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技艺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一起玩泥巴,两岸同胞共同体验非遗泥塑技艺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7-09 00:45
武汉黄陂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泥人胡"胡作林带领汉台青年代表制作泥塑 台湾同胞体验非遗泥塑 制作过程中,胡作林老师手把手教学,从揉泥、塑形,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 微。"同样与泥土打交道,我在台湾接触过陶艺,多是制作杯盏等器物;泥塑更考验功夫, 要细致拿捏人物的比例、姿态,塑形难度更高。"来自台湾《联合报》的李沅翰兴致盎然, 除了梦娃以外,他还精心捏制了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宝可梦","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的融 合,能让非遗技艺更贴近年轻群体。期待两岸携手守护这份文化根脉,让传统技艺在传承中 焕发新生"。 "泥塑体验仿佛让我重拾起儿时的纯粹与快乐,从单纯的'玩泥巴'到深入学习非遗技 艺,让我体会到传统手艺传承的意义。"台胞吕韵如和记者分享道。7月7日下午,作为乐活 两岸——2025汉台青年文化体育嘉年华的子项活动,楚才科技创新营一行来到龟山·楚才韬 奋书院,开展非遗泥塑体验活动,来自台湾的11名同胞和10名武汉青年代表一同走进书院, 在武汉黄陂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泥人胡"胡作林老师的指导下,感受泥塑的独特魅力。 "选土、揉泥、塑形、阴干、烧制、上色,完成一幅泥塑作品每一步都很关键……"活动 伊始,胡作林老师简 ...
生活印记 镌刻入画(工匠绝活)
Ren Min Ri Bao· 2025-07-08 22:19
桦树皮具有防水、抗腐蚀等特性,以其制成的器具有轻便、不易碎等特点。付占祥在钻研榫卯咬合、火 烤定型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雕刻、烙铁烫绘等技法,探索桦树皮制作技艺从实用技术转向艺术表 达的路径。 清晨6点,黑龙江省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传习基地内,国家级非遗项目桦树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付 占祥(见图,受访者供图)打开工具柜,3排刻刀在晨光中泛着光泽——平口刀削薄树皮,斜口刀雕刻 纹路,圆口刀勾勒曲线,每把刀的刀柄都被手掌磨出了油亮…… "火候到了。"付占祥将浸泡一夜的3张桦树皮捞起沥水,随后抽出一张湿润的桦树皮悬在炭火盆上方半 尺处,手腕匀速转动。"近了会烤焦,远了难定型,要拿捏好距离。"随着汗珠滑落,他手中的桦树皮边 缘渐渐卷起金边,原本柔韧的材质在热力作用下变得挺括——这就是火烤定型法,温度全凭经验掌控。 炭火映照着工作台前的《冬钓图》半成品。付占祥把可调节温度的烫画铁笔插入炭火,笔尖渐呈暗红。 他左手按住烤硬的桦树皮,右手执笔轻轻点触,"嗞"声轻响,焦痕在树皮上晕开细密裂纹。随着画面内 容变化,笔尖温度不断调整:170摄氏度时勾勒渔网经纬;200摄氏度时加深阴影;待刻画猎人皮袄毛领 时,笔尖温度又降至15 ...
2025年五芳斋中秋私享宴暨新品品鉴会圆满举行,新质聚力,糯月同心,共启中秋新篇章!
Cai Fu Zai Xian· 2025-06-30 07:39
2025年6月26日,百年老字号五芳斋在嘉兴南湖隆重举办以"新质聚力,糯月同心"为主题的2025中秋私 享宴暨新品品鉴会。以一场融合宋韵风雅与创新魄力的盛宴,正式拉开其本年度中秋战役的序幕。活动 不仅重磅发布了战略新品与前瞻布局,更展现了品牌在传承中锐意革新、引领中式节令美食风尚的决 心。 战略引领,品质护航 五芳斋实业总经理马建忠先生率先登台,发布2025年五芳斋中秋战略。他强调,五芳斋将始终以"新的 产品和新的品质"为双引擎,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心、更美味的中秋体验,持续为这份团圆情谊保驾护 航。 五芳斋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追溯体系,从生产储运到销售做到全过程严格监控;并且先后通过 ISO9001和HACCP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始终坚持以标准化管理、智慧化检测、全流程追溯三大关 键举措,全力为消费者筑牢坚实的食品安全防护网。 夯实根基,匠心精研 五芳斋实业常务副总经理马冬达先生为经销商伙伴们带来五芳斋供应链的硬核升级——自建烘焙基地的 建成投产。这一关键举措显著增强了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性与品质保障能力,为重磅新品"轻甜米月"系列 的成功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该系列致力于以软糯口感、清新米香与恰到好处的轻甜, ...
亚投行刮起“中国风”:非遗技艺惊艳亮相,外国嘉宾直呼“真棒”
Bei Ke Cai Jing· 2025-06-26 13:43
日前,一场汇聚中华老字号与非遗技艺的沉浸式展览亮相亚投行年会。 6月24日至26日,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期间,12家代表性企业齐聚国家会议中心,以"非遗技艺+老 字号品牌+文创IP"的多元矩阵,为全球参会嘉宾打造了一场可体验、可消费的文化盛宴。 在这场文化盛宴中,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化身为冰箱贴、胸针、景泰蓝饰品、茶具、手工 艺品等"带得走的文化记忆"。短短三日,展区接待中外嘉宾超千人次,多款文创产品热销。 非遗产品亮相亚投行,外国友人直呼"真棒" "'Tong ren tang'用驴皮熬制的胶真有趣。"一位逛展的外籍嘉宾指着同仁堂的展台说,"我一直对传统中 医非常着迷,在这里看到中药展示让我很感兴趣,真棒。我希望能进一步探索(中医)。因为我真心认 为,中西医结合才是正确之道。" 类似的场景在多个展位中频繁上演。6月24日-26日,亚投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在北京召开,12 家具有 代表性的非遗与老字号企业及"北京礼物"齐聚国家会议中心,吸引了大量外籍嘉宾的目光。 此次参展的非遗和中华老字号包括传统工艺类(工美、珐琅厂、菜百)、文房四宝类(荣宝斋、一得 阁、戴月轩)、服饰类(瑞蚨祥、盛锡福)、健康类( ...
“我喜欢漆艺,从不觉得寂寞”(为梦想奔跑)
Ren Min Ri Bao· 2025-06-25 22:21
杨细容在工作室里展示漆器。 陈锴跃摄 桌子上工具、颜料碟一字排开,一只漆器手镯被砂纸反复打磨后,逐渐显露漆层下的纹理。广东省级非 遗项目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细容就是在这个普通的工作间里,成功制作出有"漆器之首"美誉的 犀皮漆器。 杨细容在浓厚的漆艺氛围中长大。耳濡目染下,她从小就对这项技艺"喜欢得不得了"。1980年,刚满16 岁的杨细容进入工艺厂工作,开始真正接触这项技艺。 关于犀皮漆的文字记载很少,杨细容找到王世襄所著的《髹饰录解说》等资料,反复学习。经过一段时 间的认真揣摩,杨细容着手寻找相关制作材料,开始试制。 一件漆器从最基本的漆器胎骨做起,需经过裱布、打磨、髹饰等繁杂工序,制作周期需几个月或更 久。"我喜欢漆艺,从不觉得寂寞。"杨细容说。通过一番刻苦练习,她熟练掌握了贴金、打磨、推光等 一系列工序。 推光是在已经打磨好的漆器上,用手掌或手指肚沾上瓦粉,来回推磨。"这样的反复推磨需要上千遍, 直到可以'以漆为镜'。常常坐下一推就是一天。"杨细容说。 推光从白天推到天黑,而为木雕贴金箔,有时又要从黑夜到天明。杨细容介绍,"大漆贴金很讲究时 机,金箔早贴则不亮,晚贴又不牢,大漆达到合适的黏度才能达 ...
软木画走红,加速融入生活场景
软木画是福州的一种软木雕刻手工技艺,形成于20世纪初,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软木画以栎树的木栓层软木为原料,将西方美术的优点与中国传统木雕技法相结合,形成纹理 纤细的复杂画面,再点缀具有民族风格的亭台楼阁,并利用画框内的有限空间营造景物的立体效果,呈 现出"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的艺术境界。 近年来,福州市持续推动非遗技艺出圈出彩。 日前,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刘女士在福州体验了一次三条簪妆造旅拍。"装扮完觉得自己很飒!"行走在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身穿传统服饰,头戴三条簪发饰,刘女士更加了解了福州近代的历史与文 化,"可以体验传统造型,还能了解城市的历史背景,沉浸感很强。" 抽出鬓间的银色刀簪,可以听见一阵轻而脆的"哐当"声。"有的顾客说,就是抽出这一下,亲耳听到这 种金属的声音,她们会感觉自己好像站在历史的某一个瞬间。"汉服妆造师黄秋辉介绍,三条簪是福州 女子的传统发饰,近年成为不少游客旅拍的新选择。"体验能加深一个人对一座城的记忆。把游人带进 城市里,才能把文化带出去。"黄秋辉说。 "软木画材质较软,向来是'眼观手勿动',怎么做头饰?"今年76岁的陈孔国是福州"素上软木" ...
“期待再来中国”
美国博主詹森向巴陵戏刀马旦演员学习。 看到巴陵戏演员们舞枪弄棒、身手不凡,取得跆拳道"黑带"的美国博主詹森与巴陵戏武生们进行了后空 翻的互动,"我很喜欢这个表演"。 在张家界,博主们还体验了土家族织锦和传统农耕,日本博主"加藤在中国"被织锦上的色彩和图案深深 吸引:"真是太美妙了,传统手工很了不起。" 在"湘北门户"岳阳学非遗技艺、登岳阳楼、看大熊猫,品岳阳烧烤、小龙虾,感受"江湖之城"的古今碰 撞;在"三千奇峰"张家界打卡电影《阿凡达》的取景地,体验森林康养和农耕文化,感受山水与人文的 和谐共存。近日,18位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的网红博主,在湖南的岳阳和张家界 进行深度体验游。本次活动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他们总计有6000多万粉丝,制作的系列直播和 多个短视频吸引了众多粉丝关注。 参加活动的博主平均年龄25岁,充满好奇心,追求新鲜体验。岳阳中华大熊猫苑有10只大熊猫,来自美 国的哈丽娅拿起相机拍个不停,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也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大熊猫! 大熊猫是我最喜欢的动物,真是太酷了!" 早就对张家界充满向往的韩国博主小方说,张家界在韩国的名气非常大。带父母到张家界旅 ...
德诚珠宝博物馆:焕发东方文化新生,探秘金艺美学活力
Sou Hu Wang· 2025-06-17 08:15
——德诚珠宝博物馆×洛阳唐艺博物馆,共绘黄金艺术千年华章 为系统地展现黄金艺术的博大精深与历史脉络,推动金工文化的广泛传播,一场跨越千年的黄金对话在闽 江之畔的福州长乐精彩上演。德诚珠宝博物馆×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携手联袂,共同呈现「传诚东方・ 金工万象」黄金艺术金工大展。此次强强联合,旨在汇聚两大博物馆的馆藏精华与行业积淀,呈现一场东 方美学与经典技艺的巅峰盛宴。 展会上,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携带46件跨越千年时空的黄金文物惊艳亮相,展品纵贯战国、汉、魏晋至 唐宋明清等历代王朝,美轮美奂、精巧斐然,系统呈现中国古代贵金属艺术的发展脉络。洛阳唐艺金银器 博物馆副馆长、洛阳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王琰老师亲临现场,多方位分享金器艺术与文化交融的经典魅 力。 在分享中,王琰老师特别强调,"黄金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无声载体,更是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 径。"作为白马寺金银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王琰老师毕业于RCA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精研中国传统金银 器技艺。多年来,她致力于将传统金银器制作工艺的精髓融入现代审美,创作出既承载文化底蕴又符合当 代需求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此次她带来的专业分享,正是其践 ...
精研技艺,让千年壁画“会呼吸”(工匠绝活)
Ren Min Ri Bao· 2025-06-11 22:11
经历了上百次失败和经验总结,刘子群的复原技术日臻娴熟。分藏各国的壁画残片,在他的笔下逐渐现 出真容,其中就包括至今仍流失海外的《焚香菩萨图》。这些壁画以另外一种形式回归故里。"他们能 搬走壁画的实物,但永远搬不走我们的壁画工艺,我们的工匠会一直把技艺传承下去。"刘子群说。 铺粗泥层、涂白土层、打磨平整、淡墨勾线……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晋城传统彩塑匠人 刘子群潜心复原壁画,改进工艺,展现壁画的古朴美,让壁画会呼吸、有温度。 凌晨2点,山西临汾关帝庙后院的壁画只剩最后一步——"开脸"。这是传统壁画绘制中的关键一步,为 人物勾勒五官、赋予神态。对于画师而言,这步尤为神圣,要等到心全然静下来才行。刘子群(见图, 王帆摄)屏息凝神,提笔勾勒,见人物双目透出神韵,他微微松了口气。那一刻,刘子群仿佛回到敦煌 莫高窟,凝视着翩跹起舞的飞天壁画…… 山西,现存唐代以来1.2万余尊彩塑和5万余平方米壁画。刘子群出生在晋城的传统彩塑世家,研究生毕 业后,他回到家乡从事壁画、彩塑创作和研究工作,致力于复原流失海外的壁画。 现状临摹,让流失海外的壁画"回家" 刘子群打开电脑,屏幕上是现藏于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的《文殊伏案 ...
三异绣针融时韵 四赴盛会绽华章
Xiao Fei Ri Bao Wang· 2025-06-03 02:44
大师寄语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国务 院特殊津贴专家卢福英: "在这次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来自全国的织绣大师齐聚一堂,云锦、缂丝、苏绣、湘绣、粤秀、卞 绣共同织绣出和美中华的锦绣图卷。大家切磋技艺、分享心得,激发出无尽的创新灵感,在新理念、新 技术、新渠道的共同促进下,传统非遗技艺也在与时俱进,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此外,博览会吸引了 众多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能有效帮助传统技艺拓展市场,通过作品展示实现销售,创造经济价值,让 更多年轻一代的传承人看到广阔的发展前景,使他们更有信心投身传承事业,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发展注 入源源不断的年轻活力。" 图为苏绣三异绣《狮子 老虎》。 □ 本报记者 贾淘文 日前,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落幕。在这 场中国顶级工艺美术大师云集、新品佳作同台竞技的行业盛会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 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卢福英携《狮子 老 虎》《雾隐秋林》《白孔雀》等创新苏绣作品亮相展会现场。这些参展作品巧妙地将现代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