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焦虑

Search documents
这届家长,开始指望AI帮孩子冲清北了
3 6 Ke· 2025-06-19 01:36
"只要会用AI,全中国的孩子都能冲击清北。" DeepSeek爆火之后,教育营销号集体找到了自带流量的新选题:不会吧?你家孩子还没用上AI学习? 它们的标题越来越振奋人心,内容越来越有煽动性,"普通孩子,学霸打法""新高考时代,谁掌握了AI谁就赢在了起跑线"。 AI闯进教育圈,大家都变得更忙了。老师忙着琢磨怎么用AI赋能教育,家长忙着用AI帮孩子弯道超车,学生忙着用AI改作文、查错题、练口语。 连带着一大批AI学习宝典诞生,《Deepseek高效学习法》《零基础掌握DeepSeek》《Deepseek高考志愿填报不求人》,最畅销的已经卖出了30万册。 一位(明显没有孩子的)网友在评论区好奇提问:所有人都会辟邪剑谱,那谁是赢家? 另一位网友热心解答:卖纱布和消毒液的。 01.AI教育,自成闭环 美国教育家萨尔曼·可汗是一个技术乐观派,他坚定地认为AI可以拯救(而非摧毁)教育行业。 在他美好的设想中,AI的参与首先能够解放老师:老师不再需要处理琐碎的日常事务,比如做课件、改作业,可以专注于陪伴和鼓励学生,让每个孩子 都感受到关注和支持;学生相当于有了一个私人家教,一边做功课,一边就能得到实时反馈;家长会定时收到A ...
一条视频涨粉2000万,韦神凭什么?
36氪· 2025-06-09 13:59
以下文章来源于首席商业评论 ,作者七月 首席商业评论 . 论商战,言商道!点击关注,与百万企业家、专业人士一起深究商业逻辑,跟上最新趋势。 韦东奕为何要开抖音号? 文 | 七月 来源| 首席商业评论(ID:CHReview) 封面来源 | 韦东奕社交平台 三句话,涨粉2000万 好家伙,还得是韦神。 韦东奕最近在抖音上再次创造了一个传奇:6月5日晚,有"韦神"之称的韦东奕开通个人社交平台账号,发布视频和网友打招呼。截至写稿,韦东奕账号粉 丝就已经突破2000万。 很多人都在期待韦东奕今后会以一种什么方式会和公众互动,账号旨在让韦东奕"与外界更多接触",未来计划分享数学内容。这既是对教育部"科普与创 新并重"政策的响应,也是对北大此前在抖音成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借鉴。 另外也是一次打破封闭学术人设形象的契机。韦东奕长期被塑造成"不问世事的隐士",但家属希望他通过渠道展示真实状态,短视频平台显然就成为平衡 学术纯粹性与公众影响力的选择。 没想到这一开通就获得了泼天流量。为啥韦神能这么火? 一条4秒视频斩获千万粉丝,背后是多重社会情绪的集体爆发。 第一,对纯粹学术精神的崇拜,毕竟韦神的朴素形象与其学术身份的反差魅力 ...
韦东奕抖音“封神”记
Hu Xiu· 2025-06-09 07:59
6月5日晚,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韦东奕在抖音发布了一条仅有5秒的视频。面对镜头,这位被称为"韦 神"的数学天才略显拘谨:"大家好,我叫韦东奕,这是我的账号。" 没有滤镜,没有剪辑,没有专业团队。这三句话的朴素自我介绍却如同投入数字海洋的深水炸弹——短 短3小时粉丝从1万飙升至100万,24小时内突破千万大关,成为抖音有史以来涨粉最快的个人账号。 这场突如其来的流量海啸背后,是教育焦虑与算法机制的精准共振。韦东奕账号开通后,平台迅速贴 上"高考学霸"标签,内容被精准推送给数百万考生家庭。数据显示,6月6日3.5小时内账号涨粉近100 万,相当于每分钟新增4700粉。 考生们将对分数的焦虑转化为对学术图腾的崇拜。在应试教育高压下,"韦神"被异化为分数保佑符号, 评论区随处可见"沾灵气求高分"的祈愿。这种集体行为本质上是对教育焦虑的宣泄与转移。 视频中的韦东奕依旧身着标志性条纹衬衫,肩背黑色书包。细心网友立即发现他上排门牙右侧几乎完全 脱落,左侧仅剩部分牙齿。这一细节引发如潮关切,甚至三年前牙医的预警也被重新翻出。 反网红标本,反差美学下的学术符号 韦东奕的公众形象始终包裹着极致反差的张力。作为连续两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
张雪峰含泪赚了几个亿
3 6 Ke· 2025-06-04 11:34
「核心提示」 在高考焦虑与教育产业化交织的当下,张雪峰的"含泪告别"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又一场流量和利益的资本游戏? "干我这个行当不容易的,我动了太多人的蛋糕了。"5月31日晚,张雪峰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收官直播中突然哽咽,眼圈泛红。他坦言从业压力巨 大,并宣布将暂停直播两个月,甚至表示"可能是最后一次在网上出现",暗示或许会告别直播行业。 这位以耿直人设著称的网络名师,突然的"含泪"告别让直播间的粉丝措手不及,弹幕区一时间被"张老师别走"刷屏。就在不久前,张雪峰的直播 间还是另一番热闹景象——3月31日,"峰学未来2025届高考报名额"刚一开售便被疯抢,12999元的梦想卡和18999元的圆梦卡上线仅20分钟,多个 省份名额即告售罄。 镜头前的张雪峰,早已完成了从普通教师到超级网红的身份转型。他"自曝退出"登上热搜的同时,也引发了外界质疑:这个曾为普通孩子发声的 教育人,究竟是"平民灯塔"还是"收割焦虑"? 一夜成名,张雪峰的网红之路 2016年,张雪峰因一段《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凭借犀利的语言和夸张的表演风格,他将枯燥的考研信息变成了生 动有趣的"段子",很快积累了数百万粉丝 ...
“怎么养都不对”的迷茫,或许来自当下最分裂的教养方式
Hu Xiu· 2025-06-02 01:08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刚过去,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最近观网发布了一篇文章《为人父母的自我更新,是最珍贵的儿童节礼物》,怎么养育孩子、与孩 子"共成长"是每位父母的人生命题;而在家庭之外,学校是孩子们另一个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老 师、家长、同学,是孩子们成长中最亲密的人,来自他们的关切和竞争,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向上的 力,还是提前体会了社会的"卷"? 恐怕在我们说一句"祝小朋友节日快乐"的时候,要认真思考一下孩子们真的快乐吗?成长的快乐到底是 一种什么样的快乐? 笔者想从自己身边观察到的现象说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自2023年4月正式揭牌后, 其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00%,而且很多孩子和家长还在排队等待入院。 不止医院的心理科室,社区心理服务点的心理咨询师同样忙得轮轴转,不少病急乱投医的家长甚至找上 了"鱼目混珠"的课外辅导机构进行"心理咨询"。 不管线上线下,处处都有焦虑迷茫的家长和生病的孩子。很多成年人的心声汇成了一句话——"这个时 代养育孩子太累太迷茫了,怎么做都不对。" 而"怎么养都不对"的迷茫,或许来自当下最分裂的教养方式。 一、离知识最近,离生活最远 这一代的孩子,物质是建国以来物质最丰足 ...
抛弃国际幼儿园,中产爱上「苦难教育」?
36氪· 2025-04-27 13:23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WEEKLY ,作者小七 凤凰WEEKLY . 有温度、有情感、有趣味的新媒体。 辛者库幼儿园,火了。 文 | 小七 编辑 | 章鱼 来源| 凤凰WEEKLY (ID:phoenixweekly) 封面来源 | Pexels 如今在互联网搜索幼儿园,爆火的关联词已经 不是开学,而是开工。 幼儿园也不再是80后、90后印象中那个学识字玩游戏做手工的地方,更像是烹饪技术培训园、建筑工程启蒙班,以及纺织裁缝试炼厂。 劈柴、生火、烙饼、种地、养鸭......成年人不会的,幼儿园都在教。也许是因为劳动课的类目实在太多,这种学校也被网友戏称为: "辛者库幼儿园"。 熟悉宫斗剧的朋友,对辛者库并不陌生。那是一个专门收容和训练罪籍奴仆的地方,这里的打工人主做杂务、洗衣缝补、刷马桶等脏活儿累活儿。初听辛者 库和幼儿园的搭配,不免让人心生疑惑: 这该不会又是什么"没苦硬吃"的东亚教育吧? 但细看下来,我们惊讶地发现: "辛者库幼儿园"好评如潮,入学名额一票难求。 什么是"辛者库幼儿园"? 在辛者库幼儿园,人类幼崽最擅长的就是突破你的想象。 人类幼崽们生过的火,比算命先生口中爹妈的事业还旺。 这里的宗旨是从零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