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林下经济
icon
Search documents
山西长治因地制宜做优林下富民产业
目前,长治市林下经济可利用种植面积达29.75万亩、可利用养殖面积达22.4万亩,林下种植中药材累计 16.7万亩左右,林下养殖累计18.55万头(只)左右,全市以党参、连翘、柏树果、酸枣仁浓缩口服液、蜂 蜜加工为主的林下经济产品加工企业达26家。今年,长治市计划新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4.5万亩,林下 种植菌类0.2万亩,林下养殖家畜2.0万头、家禽4.05万只;林产品加工预计年产值3.39亿元,全市林下经 济正向产业化、规模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从林间种植到森林康养,从传统资源开发到全产业链延伸,长治市正以林下经济为笔,在太行太岳的群 山间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记者高增玉) 屯留区连翘产业成规模、串成链的发展模式,是长治市发展林下经济的缩影。位居全省第二的森林覆盖 率是长治市厚实的家底,也是其发展林下经济的最大底气。长治市依托山林自然风景资源,积极推 行"林下+"发展模式,围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加工、森林旅游与森林康养"四大体系",重 点打造林药、林草、林菌、林禽、林畜、林蜂"六大模式",适度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 绿色富民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拓宽 ...
金融助力田园生金 铜鼓县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新路径
Ren Min Wang· 2025-07-07 07:24
人民网记者 邱烨 江西省铜鼓县凭借88.04%的森林覆盖率这一生态优势,创新打造了以林菌、林药、林游为核心的林下 经济体系,并延伸发展休闲农业、精深加工等多元业态。在这片生态沃土上,金融活水正悄然浇灌着乡 村振兴的产业之花。 农旅融合绽放新活力 特色产业升级进行时 在铜鼓县的乡村振兴版图中,赤松茸产业正书写着"点菌成金"的故事。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西省与 山同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近期就获得了关键金融支持。"200万元贷款专项用于购置现代化加工设备,提 升了赤松茸加工能力提。"企业负责人介绍,这笔资金不仅解决了厂房扩建的燃眉之急,更推动了产业 链向精深加工延伸。 金融赋能生态价值转化 数据显示,农行铜鼓县支行在2024年至2025年5月末期间,已投放农户贷款超1.5亿元,惠及农户600余 户;为23家涉农企业提供授信超7000万元。这些精准的金融支持,既破解了经营主体的资金瓶颈,更激 活了山林生态价值的转化通道,见证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生动蜕变。 如今,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铜鼓县正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特色发展道路,让广袤田 园真正成为孕育财富的沃土。 "农行的贷款就像及时雨,让我们顺利 ...
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林+”模式为乡村振兴增添绿色动能
Yang Shi Wang· 2025-06-30 04:23
林下种植养殖产品多为初级农产品,依靠天然禀赋资源。很多地方推动产业从单一的种养殖向多元发展,从粗加工转向精深加工,提升林 下经济产品附加值。 云南丽江华坪县是著名的"芒果之乡",在荣将镇龙头村的芒果园,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村民们忙着采摘芒果,装车运往全国各地。在销 售鲜果的同时,当地还发展芒果深加工产业,建成了芒果原浆、芒果干及速冻果块等多条生产线。在这家合作社的生产车间,经过数字化设备 清洗、切果、分装、消毒、打浆、灌浆等工序后,一瓶芒果果浆就新鲜出炉了。目前,当地芒果企业已开发出芒果汁、芒果干、芒果冻块、芒 果醋、芒果酵素等一系列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并远销国际市场。 央视网消息:在我国,森林食物是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当前不少地方森林食物迎来夏季采收。 在江西广昌县旴江生态公益林场,这家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在采摘新鲜的木耳和樟芝。今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建设了覆盖林场1000 多亩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喷灌系统,有了充足的水源,食用菌产量增加了10%左右。 在云南勐腊镇的橡胶林里,竹荪正蓬勃生长。近年来,当地大力挖掘林下经济潜力,以党组织领办、社区集体出资、村民入股等方式,在 当地居民小组橡胶林下 ...
打好“四张牌”!探寻绿美广东“林下生金”密码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6-30 02:32
打好"四张牌"! 探寻绿美广 东"林下生金"密 码_南方+_南方 plus 林下经济是集体 林权制度改革后 涌现的新生事 物,在促进山区 林区保就业、惠 民生、增收入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 用。习近平总书 记高度重视这一 绿色富民产业, 多次作出重要指 示批示,去年的 中央一号文件和 今年的《政府工 作报告》都对发 展林下经济进行 了部署。 作为集体林大省 的广东,全省超 过一半的土地覆 盖于林地之下, 林地总面积1.62 亿亩,森林蓄积 量为5.78亿立方 米,森林覆盖率 约为全国平均数 的两倍;各类自 然保护地共计 1361处,数量位 居全国第一。 "绿色家底"为广东林下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坐拥丰厚的 "绿 色家底",加上 省委、省政府又 正以绿美广东生 态建设为牵引, 加速推进森林质 量精准提升和县 镇村绿化美化, 不断深化集体林 权制度改革,积 极探索"两山"转 化广东路径。多 重利好加持下的 广东,目前林下 经济发展如何, 还存在哪些问 题,积累了哪些 可复制推广的成 功经验?就此, 南方农村报记者 深入粤东西北及 珠三角各地开展 调查。 打好政策牌 绘好林下经济发 展"蓝图" 仲夏时节,走进 岭南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湖北大悟:传承抗战精神 谱写老区富民新篇章
Yang Shi Wang· 2025-06-26 11:47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从今天(6月26 日)起,《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首先带您走进大别山西端南麓的湖北孝 感市大悟县,这里曾是新四军第五师抗战指挥中枢。如今,当地群众继承革命先辈精神,靠着茶叶等特 色产业走上致富路,为革命老区谱写了崭新篇章。 在湖北大悟县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1941年至1945年,这里是新四军第五师 抗战指挥中枢,指挥前线将士在华中大地浴血奋战。新四军第五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面对日本侵略 者的多次围剿和扫荡,英勇顽强、不屈不挠,进行了1260多次主要战斗,阻击了15万日军的进攻,建立 起以大悟山为中心、跨鄂豫皖湘赣五省边界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有力支持了全国抗战。抗战期间,新四 军第五师从100多人的游击大队扩大到5万多人,边区党组织不断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立足当地优质茶产区的地 理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茶叶种植分散、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推出多项支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并 建起智能黄茶生产线,带动周边八个村2200多户茶农增收。202 ...
立足山地特色开辟发展新路
Jing Ji Ri Bao· 2025-06-18 20:18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转化是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命题。如何打破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二元对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模式,是 中西部生态资源富集地区的共同课题。贵州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保护好生态环境,努力把生 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生态价值转化、数字技术赋能、清洁能源开发、乡村生态富民为四大抓手, 探索出一条具有山地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 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机制,筑牢"两山"转化制度根基。贵州通过系统化构建核算、交易、产业和补偿四大 环节,有效拓宽了"两山"转化路径。通过出台全省GEP核算方案,推进生态产品价值"一把尺"核算,为 生态资源提供可量化的数据基础;设立省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推出林业碳汇交易和"单株碳汇"等市场 化工具,推动生态资源进入流通领域;打造"山地特色农业+生态工业+文旅融合"的特色产业体系,将 生态优势直接嵌入价值创造过程;完善跨省流域横向补偿机制,探索"修复—开发"权益挂钩模式,通过 绿色金融和林权赎买等政策工具反哺生态保护。 深化生态惠民利益联结,拓展乡村全面振兴绿色路径。创新"生态+体育+文旅"融合业态,通过"村 BA ...
林下生金
Jing Ji Ri Bao· 2025-06-02 22:12
林下经济是指依托森林、林地及其生态环境,遵循可持续经营原则,以开展复合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态 友好型经济,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发展林下经济,是推 动"两山"转化、实现乡村振兴、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森林食品、林下经济, 不断挖掘培育'森林粮库、钱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 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 项行动方案》,明确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前,我国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做大做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湖南、广 西、福建、云南等地林区调研采访。 林下种什么 "春雨来,尖尖冒",每年2月到5月,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的笋农便开始忙碌。他们走进竹林,挖出沾满 雨露的鲜笋,放入竹筐,送入"竹基地",运送至山下清洗、剥皮后汇集至企业、园区,销往全国各地, 成了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林下种植是指在林内开展的种植活动,包括人工种植和野生植物资源抚育。记者从国家林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打造乡村特色产业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Yang Shi Wang· 2025-05-29 11:47
拓展新业态,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澳角村三面临海,近年来发展了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鲜电商和渔家民宿等特色产业, 走出一条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新路。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澳角村考察,勉励乡亲们做 好"海"的文章,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安徽蒙城县森林覆盖面积39.6万亩,当地积极探索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在林下发展中药材、食用菌、家 禽等种植养殖产业,目前已形成林下经济实体21个,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林下"小空间"培育出生态 富民"大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在地方考察中,他多次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为各地发 展富民产业指引方向。在湖北,他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 民产业。今年在贵州,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 的特色主导产业。 从上游原材料种植养殖、中游农产品加工到下游农文旅融合,如今,全国各地已建成1700多个农业产业 强镇、3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2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超过9万 家。今年1至3月,全国规模以 ...
陕西佛坪县委书记王晴:坚持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助推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地处秦岭腹地,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 主要调水点。近年来,佛坪县委、县政府树牢"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思路,推动全地域 保护、全方位提升、全领域转型,走出一条经济增长、山川增绿、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高质量发展新 路。 护绿增绿厚植本底 佛坪县充分挖掘利用优势资源,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五大路径,推动产业转 型、结构转优、动能转换。 一是打好"熊猫牌",做精文旅支柱产业。探索科普研学、休闲康养、生态旅游、赛事经济、夜间经济等 新业态,建造"国宝探秘、山地休闲、诗意田园、饮水思源、研学旅居"五大民宿。塑造全域全季旅游消 费品牌,年均旅游综合收入增速保持22%以上。 二是端好"生态碗",做强绿色优势产业。积极探索林药、林果、林菌、林养等特色林下发展路径,制定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建成食用菌、猕猴桃等特色种养基地10余个,打造秦岭 腹地"药源基地""绿色食材基地"。 佛坪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打造美丽中国佛坪实践样板。 一是当好秦岭卫士。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清单式、系统 ...
琼中:广袤绿荫下绘出“经济带”
Hai Nan Ri Bao· 2025-05-25 01:44
生态林下种植、养殖、景观利用产业协同发展,林下经济年产值突破5亿元—— 琼中:广袤绿荫下绘出"经济带"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宁玥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营根镇加钗村水朗下村村民小组。"长在深山是野草,移植到村里就成了 宝。"该村黎医王奋的一句话,让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金"药"匙。 水朗下村是一个黎族聚居村,保留了独特的医药文化。"深山中的野草,按黎族传统配方制药,能 发挥独特的功效,这些入药的野草叫作黎药。"王奋是琼中黎族医药世家第五代传承人,其祖传的"腰痛 汤"熏蒸技术近年在琼中县黎族苗族医药体验区推广,仅靠采摘野生黎药已无法满足顾客需求。他修建 黎药仓库,带动其他村民将黎药引种到村中,向村民收购草药,并提供晒药、切药等工作岗位。 漫步水朗下村,屋舍旁、院落内、景观带中,种满了紫苏、猫须草、龙血树等草药。经济林则用木 栏围起,村集体与企业合作,打造林下铁皮石斛套种特色黎药的植物生态循环复合产业。"村里已种植 30种黎药,目前仍供不应求。"王奋说,种植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袅袅药香引来本地研学队伍。经过他们的精心设计,村口竖起"黎药园"的石刻,村道两侧的墙壁上 增添了栩栩如生的黎药墙绘。一个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水朗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