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俄友好
icon
Search documents
以侨为桥,中俄民众越走越亲(侨界关注)
近日,吴昊(中)受邀来到崔可夫元帅故居博物馆参加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庆典活动, 与俄罗斯青少年在一起。 李双杰(右)向俄罗斯友人展示《龙报》。 2025年中国农历新年期间,在俄罗斯莫斯科"欢乐春节"活动框架下的万里茶道厅,乔翔鹏(右)和齐缘 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装饰物。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2024—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自去年5月文化年开幕以来, 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接连举办,得到两国民众的热烈响应,成为中俄友好的生动写照。俄罗斯华侨华 人活跃其中,不断见证并书写着中俄民心相通的新篇章。近日,几位旅俄侨胞向本报记者分享了他们的 故事。 ■ 一份报纸 "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中俄两国的深厚情谊" 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引起 俄罗斯各界的高度关注。 如何做好相关报道?这是俄罗斯《龙报》社长李双杰近期的重点工作。这段时间,她带领团队专访多位 二战老兵,并制作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刊。"报道通过《龙报》旗下的多个媒体平台发 布,展现两国人民并肩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她 ...
时政微观察丨从习主席引用的这首歌感悟历史的力量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5月的莫斯科,绿意盎然,鲜花盛开。 5月7日至10日,习近平主席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第11次到访俄罗斯。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 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引用了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中的一句歌词: "在这'梨花开遍了天涯'的季节,我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 周年庆典,同英雄的俄罗斯人民一道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时政微观察》与你一起从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首歌,感悟历史的力量。 ——重温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 《喀秋莎》诞生于1938年,传唱于二战时期,当时唱出了人们反法西斯的斗志,后来在中国也是家喻户 晓。熟悉的旋律让人情不自禁重温中俄两国人民的共同记忆,致敬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凝结而成的伟大友 谊。 △当地时 去年10月,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中俄元首商定,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 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为契机,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今年2 月,习近平主席在同普京总统通电话时表示,两国将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和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 春夏之交,习近平主席如约而 ...
“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
Ren Min Ri Bao· 2025-05-07 22:27
莫斯科红场上,盛大阅兵正做着最后的准备。80年前的胜利欢呼犹在耳畔,历史的面貌又一次清晰起 来。 "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5月7日,习 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 习近平主席在这篇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文章中深情讲述了一个个跨越时空的动人故事,这是 对历史的回望,更有对未来的坚定。 习近平主席会见18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的故事 在署名文章开篇,习近平主席讲述了一个10年前的故事。 "10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赴俄罗斯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专门会见了18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 他们曾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场上浴血奋战。老战士们的铮铮铁骨和坚毅神情我至 今难忘。" 2015年5月8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会见18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当年穿越战火的英姿少年,已是暮年 白发、步履蹒跚,却是军人风范不减当年。 习近平主席为俄罗斯老战士代表颁发纪念奖章,几个镜头让人感动。 一位老战士,像当年接受检阅般,迈着正步走到习近平主席面前,立正、行军礼。 一位老战士,示意不用工作人员搀扶。一步、两步,全场屏息。 一位老战士,习近平主席看 ...
纵情歌唱,有着英雄血脉的伟大人民!——《黄河大合唱》与《神圣的战争》跨越时空的交响
Xin Hua She· 2025-05-07 17:40
纵情歌唱,有着英雄血脉的伟大人民! ——《黄河大合唱》与《神圣的战争》跨越时空的交响 新华社记者陈晨 江宥林 李浩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硝烟弥漫的时刻,诞生在东方主战场上的《黄河大合唱》,鼓舞着无数中华 儿女奋起抵御外侮,奏响了救亡图存的时代强音。 无独有偶,《神圣的战争》被称为俄罗斯历史上最重要的乐曲之一。 每年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上,《神圣的战争》恢弘的曲调都会响彻莫斯科红场。继承了 先辈荣光的方阵,在它的引领下接受检阅。 "《神圣的战争》创作于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爆发之初,蕴含了俄罗斯人民的'基因代码'。"俄罗斯 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首席指挥尼古拉·基里洛夫说,没有什么比它更能表达人民为国而战的决 心。 两部音乐史诗,唤醒民族的灵魂之声,镌刻了中俄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 与贡献,也记录了两国人民在与邪恶的殊死较量中守望相助的光辉历程。 艺术是现实的写照。自问世以来,《黄河大合唱》与《神圣的战争》作为各自民族精神的象征, 被中俄音乐界和民间反复传唱,激励奋进斗志,架起交流桥梁,也表达着人民捍卫和平的正义之 声。 不屈:战火中诞生的民族精神丰碑 这是唤醒民族的声音。 当地时间4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