 近年来,中希两国联合成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等,为两国和世界搭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平台。2023年 2月,习近平主席复信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希腊克里特大学教授、中希文明互鉴中 心主席克洛·巴拉是联合致信习近平主席的5名学者之一,他表示:"中心在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相互理 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鼓励希腊年轻学者学习中文,更深入、准确地了解中华文化,让两国年轻 一代顺畅交流、建立友谊。" 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谢冰介绍了中希两国在文物保护、展览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他表示,在百年 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中希两国拉紧互利合作和文明交流两大纽带,不断丰富中希全面战略伙伴关 系。 希腊旅游部前部长季米特里斯·阿夫拉莫普洛斯认为:"尊重文化、保持开放、拥抱多样性,这是建立互 信的主要方式,将为连接彼此带来更多力量。" 近来,"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等展览吸引了大批中国观众参观。希腊驻华大使埃夫耶尼奥斯 ·卡 ...
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之际 驻华大使向世界推介故宫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2 13:47
6月10日是首个文明对话国际日。当天,2025年"使节进故宫"活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来自克罗地 亚、巴林、萨摩亚等3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等40余人参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话文明交流互 鉴。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级博 物馆。其所在的紫禁城,既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也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赵丽 林勐男)"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故宫。虽然早就知道它的存在,但真正踏入其 中,依然被它的宏伟、广阔和丰富的馆藏深深震撼!"所罗门群岛驻华大使巴雷特·萨拉托(Barrett Salato) 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 巴阿达·卡岚达泽表示:"故宫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由衷地祝贺中国人民,庆祝这个伟大博物馆的百年 华诞。" 他同时向中国游客发出邀请:"格鲁吉亚同样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随着免签政策的实施,我 强烈欢迎大家乘飞机前来走一走、看一看。" 保加利亚驻华大使安德雷伊·特霍夫(Andrey Tehov)对中华文化抱有浓厚兴趣,他尤为欣赏中国的书法与 水墨画艺术。他曾多次造访故宫,并表示这里"常看常新"。"我已经来过 ...
干货满满!在东西对话中探寻网络文明交流互鉴新路径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1 17:01
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论坛现场。李太源摄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 推动不同文明和谐相融 从古至今,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如水一般,化润万物,孕育希望。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同地域与 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加自如地沟通交流,不同文明形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相遇交融。 中新网合肥6月12日电(记者任思雨)在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网络空间已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 重要平台,国际交流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拓宽。 在丰富多元的网络交流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国际人文交流、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我们的声音传得更 远? 6月11日,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中国精神文明网、中国新闻网承办,《中国网信》杂志、南方电网 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在线协办的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分论坛在安徽 合肥举行,中外嘉宾围绕"践行友好合作推动文明互鉴"主题展开交流与探讨。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刘国祥。李太源摄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舒勇从大型景观雕塑"丝路金桥"着手,分享了他的文明交流互 鉴心得。丝路金桥用约两万块融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花的琥珀色金砖创作而成,当它在米兰世博 ...
联合国举办文明对话国际日主题活动
Xin Hua She· 2025-06-10 13:31
新华社联合国6月9日电(记者杨士龙 徐兴堂)为庆祝文明对话国际日,"文明交流互鉴"全球对话系列 活动9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 对话会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主持,联合国官员、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专家学者等200余人与 会。各国嘉宾围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加强国际团结合作"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随后,由"《文明宣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I""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世界""文明互鉴·世 界愿景"图形印展三部分组成的"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展览也在联合国总部开幕。 当晚,"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专场文艺演出在联合国大会厅举行。来自十几个国家的演员同台表演器 乐、街舞、武术、舞蹈、合唱等节目,奉献了一场中外合璧的艺术盛宴。 2024年6月,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决议,把每年6月10日定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联合国驻内罗毕办事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已于6月5日分别举办庆祝文明对话国际日系列活 动。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泰国曼谷、荷兰海牙等联合国驻地也将于文明对话国际日期间举办精 彩纷呈的主题活动。 当天下午首先举行的是由中国、埃及、秘鲁、西班牙、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及联合国文 明联盟共同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Yang Shi Wang· 2025-06-09 11:55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2014年3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首次面向世界,深刻阐述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提 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张。2023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郑重提 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 文交流合作。全球文明倡议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 安全倡议一起构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支撑。 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不断延伸的"文明足迹"谱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合作新篇章。倡导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 中国主张,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 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引领,中国着力搭建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桥梁,为人类共同进步、世界繁荣发展凝聚 合力。邀请中亚五国参与实施"文化丝路"计划;提出愿同阿方设立"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阿拉伯中心"; 与非方携手推进"文明互鉴伙伴行动";深化中拉文明交流互鉴,举办中拉文明对话大会……一项项扎实 行动让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有了更多落脚点,推动不同文 ...
中希文明交流互鉴结硕果
Ren Min Ri Bao· 2025-06-05 21:36
走进位于希腊首都雅典闹市区的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大楼,一股清幽雅致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堂 内,"东西互鉴美美与共"展览展示中国与西方在古典时期的不同发展方向与特色。古色古香的图书馆里 收藏着关于古典学研究的多语种书籍6000余册,成为外国学者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古典学研究成果的窗 口。 2000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从古 典文明对话到语言人才培养,再到戏剧艺术交流,中希文明互鉴结出累累硕果,有力引领不同文明多元 共生、交流互鉴。 "两个伟大文明之间的对话" "对中文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 今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际史诗学大会在雅典 举行。大会以"史诗传统与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就史诗研究及其跨文化交流、文化遗产与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这是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成立后举办的首个大型活动。希腊文化部秘书长季扎斯卡卢在致辞中表示,古 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底蕴丰富,对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进程有着深刻影响。举办国际史 诗学大会不仅能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合作,也能促进关于史诗传统永恒价值及 ...
敦煌奏响丝路文明互鉴新乐章
在敦煌莫高窟的千年壁画上,一个奇妙的符号静静讲述着文明交融的故事。 "三兔共耳"——三只兔子竞相追逐,两两共用一耳。传说它最早出现在6世纪的敦煌,但其形象早已经 由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越沙漠与山川,跃上英国的瓷砖画,融入埃及的陶瓷,跳进德国的教堂钟表…… 起源之谜仍未揭晓,寓意为何众说纷纭。这一符号无声见证:纵使山海阻隔,岁月漫长,文明始终没有 孤独前行。 当前,世界正经历深刻演变。在这样一个呼唤理解与包容的时代,增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比以往更 为紧要。 近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甘肃敦煌举行。来自五洲四海的约400名中外嘉宾共聚此地,聆听 历史的回响,凝聚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丝路重镇敦煌,多元文明在此交汇。在这里,人们发现,"美"并非统一的标 准,而可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古道新程,心路相连。昔日,丝绸之路上,声声驼铃在山间回荡,袅袅孤烟在大漠飘飞。如今,呼啸 的"钢铁长龙"夯实着"硬联通",政策规则标准协同构建起"软联通",日益丰富的人文交流拉近了"心联 通"……150多个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古丝路重焕荣光。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 ...
跨文化展览何以引人入胜?
Xin Hua She· 2025-06-03 22:11
尼罗河畔的早期墓葬、壁画、象形文字,法老和贵族的石像、生活器物……"古埃及文明非常神秘,能不出国门就看到这么多过去只能在书本和电 视里看到的文物,物超所值。"从重庆来上海看展的观众杜先生在上博泡了一天,他特别喜欢展厅中两代法老巨大雕塑隔空相望的设计。 "2000多年前,当中国汉朝迈向盛世,遥远的西方——那不勒斯湾畔的庞贝,已是罗马帝国耀眼的商贸明珠……"端午假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 馆"凝固的时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庞贝文物特展"中人潮涌动。讲解员娓娓道来,观众的思绪飘向那座被火山尘封的古老城市。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引进境外展览,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产品。在海外,"走出去"的中国展览也成为各国博物馆的亮丽风景 线。中外观众以文物为引、以展览为媒,开启一场场跨越古今、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 《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举办百余个文物进出境展览,上海博物馆7月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 展"更是打破埃及文物全球巡展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一系列精品展览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金色名片"。 2024年7月17日拍摄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
新华鲜报丨绵延千年丝路文化!外宾点赞中华文明生命力
Xin Hua She· 2025-06-02 09:10
新华社兰州6月2日电 题:绵延千年丝路文化!外宾点赞中华文明生命力 5月29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嘉宾在敦煌莫高窟参访。新华社记 袁睿 摄 时隔20余年再度造访敦煌莫高窟,美国作家、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主任克里斯托弗·梅里尔赞叹,这里还是一如既往地引人入胜。"莫高窟的 塑像、壁画不仅仅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更生动展现了历史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之间的交流。" 亲身来到丝路要地走访,来自英国"社会主义中国之友"的戴维·皮特对丝路精神有了更深理解。"古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条东西方文明的交汇 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在古丝路深厚的文明积淀和文化底蕴之上,体现的是历史文化与当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抚今追昔,鸣沙山的沙丘、莫高窟的线条和色块、嘉峪关的砖石,都是驼铃古道的千年见证者。而当凝固的历史借着科技的东风化身成身边 的现实图景,文明的延续便拥有了更具纵深的未来感。 新华社记者刘杨、袁睿、张文静 文明之间最美的姿态,是交流交融、互学互鉴、彼此辉映、相互成就。 5月29日至31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甘肃敦煌举行。对话会前后,与会嘉宾在丝路重镇敦煌、戈壁明珠嘉峪关等地参访,在古与今 的共生中, ...
多家博物馆把国外文物展“请进来” 中外博物馆交流互鉴体验文明感召力
Yang Guang Wang· 2025-06-02 00:51
央广网北京6月2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我国 博物馆积极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与世界知名博物馆展开合作交流,不断引进众多高质量海外展览。 这个端午假期,一场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在博物馆里火热进行,为观众们奉上别样的"文化大餐"。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卜希霆: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引进国际文物展的热潮本质 上是全球化背景下文明互鉴的必然选择。通过引进国际展览,中国博物馆不仅能够丰富馆藏的展示体 系,更能借助国际机构的策展经验,提升我们自身的学术研究和展览水平。 近年来,我国各地博物馆积极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与世界知名博物馆展开合作交流,不断引进 众多高质量海外展览。去年7月在上海博物馆开展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已累计接待观众突 破200万人次,创下全球博物馆单个文物收费特展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即将闭幕的国家博物馆"美的多 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展品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富,历史文化价值之高,为近年来同类展览所 少见。端午假期,正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峇峇娘惹的世界"展作为首博"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展览的 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不少来北京旅游的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