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体育精神
icon
Search documents
霍启刚,有新身份
第一财经· 2025-07-10 03:15
霍启刚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今年2月,他还当选了 广东省文联 兼职副主席。 来源:新华社、长安街知事 微信编辑 | 七三 推荐阅读 2025.07. 10 本文字数:422,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 据 新华社消息,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9日在广州体育学院举行,这标志着粤港澳 大湾区体育文化事业迈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据介绍,该研究院聘任广州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米银俊、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霍 启刚、第十五届全运会及第九届残特奥会澳门赛区筹备办公室主任潘永权为院长,聘任3位副院长以 及28位体育文化专家、企业家为特聘研究员。 该研究院由广州体育学院携手粤港澳高校及体育文化专家共同成立,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体育文明生 态建设、体育精神谱系构建、体育文化传承保护、体育文化旅游发展等领域开展研究,聚焦打造体育 文化品牌活动"中华体育精神颂(粤港澳篇)"、岭南体育文化博物馆、粤港澳青少年品牌体育赛事 体系等多项任务。 "黄金平替",单日大跌6%! ...
打造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新通道(专题深思)
Ren Min Ri Bao· 2025-07-06 22:52
体育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 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创新竞 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和国家队管理体制。"这一重要论述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 拔、激励保障机制和国家队管理体制提出了加强创新的总体要求,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了根 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7日 13 版) (责编:卫嘉、白宇) 加强体育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体育教育工作者队伍,就很 难培养出高水平的体育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 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要 加快推进体育名师、体育骨干教师建设工程等,加大对体育教育工作者培训和能力提升的投入,通过弘 扬北京冬奥精神等,引导体育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提升道德品质素养、科学知识素养、创新创造素养,不 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为打造培养 ...
追光丨难忘烽火年代的那份“勃勃生机”
Xin Hua She· 2025-07-01 03:09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 同样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 记者走进了位于陕西西安的 红色体育博物馆 感受烽火年代的红色体育 给中国人民带来的那份"勃勃生机" 走入博物馆 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 于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上 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映入眼帘 这篇文章用辩证和唯物的观点 全面论述了体育的 目的、意义、价值、作用 以及锻炼方法等 它被视为是红色体育的光辉起点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三大球、田径和体操项目 在中央苏区就有所开展 中央苏区的体育运动 是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以工农劳苦大众为主体的 新式体育运动 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主体 图为在"八一"抗战动员运动大会中获得冠军的抗大篮球队 西安市红色体育博物馆 首席专家史进教授认为 延安时期是红色体育事业的成熟期 1937年 "八一"抗战动员运动大会 在陕西延安举行 "这次大会发生在'七七事变'后 不只是运动竞赛 更是抗战动员大会" 图为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的女子赛跑 在1942年 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 吸引1300余名运动员实际到场参赛 史进说 这次运动会也成为延安时期 党中央举行的规模 ...
团结一致 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Ren Min Ri Bao· 2025-06-22 22:10
孙颖莎 王心迪 徐天然 孙滇云 图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考文垂 影像中国 图②: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夺冠。 影像中国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杨扬(前)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冬奥 会金牌。 影像中国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刘 欣摄 2001年7月13日,人们在央视演播大厅庆祝北京申奥成 功。 王文波摄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战胜美国队夺得金牌。 影像中国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 牌。 影像中国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参加田径 比赛。 影像中国 数据来源:中国奥委会 6月23日,又是一年奥林匹克日。 "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奋斗在新征程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者、传递 者,都是奥林匹克的参与者。 ——编 者 人人都是奥林匹克的参与者 孙颖莎 回想起不久前结束的多哈世乒赛,我依然心潮澎湃。顶住压力成功卫冕女单冠军后,时任国际奥委会主 席巴赫亲自为我颁发冠军奖杯,令我备受鼓舞。竞技场上,球不落地,永不言弃。拼尽全力、挑战极 限、超越自我,这是所有参赛运动员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
体育,“有文化”很重要(点到)
体育文化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触动与共鸣。现在,体育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成 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广场上的太极拳、乡村里的篮球赛、公园的夜跑人群……人们在流汗的同 时,也在体会坚持的意义、规则的约束、尊重的力量、团结的价值,感受"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 生活信念。 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传承中华体育精神,让更多人因为体育文化而热爱运动、因为运动而理解体育 文化,这正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体育,有文化,才能走得远、走得稳,更能走进人心,更好走向未来。 奥运冠军马龙(左四)、盲人登山家张洪(右四)在 活动中和小朋友互动交流。 活动方供图 不久前,一场以"运动之美 文化之韵"为主题的运动项目文化展演展示系列活动在浙江温州举行。 舞台上,有奥运冠军带来的拼搏故事;展览中,有体育项目厚重多元的历史与荣耀;赛场上,有龙舟、 足球等激情四溢的技艺展示……活动中的所见所感,让人体会到:体育的精彩不仅在于激烈的竞技,更 在于其背后蕴藏的精神与文化。简而言之,体育,"有文化"很重要。 什么是运动项目文化?在射击项目上,它是跨越40年奥运历程铸就的"首金荣光";在篮球项目上, 它是由"中国篮球名人堂"记录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