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icon
Search documents
强化主体责任 深化专项整治 构建长效机制 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Zheng Zhou Ri Bao· 2025-07-04 01:15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登封市、唐庄镇先后汇报学习教育和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推进情况,部 分基层党员干部作交流发言。安伟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充分认识违规吃喝专项整 治是深化自我革命、大力转变作风、厚植党执政基础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扎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 市委部署要求,强化以案示警,推动正本清源、化风成俗。要立足当前,聚焦问题攻坚,坚持露头就 打、反复敲打、人人喊打,坚决刹住违规吃喝歪风邪气;要着眼长远,加快构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激发各级党员干部主动性、自律性,形成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高度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压 实责任、以上率下,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其辖,以自身正带动班子正、队伍 正,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不断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 更大贡献。 市领导路云、虎强、李党生、李凤芝分别参加调研或座谈。 7月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深入登封市部分乡村,调研"学查改,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 农业强省建设"专项行动,督导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 教育走深走实。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
“四农普”来了,将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等进行调查
第一财经· 2025-06-06 06:06
2025.06. 06 本文字数:1013,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祝嫣然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2026年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 查。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6年12月31日24时,时期资料为2026年年度资料。此次普查 拟分四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2025年-2026年),现场登记阶段(2027年1-5月),数据处理 及发布阶段(2027年6-12月),资料开发应用阶段(2028年-2029年)。 盛来运强调,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涉及范围广、调查对象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农业普查是 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需要广大普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普查人员要如实搜集、报送普查资料,不 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普查工作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普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不得对外提 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普查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和个人信息,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微信编辑 | 雨林 推荐阅读 国务院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盛来运表示,此次农业普查将全面摸清新时代我 国"三农"家底,客观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 ...
“四农普”来了,将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等进行调查
Di Yi Cai Jing· 2025-06-06 03:18
这次普查在摸清"三农"家底的基础上,对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 新情况进行调查,将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2026年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国务院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盛来运表示,此次农业普查将全面摸清新时代我国"三 农"家底,客观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村改革新成效,对于科学 制定"三农"政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6的年份 为普查年度。 这次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下列个人和单位: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 他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普查的行业范围包 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与前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相比,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有不少变化和创新。盛来运介绍,这次普查在摸 清"三农"家底的基础上,对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 ...
盛来运: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有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调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规定,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6的 年份为普查年度。2026年,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盛来运表示,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开展的一 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普查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 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普查行业范围包括:农 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盛来运介绍,这次普查主要调查五个方面内容。一是农业生产条件,主要包括农业从业人员、土地利用 和流转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二是粮食和大食物生产情况,主要包括粮食和经济作物,肉蛋奶等畜产 品,林产品、水产品等;三是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主要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设施农业、智慧 农业等;四是乡村发展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治理等;五是农村居民生 活情况,主要包括农户家庭情况、生活质量等。 这次普查在摸清"三农"家底的基础上,对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 新情况进行调查,将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 ...
全面摸清“三农”家底 服务农业强国建设
Xin Hua She· 2025-06-05 13:32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题:全面摸清"三农"家底 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国务院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潘洁 国务院日前印发通知,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有什么重 要意义?普查对象和内容有哪些?与以往普查相比,这次普查有什么变化和创新?如何支持和配合普查 工作?为此,新华社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国务院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盛来运。 问: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规定,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 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2026年,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开展的一项重大国 情国力调查。自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农 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此次农业普查将全面摸清新时代我国"三农"家底,客观 反映农业发展新情况、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村改革新成效,对于科学制定"三农"政 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
《杭州市村庄设计导则(试行)》正式施行
Hang Zhou Ri Bao· 2025-05-30 02:47
建德市新叶村。 青山绿树,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烟火人家……当杭派民居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杭州乡村正在酝 酿一场新的蜕变。5月29日,记者从市建委获悉,《杭州市村庄设计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 则》)已于本月正式施行。 "《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在2023年8月正式施行,标志着乡村建设开始'有专业队伍建、有标准法 律依、有政策体系靠'。《导则》作为其重要配套文件,填补了杭州村庄设计技术标准空白,为村庄设 计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的技术指引,加强乡村特色、风格、色调引导,从而打造各具特色、 个性鲜明的美丽乡村。"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导则》的出台将有效缓解当前村庄建设中存在的特 色不突出、服务不均衡、风貌不协调等突出问题,将以完善的设计标准体系推动杭州乡村建设品质提 升。 科学指引,村庄"各美其美" 《导则》是指导我市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技术规范,明确了"落实规划衔接、筑牢 安全底线、强调因地制宜、突出杭派特色、注重绿色低碳、关注经济适用、加强运营前置"7大村庄设计 原则。 例如,在公共空间设计上,要对空间序列、村口空间、公共场地、小微空间以及文化小品进行细 化,明确公共场地应包括活动广场、 ...
从“产值”到“颜值”,乡村旅游火热背后是什么在支撑?
Jing Ji Ri Bao· 2025-05-02 23:24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为7.07亿,同比增长8.9%;全国 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达4120亿元,同比增长5.6%。乡村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我国持续建设宜居 宜业和美乡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息息相关。 深耕乡村特色产业。要提高企业参与度,依托乡村特色资源,通过多元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发展农文旅融合项目,如休闲农业、康养旅游等新业态。设立产业基地,吸纳本地劳动力就近就业,开 展技能培训,提升乡村宜业能力。推广绿色技术,参与乡村环境治理。应用智慧农机、绿色防控技术减 少农业面源污染,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管网建设等环保项目,助力人居环境整治。 加强乡村人才培育。要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体,针对农民开展农业技术、电商运营、乡村旅游管理 等技能培训,提升"新农人"和"土专家"质量。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吸引农业科技、规划设计、医疗教育 等领域人才下乡,完善人才服务配套。鼓励人才参与基层治理,弘扬乡土文化与文明风尚。构建人才长 效发展机制,健全评价与激励机制。 另一方面,现代乡村产业持续优化。农业生产实现量增质优,一二三产业融合进程加快。2023年粮食企 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
Jing Ji Ri Bao· 2025-04-28 23:11
不过,一些短板弱项仍客观存在。例如,农村基础设施不均衡,教育、医疗尤其是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 供给不足,部分乡村建设同质化严重、规划传统特色缺失,产业融合配套不足,企业、农民参与机制不 完善,乡村人才短缺,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未来, 须综合施策、精准施策。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为7.07亿,同比增长8.9%;全国 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达4120亿元,同比增长5.6%。乡村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我国持续建设宜居 宜业和美乡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息息相关。 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形成系统化建设路径。 例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 生活污水治理等;《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今年中 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规范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等具体措施。 这些政策一步步细化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路径,并在实践中产生明显成效。 一方面,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基础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