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弹性定价
icon
Search documents
楼市“半年考”| 退场潮VS市值涨!上半年67家上市物企总市值2598亿元,“拓优逐劣”能否破估值困局?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7-10 04:10
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截至6月24日收盘,67家物业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2598.21亿元,PE(市盈率)均值为21.18倍,均较去年同期有所 回暖。在市场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国物业管理行业总管理面积为314.14亿平方米,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375.37亿平方米。 物业行业持续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房地产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物业企业从追逐管理面积的"量变"转向深耕服务价值的"质变",主动退 出低质项目"瘦身"成为2025年上半年行业生存发展的真实写照。 中物智库分析指出,未来五年,物业行业将经历残酷的供给侧出清,但阵痛孕育着新生。当物业企业从"收物业费的管理者"蜕变为"创造 价值的服务者",基础服务物业费定价及收缴问题仍是众多物业公司面临的问题。 "退场潮"背后:物业行业加速"质变" 对物业行业而言,今年上半年最大的舆论焦点或来自物企主动退出在管项目。 事实上,无论是物业费收缴难题还是呼吁"降低物业费",其背后是业主明显感受到物业服务的"质价不符"。受此影响,多家物企开始将物 业服务做到标准化、透明化,并且尝试"菜单化""定制化"服务。 6月25日,中海物业向鄂州 ...
万科的“弹性定价”是物业行业的未来吗?
Hu Xiu· 2025-07-07 10:21
二、弹性定价:下沉市场的"阳光权宜术" "每个月交那么多物业费,究竟用在什么地方了?"业主的质疑与物业"没钱赚"的抱怨,构成了中国物业 行业"质价不符"的死循环。当行业龙头万科物业将508项服务标准向全行业开源,这场"服务透明化"革 命,究竟是破解困局的曙光,还是寒冬中的权宜之计? 一、困局溯源:原罪缠身与利润荒漠 表象的"质价不符"之下,是更深层的结构性枷锁。 物业行业深陷两难:业主痛斥服务缩水,物业疾呼无利可图。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中端项 目高达44.2%的业主认为物业费不合理。矛盾的核心,远非简单的服务质量问题。 表面是服务创新,实则是市场战略的生死突围。 万物云董事长朱保全坦言:"2.5元/平方米/月是万科分水岭。往上空间窄,往下空间大。"中信证券调研 佐证:约1亿户住房中,65%物业费处于0~2元/㎡/月区间。万科目标市场中,超七成小区低于2元。 战略下沉的杠杆: "弹性定价"成为万科撬动低价市场的核心工具。通过拆解158项必选+350项可 选服务,制造"基础包降价"事实(如重庆试点项目降幅24%),意图抢占增量枯竭后必争的二手 盘存量市场——这片红海意味着更薄收费基础、更强业委会议价 ...
2025上半年中国物业管理市场总结、下半年趋势展望
中指研究院· 2025-07-07 02:54
2025 上半年中国物业管理市场总结&下半年趋势展望 中指研究院 2025-07-07 (一)市场环境:政策规范物业服务市场,平衡各方利益 1. 《人民日报》发文整顿物业乱象,规范服务行为 2025 年 4 月,《人民日报》党建版刊发《整治物业管理乱象,靶向发力》, 报道成都市在物业管理领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情况。报道从查到底、专项治和 建机制三个角度,聚焦物业管理领域乱象,靶向发力,查处腐败案件,健全制度 机制,推动解决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物业管理乱象是长期困扰基层治理的主要问题之一,其出现原因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其一,部分物业项目存在先天性的结构失衡,其中"建管不分"的 遗留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前期物业管理通常由开发商指定关联物企负责,物业公 司缺乏独立性和中立性,容易偏向开发商利益,在房屋质量、规划变更、设施移 交等问题上难以维护业主权益。其二,当下行业市场透明度仍处在较低水平,物 业企业与业主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业主难以清晰了解物业服务成本构成、标准执 行细节、公共收益明细,物业公司则掌握全部信息和资源。其三,监督执行与法 制建设仍然存在不足,监管力量薄弱、执法难,街道、社区一级缺乏专业人员和 ...
红利乘风起,物管正当时
2025-06-06 02:37
红利乘风起,物管正当时 20250605 摘要 2024 年物业公司应收款减持、摊销下降,多数市值超 20 亿的主流公司 实现净利润修复,并通过分红和回购提升股东回报,平均派息率达 50% 以上,综合回报率近 6.2%。 物业公司收入结构由"6+2+2"转变为"8~9 成基础管理费+1~2 成社 区增值服务",基础板块占比提升,利润稳定性改善,但部分地区出现 物业费降价现象。 优质物业公司毛利率开始边际修复,通过推送亏损老盘、加大区域密度、 科技替人等方式提升利润率,同时探索弹性定价模式应对低总价物业盘 挑战。 关联房企资金压力缓解,物业公司应收款减值风险逐步降低,坏账拨备 比例已达八成,商誉及无形资产摊销减值幅度也逐渐降低。 多数物业公司销管费率下降,净利润率出现修复,经营现金流净额比业 绩覆盖倍数维持在 1 倍以上,具备从利润收入到现金流利润的进阶能力。 通过模拟回款率和预收比营收等指标评估物业公司回款和占款能力,万 象、滨江、保利等公司因其较强的回款和占款能力更受市场认可。 物业公司手握大量广义现金,但需关注资金使用效率,如加大分红或进 行利润增长的收购,同时关注增速较高的小型公司、业绩增速占优且股 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