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哲学社会科学
icon
Search documents
时代专论丨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文 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作为新时代党 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东方文明古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阔步前行。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 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加快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强大精神动力、有利文化条件。 建设文化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 量,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创新持续深化。在引领和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 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 平文化思想以宏阔的历史纵深和文明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文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 规律性认识,是新时代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 ...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五十七次主任会议
Shan Xi Ri Bao· 2025-06-21 00:37
会议听取讨论了关于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 作情况、关于检查科学技术进步"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关于2024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的审议意 见的汇报。 6月2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五十七次主任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庄长兴主持会议, 副主任李晓英、樊维斌、杨广亭和秘书长韩一兵出席。 会议还听取讨论了其他事项。(记者 王姿颐 实习生 权小童) 会议听取了关于召开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的安排意见。会议拟于2025年7月下旬召 开,会期3天。建议会议议程为:审议实施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办法修正草案、实施粮食安全保障法 办法草案、实施职业教育法办法修订草案、机关运行保障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审议关于提请审议哲学 社会科学促进条例草案、无线电管理条例草案的议案;审议关于检查气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审议关于 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2024年财政决算和202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 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2024年财政决算;审议关于2024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 工作报告,2024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计报告;审议关 ...
上海市社联代表大会举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备受鼓舞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03 15:24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今天(6月3日)举行。市社联第七届委员会主席王战代表市社联第七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 顾了市社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在市委、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所作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大会经全体与会代表选举产生市社联第八届委员会委员237名,并召开市社联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市社联第八届委员会主席 团,徐炯当选市社联第八届委员会主席。 对于大会的成功举行,以及过去8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备受鼓舞,纷纷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个人 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联系起来,持续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的大学问,努力当好思想库和智囊团。 沈桂龙(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世界中国学研究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今天上午的市社联代表大会开得非常成 功,很鼓舞人心,作为身在会场的同志,光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上海市社联在市委宣传部坚强领导下,团结凝聚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界"五路大军",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问题,紧扣上海市委、市政府关心的重大 命题,深化跨学科协同创新,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学术共 ...
技术赋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Jing Ji Ri Bao· 2025-05-28 03:25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提出新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关键一步,准确提出真问 题是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要关注时代问题,全面提升问题意 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院长陈光金认为,"真问题"就是在历史或现实中确实存在的、恰当 的、有意义的问题。它如实反映了客体的矛盾,抓住事物矛盾的症结,并且能与社会科学的学术脉络和 逻辑形成照应。 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主任孟庆国表示,要充分认识AI时代的发展趋势,重视智能 技术对科研创新的推动作用,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应对研究者主体性弱化、知识虚构或大量产出低 质量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挑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 员会主席、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既要运用人工智能赋能以计算为基础的学术研究,更 要充分发挥人类的思维和文化优势,创造人工智能不能创造的新知识。 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教授黄进表示,要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相结合,制度建构与人才培养相促 进,国家行动与国际合作相统一,持续增强国际法领域的话语 ...
《南海学刊》再获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年度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最受欢迎期刊
Hai Nan Ri Bao· 2025-05-17 01:51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学刊将继续聚焦新时代面临的重 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特色栏目和专题策划,不断提高学刊质量和影响力,推出更多学术精品,努力 展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学术成果。 《南海学刊》系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主管,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南 海研究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2015年创刊,2022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 (A刊)核心期刊,2024年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5月16日,"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国家哲学社会 科学文献中心最受欢迎期刊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开幕。会议发布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受欢 迎期刊报告(2024年度)》(以下简称《报告》),《南海学刊》在606种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排名第 26,较2023年上升10个位次,再次荣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最受欢迎期 刊"称号。自2018年起,该刊已连续多年获此殊荣。 据了解,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承建的公益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传播 平台,《报告》基于 ...
中国社联成立95周年,《中国社联期刊汇编》等研究丛书出版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16 06:59
1930年5月2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团体——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中国社联)在上海成立,成为左翼文化运动 的重要骨干力量和新兴社会科学运动的领导组织。在鲁迅、瞿秋白、潘汉年、冯雪峰、茅盾、夏衍、洪深等人的引领和支持下,汇聚了一大批社 会科学家和进步青年,为社会进步与变革注入了精神动力。 恰逢上海左翼文化运动兴起和中国社联成立95周年之际,5月15日,市社联、市委党史研究室、虹口区委宣传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携手市档案 馆、上海图书馆联合发起的"创造时代的新文化——中国社联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发布"活动在上海社科馆举行。 "中国社联早期做的工作被称为'新兴社会科学运动',新兴在哪里?我们在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史料发掘当中理出一条线索——如果对95年前中国社 联所做的事情进行概括的话,或许可以称之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早期探索",在中国社联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发布会现场,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 副主席王为松指出,95年前的先辈们为整个百年社会科学的发展开了好头。如今,为深入传承上海左翼文化运动的革命精神,弘扬中国社联的优 良传统和理论成就,市社联专门成立课题项目组,系统开展学术研究、考证寻访、宣传推广 ...
不断开创辽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新局面
Liao Ning Ri Bao· 2025-05-07 01:07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于辽宁来说,实现全面振兴既取决于自然 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 近年来,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战线坚持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 深入,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着力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积极发挥辽 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各分中心重要阵地作用,凝聚团结广大理论工作者深化研究 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辽宁的生动实践》《习近平 文化思想在辽宁的生动实践》《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研究》《雷锋精神研究》等中央马工程重大课题研 究,为党的理论创新贡献辽宁智慧力量。 坚持服务大局 立足辽宁实践建言献策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担当。哲学社会科学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我们正在做的事 情为中心。 近年来,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哲学社会 科学工作的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不断开创 辽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新局面。 建成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研究中心——辽宁省中国特 ...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Jing Ji Ri Bao· 2025-05-06 00:5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 提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 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要拓展国际 视野,形成面向全球的知识共同体,打造融汇中西、贯通古今的知识生产格局。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并 不意味着封闭保守,排斥西方和其他外来知识体系另搞一套;相反,只有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文明交 流互鉴,积极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知识成果,才能真正形成特色并建立自主性。 古代诸文明与西方知识体系霸权的建立 知识体系不是各类知识、信息、数据的简单加总和汇集,而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联系的理论体 系、规则体系与价值体系,构成了一个社会或文明的认知框架,体现着某种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 价值观和方法论。世界八大古代文明体系都有其独立的知识体系。古埃及文明以神权为基础,形成了与 祭祀和宇宙观紧密结合的神圣型知识体系;古巴比伦文明发展了以神庙为中心,兼具宗教、行政和教育 功能的综合型知识体系;古印度文明构建了以宗教机构、宫廷与贵族为中心向外扩散的扩散型知识体 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