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for Science
icon
Search documents
SES AI (SES)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4-25 14:00
SES AI (SES) Q1 2025 Earnings Call April 25, 2025 09:0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Kyle Pilkington - Chief Legal OfficerQichao Hu - Founder, Chairman & CEOJing Nealis - Chief Financial OfficerMark Shooter - Sr. Associate - Energy & Sustainability Equity ResearchWinnie Dong - Director, Equity ResearchJohn Roy - Managing Director Operator Hello, everyone, and welcome to the SESAI First Quarter twenty twenty five Earnings Release and Call. My name is Nadia, and I'll be coordinating the call today. I will now h ...
郭锐、陈凯华:构建自主体系对抗数据主权威胁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4-16 23:20
来源:环球时报 近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突然禁止了中国研究人员访问其部分关键数据库,美国新兴生物技 术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建议全面禁止与中国的生物技术与数据合作。这一系列举措表明,美国对华科技打 压正迅速扩展至基础性科学数据的掌控与利用,科学数据主权问题的战略意义愈发凸显。在当前日益复 杂而紧张的国际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加快推动自主可控的科学数据生态体系建设,以保障国家科研安 全、实现自主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 第二,实施分级分类的开源共享制度。针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数据,可设立差异化的开放共享标准, 鼓励基础性、结果性数据高水平开放,形成跨学科跨领域的数据汇聚机制,通过激励措施推动数据向国 家科学数据中心等关键节点汇聚,迅速实现规模效应。 第三,构建标准化、专业化的数据管理体系。可设立专业管理机构,负责科学数据的标准制定、质量控 制与长期维护,推进跨学科数据标准化,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实时追踪数据建设的难点痛点,加大对高 迫切性数据库的投资力度,保障数据资源的高质量与长期可持续性。 第四,强化数据建设激励与数据安全机制。有关机构应明确科学数据的产权、使用权及运营权,建立全 生命周期的数据溯源和保护机制,通 ...
中美AI叙事和背后的算力逻辑
雪球· 2025-04-04 03:16
长按即可参与 作者: 门捷列夫学徒 来源:雪球 自DS出现以后,我看网上没有很好的一篇文章去总结目前中美ai叙事的差异以及背后的算力需 求。简单来说: China Ai叙事:DS开源带来的LLM平权以及由此延伸的各种ds蒸馏小模型端侧(包括一体机)、 边缘侧的ai应用落地,大有全面开花之势。 China算力:H20和国产Asic就行,甚至端侧还有更简单的方案。当然杰文森悖论还是适用的,大 厂加大数据中心投入。 北美Ai叙事:继续大力出奇迹通往AGI,各种多模态高阶模型推出,万亿参数大模型继续走起。 北美算力:高端NV卡仍然供不应求,GPUs are melting。。。 芯片来跑。 所以各位小伙伴期待的国内版文生图可能就要等等了,哪怕推出了估计也会卡得要死。主要是还 是卡不行。 其实你看tx的微信就是聊天,所以llm对于他们暂时就够用。而zj因为是视频起家,肯定对于高端 卡的需求是更大的。前面没说的是Ai视频生成更需要500+tflops和48G显存,更需要NV的高端 卡。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直到现在都没看到国内的 csp 推出多模态的Ai应用 。 现在的gap在于:显然北美这条路出成果没这么快,而国内ai叙事 ...
中关村论坛丨李鑫宇:打破三个界限,AI for Science为科研创新“加速度”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4-02 10:42
Core Insights - AI for Science is becoming a significant trend in contemporary scientific research, showcasing immense potential in enhancing research efficiency, transforming research paradigms, and accelerating scientific discoveries [1][2]. Group 1: Development and Impact of AI for Science - AI for Science breaks down three boundaries: the boundaries between disciplines, between theory and experimentation, and between industry and academia [1]. - The approach of AI for Science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capacity for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technological output, thereby improving productivity [2]. - The platform model promoted by AI for Science facilitates collaboration across the industry chain, leading to faster conversion of research results into industry applications [2]. Group 2: Tools and Efficiency - The efficiency of research tools has seen remarkable improvement, exemplified by the Science Navigator, an AI-assisted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research tool developed by the 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Intelligence [2]. - Traditional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are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ntensive, while AI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vast literature databases allows for rapid retrieval and concise summarization of relevant scientific research [2]. - This efficiency boost not only optimizes research processes but also opens up more possibilities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2][3]. Group 3: Broader Implications - AI for Science is expected to empower various industries, including energy, materials, chemicals, and biomedicine, leading to profound transformations [4]. - The introduction of AI technology in industrial software could result in efficiency improvements by hundreds of times [4]. - This period is viewed as a historic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addressing shortcomings in the research field and achieving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4].
晶泰科技2024年营收突破商业化企业门槛:持续深耕「AI for Science」,全球化提速
IPO早知道· 2025-03-28 12:38
作为第一家根据18C章程在港上市的特专科技公司,晶泰科技上市后发布的首份年报。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早知道消息, 晶泰控股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晶泰科技 ")于 3 月 2 8 日发布了 2 024 年全年业绩报告。这也是 晶泰科技 作为 第一家根据 18C章 程 在 港上市 的特专科技公司 、上市 后发布的首份年报。 财报显示, 2 024 年 晶泰科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53%至2.66 亿元(人民币,下同) ,超过 Bloomberg一致预期8.4个百分点,超过富途一致预测9.1个百分点。 尤其是, 2024年下半年同比 增速高达73% 。 值得注意的是, 晶泰科技 也提前 达成港交所对商业化企业的收入门槛要求( 2.5亿港币) 。 而一旦维持前述 5 0% 至 7 0% 左右的增速, 晶泰科技 最早或将在明年上半年 实现 EBITDA平衡 。 2024年 , 晶泰科技 的 经调整净亏损收窄 13%至4.57亿 元 ,优于 Bloomberg一致预期22个百 分点 。 其中,晶泰科技 2024 年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全年研 ...
IDEA研究院沈向洋:从PMF到TMF, AI For Science是今天一定要做的事
IPO早知道· 2024-11-23 01:04
人工智能向前发展要造数据、合成数据,有可能带来大模型创业下新的百亿美金的问题。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苏打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如果说今天有什么事是我们一定要做的,那就是AI For Science。难以想象今天还有什么事情比它 更重要,今年诺贝尔奖的颁布便是最好证明。" 11月22日召开的2024年IDEA大会上,IDEA研究院创院理事长、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在 题为《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融合》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在技术大爆发时期开展创新,对技术的深度理解 尤为重要。 沈向洋表示,从长远的人类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巨大跃迁都是由技术创新带来的。工业时代的全球 GDP年均增速约为1%-2%,信息时代在3%-4%,人工智能时代,这个数字会是多少?与此同时, 他强调,随着AI的各项能力逼近、甚至超越人类,AI治理已成亟待全球共同面对的议题。 深圳或将成全球算力中心之一 "过去这几年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令大家对整个行业充满着期待。其中,算力、算法、数据是绕不 开的'三件套'。"现场,沈向洋分享了对上述三要素的新理解。 首先,算力是关键生产力。过去四五十年间,计算行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