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环效应

Search documents
为什么数字化总是别人家的好,而你却做不好?
3 6 Ke· 2025-07-09 02:22
近日某微信好友向老杨吐槽: 我们老板从外面参会回来以后在内部会议上讲"别人家的数字化"做的多好:制造业的智能工厂里,机器 人有条不紊地运作,生产效率呈几何倍数增长;零售行业的电商平台借助大数据精准营销,销售额如火 箭般蹿升;某某央企领导自豪的宣布他们公司实现了AI智能化,员工们在高效协作中谈笑间就将业务 难题轻松化解......老板讲的眉飞色舞,话语里无不体现着各种羡慕与嫉妒,最后老板感叹道:"为什么我 们公司的数字化总是做不好,而别人家的数字化却总能成功?" 在大部分企业领导的眼里"别人家"的数字化案例似乎总是更加光鲜亮丽,这也让企业CIO头疼不已,如 何解释让领导充分认知自身数字化建设的不足与问题成为了世纪难题,老杨认为这其实就是认知偏差在 作祟。当我们看"别人家"的数字化成果时,往往陷入几种典型的认知偏差: 第一、幸存者偏差: 媒体和行业峰会倾向于报道成功的数字化案例,而大量失败被选择性忽略。所以我们看到的"别人家"数 字化,实际上是经过层层筛选后的"幸存者",企业想复制这些"幸存者"的成果几乎不可能; 第二、光环效应: 2.有时候你看到的数据只是一种游戏而已 比如同样的技术,换个说法就是"行业领先" ...
百亿AI独角兽破产!骗过了微软、软银、卡塔尔投资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2:21
"你可以相信奇迹,但更要核查奇迹。" 上月底,英国AI创业公司Bu il d e r. a i宣布启动破产程序。破产之事本不稀奇,但这家公司的经 历却颇为离奇。 公开信息显示,Bu il d e r. a i创始人萨钦·德夫·杜加尔,曾是硅谷宠儿:1 7岁开发"全球首个自动 货币套利系统",2 1岁创办云计算公司,后又创办Bu il d e r. a i,估值一度超1 5亿美元,投资方 包括微软、软银、卡塔尔投资局。但真相是——这家公司没有AI技术,代码全靠印度程序员 人工编写,财务数据全靠造假。 更讽刺的是,骗局持续8年才败露。当杜加尔团队用"停电" "拉肚子"拖延交付时,投资人竟选 择相信;当代码质量忽高忽低时,投资人竟选择包容。直到财务造假露出马脚,内部员工爆 料"AI代码是假的",这场荒诞剧才收场。 这让人想起"女版乔布斯"伊丽莎白·霍尔姆斯的Th e r a n o s骗局:用"一滴血改变世界"的故事, 骗过基辛格、默多克等政商巨头,估值一度达9 0亿美元。直到实验室造假被揭穿,霍尔姆斯 才被判11年监禁。 问题来了:为什么聪明绝顶的投资人,会被如此低级的谎言击穿? 心理学家基思·斯坦诺维奇在《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