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科创区

Search documents
城记|经济密度沪上第一的黄浦 缘何既有“事业心”又有“幸福感”?
Xin Hua Cai Jing· 2025-08-27 15:14
聚焦构建中央科创区,黄浦加快构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以若干未来产业赛道为突破、以科技服务为支 撑的"1+N+1"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机器人产业基地和脑机接口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区内市级孵化 平台和科创载体逐年增加,创新主体加快集聚。 新华财经8月27日电(杨子华)截至2024年底,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44亿元,区域经济密度达到 163亿元/平方公里,保持全市首位、全国前列;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全区新落户 人才超过1.5万人……8月27日,上海黄浦发布"十四五"发展成绩单,多项数据亮眼。外滩金融集聚带的 繁华璀璨,新天地商圈的时尚雅致,以及2601万亿元的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和每年超万场文化演出,这块 市中心的宝地,俘获了全球企业和创新人才的"事业心",也让更多人收获"幸福感"。 经济密度沪上第一,83家跨国公司总部的选择 7月下旬,一则消息让摄影圈振奋,徕卡相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签约落地黄浦。徕卡相机在摄影师 中可谓大名鼎鼎,同期徕卡小米在沙美大楼举办的"一百年一眨眼"影像特展也引来围观,圈中人士纷纷 安利,"一次不容错过的光影盛宴"。 徕卡等外资企业的入驻彰显黄浦的"国际范"。据统计 ...
45年,深圳城市“封面”迭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09:37
记者丨 陈思琦 编辑丨孙超逸 图表 丨王泽坤 谢珍 王冰 在北京,如今的城市封面或许是中关村,高等学府、科研院所与互联网科技巨头肩并肩;在上海或许是陆家嘴, 金融机构与跨国企业Log o塞满外滩天际线;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金丝雀码头成为高净值人士与金领新贵的梦 想之地…… 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中最受瞩目的经济特区,45年来"封面"不断迭代。 第一高楼"觉醒" 站在社媒平台上爆火的"深圳曼哈顿"机位,广角镜头中,国贸、地王、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四代"第一高楼"同 时入画。 它们是城市地标,更是一部深圳经济的"空间传记"。 1985年,160米高的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震惊全国,成为改革开放的速度象征。十年后,地王大厦以"两天半一层 楼"刷新纪录,又将深圳的天际线正式推向"亚洲第一"级别。 从国贸大厦到地王大厦,罗湖,深圳最年长的城区,也是深圳城市封面的起点。 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曾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那是罗湖的黄金年代。因罗湖紧邻香港,深圳"第一次创业"期间,开发建设主要集中于此,目标是建立外向型经济, 成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 而这本 ...
45年,深圳城市“封面”迭代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8-25 01:44
(原标题:45年,深圳城市"封面"迭代) 南方财经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曾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而这本书的"封面"往往最先映入眼帘,是城市气质的浓缩体现。 在北京,如今的城市封面或许是中关村,高等学府、科研院所与互联网科技巨头肩并肩;在上海或许是陆家嘴,金融机构与跨国企业Logo塞满外 滩天际线;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金丝雀码头成为高净值人士与金领新贵的梦想之地…… 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中最受瞩目的经济特区,45年来"封面"不断迭代。 (深圳城市 " 封面 " 迭代) 第一高楼"觉醒" 站在社媒平台上爆火的"深圳曼哈顿"机位,广角镜头中,国贸、地王、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四代"第一高楼"同时入画。 那是罗湖的黄金年代。因罗湖紧邻香港,深圳"第一次创业"期间,开发建设主要集中于此,目标是建立外向型经济,成为"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 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 "经过最初十年的建设,罗湖区2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商业中心建成几十栋高层建筑,都市化面貌逐步形成,外界对深圳经济特区也更有信心。"深 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原副总规划师、高级建筑师陈一新回忆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