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山转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以数字生态文明助推“两山”转化
Hai Nan Ri Bao· 2025-07-06 00:26
与会嘉宾建议海南和贵州在推动绿色发展上互通互鉴 以数字生态文明助推"两山"转化 "海南和贵州同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但彼此的资源禀赋不同。在生态价值转化、制度创新、数 字治理这些领域,贵州形成了比较好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依托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数据赋能生 态文明建设,都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发展方向。"邸伟杰表示,在生态+文旅、生态+农业等领 域,琼贵两地可以互通互鉴。 作为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贵州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力推动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全省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47%上升到2024年63.3%。因地 制宜发展绿色生产力,融合绿色化数智化大抓产业、主攻工业。贵州成为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 的地区之一,一批绿色工业百亿级项目落地建设。 "海南和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合作空间广阔。"贵阳市委党校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发展研究中心) 主任李柏山认为,两地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等 方面应加强交流合作,携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李柏山介绍,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 ...
碳汇代偿、补植复绿,这些生态损害赔偿方式可以有!
这些创新实践之所以可贵,在于其丰富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模式和方法,破解了"企业污染、群众受 害、政府埋单"的困局,构建起"损害者埋单、保护者受益"的良性循环机制。一方面,多元化的修复方 式让企业能够以更灵活、更有效的方式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跨区域碳汇交易市 场,使生态保护者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让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通过市场机制得以实现。 从实际效果看,嘉兴创新性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式已带动碳减排量交易1895余吨,实现了生态效益与 经济效益双赢。这种探索证明,环境执法可以做到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 上,这样的创新探索值得更多地方借鉴和推广。 具体实践中,嘉兴的柔性执法举措颇具亮点。以当地一家金属制品企业为例,这一企业因废气直排被查 处后,没有简单罚款了事,而是以购买194.44吨碳减排量实现替代修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碳汇源 自"旱管种植节水抗旱稻"项目,这一项目采用了全省首个农业领域碳减排方法学进行核算,体现了科技 赋能环保的创新思维。另一个案例中,某企业被发现污水渗漏问题,通过出资两万余元购买苗木进行补 植复绿,既弥补了环境损害,又为城市增添了绿色。 浙江省 ...
打好“四张牌”!探寻绿美广东“林下生金”密码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6-30 02:32
打好"四张牌"! 探寻绿美广 东"林下生金"密 码_南方+_南方 plus 林下经济是集体 林权制度改革后 涌现的新生事 物,在促进山区 林区保就业、惠 民生、增收入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习近平总书 记高度重视这一 绿色富民产业, 多次作出重要指 示批示,去年的 中央一号文件和 今年的《政府工 作报告》都对发 展林下经济进行 了部署。 作为集体林大省 的广东,全省超 过一半的土地覆 盖于林地之下, 林地总面积1.62 亿亩,森林蓄积 量为5.78亿立方 米,森林覆盖率 约为全国平均数 的两倍;各类自 然保护地共计 1361处,数量位 居全国第一。 "绿色家底"为广东林下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坐拥丰厚的 "绿 色家底",加上 省委、省政府又 正以绿美广东生 态建设为牵引, 加速推进森林质 量精准提升和县 镇村绿化美化, 不断深化集体林 权制度改革,积 极探索"两山"转 化广东路径。多 重利好加持下的 广东,目前林下 经济发展如何, 还存在哪些问 题,积累了哪些 可复制推广的成 功经验?就此, 南方农村报记者 深入粤东西北及 珠三角各地开展 调查。 打好政策牌 绘好林下经济发 展"蓝图" 仲夏时节,走进 岭南 ...
苏州市召开2025年市总河长会议
Su Zhou Ri Bao· 2025-06-28 00:48
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各县级市(区)设分会场。市领导王飏、唐晓东在主会场参加会议。 围绕抓好我市2025年河湖治理保护工作,会议强调,要力保河湖安澜,加快探索建立与特大城市相 适配的水灾害防控体系,抓紧编制市水务"十五五"规划,结合"两重""两新"等加强治水工程和项目谋 划。当前,要重点抓好防汛工作,加强预警预报,强化风险排查,做好应急准备,提前安置转移,狠抓 责任落实,全力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提升治理效能,坚持科学治水,坚持水岸同 治、标本兼治,加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数字治理,深入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新 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加强大运河保护,深化"幸福河湖"建设,切实守护好一方碧水。要推动"两山"转 化,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河湖保护与城市运转、产业转型、富民 增收、城市更新、航运发展相结合,实现互促共进。要凝聚共治合力,健全以河长领治为核心的责任体 系,层层压实责任,加强部门联动,深化区域合作,齐心协力交出高质量治水答卷。 会上,传达学习了省总河长会议精神。市水务局汇报了全市河湖长制工作情况。市生态环境局、市 住建局、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作交流发 ...
行业协会:已完成《风景名胜区条例》修订讨论稿
Di Yi Cai Jing· 2025-06-22 09:30
21 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现场。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张永利日前透露,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委托,该行业协会已完成《风景名胜区 条例》修订讨论稿和《国家公园标志设计原则及审批管理办法》等系列课题研究。 2023年底,国家林草局研究起草的《风景名胜区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国家林草局2024年 1月介绍,各方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不少建议,主要集中在风景名胜区规划、功能分区、禁止性活动等方 面。之后,该条例着手进一步修改。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 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风景名胜区条例》旨在加强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 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和美丽中国建设。 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20至21日召开的第六届七次常务理事会暨会长工作会及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第七 次会员大会上,张永利表示,在生态保护建设任务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的当下,如何持续推动"两山"转 化,将"风景"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将"名胜"优势升华为文化自信,已成为新时代风景名胜区的重大课 题。 张永利介绍,近年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紧扣行业发展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