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公司
icon
Search documents
当人类认知被自动化,我们会迎来“无人公司”吗?
Hu Xiu· 2025-07-24 02:08
人类的商业史,相当程度上是一部寻求更强"技术杠杆"以最大化投入产出的历史。 从依赖个人技艺的微弱杠杆,到软件和互联网带来的指数级放大,每一次杠杆范式的变迁都重塑了企业的形态与竞争的本质。如今,以大模型为 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终极杠杆——对"认知"本身的自动化。 这不仅是效率的又一次跃升,更预示着一种全新的组织形态的诞生:"无人公司"。本文将构建一个"技术杠杆"分析框架,深入探讨从体力、流 程、连接到认知的四次杠杆革命,并以此为基础,剖析"无人公司"的内在机理、战略意涵以及对未来商业领袖提出的深刻挑战。 寻找终极杠杆 阿基米德曾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 这完美地隐喻了商业世界永恒的追求——寻找那个能以最小投入撬动最大产出的"支 点",而这个支点可以是组织方式也可以是纯粹的技术,其中技术的影响更大,所以我们关注技术杠杆。(工业革命前几千年里人类的生产力变化 并不大) 长久以来,我们对杠杆的理解局限于放大"人的体力"或"组织模式"。无论是工业时代的蒸汽机,还是信息时代的软件,其核心都是将人类的重复 性劳动进行封装和复制。然而,企业运营中最核心、最耗费资源的成本——无数员工进行的 ...
什么是真的AI思维?
3 6 Ke· 2025-07-15 23:54
关于AI的很多理解现在基本是一团乱麻。有人说模式识别不是智能原生,就有人说模式识别是典型的AI算法,为什么不是智能原生。类似的还有关于无 人公司,一人公司等等。 这里面比较别致的一个点则是AI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很不一样,现在反倒是没什么人说了。 那驾驭AI是不是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如果需要怎么去定义它? 我们总是可以像用更高级的Word那样去用各种大模型,这种情形下AI是一种更好的工具,在这个时候真的不用什么AI思维,经常用就好了。 但AI显然不止是一种工具,多智能体系统可以把完整的业务封装到自己的体系里面来。这时候AI就不再是单纯的工具,而成为价值创造的主体。 当然在工具这主体这两者之间还有不同的层次,大致是: AI的应用层次 有的人可能会问,那如果做不到智能优先怎么办? 那就把AI当工具用好了,不要让它当主体。否则即使短期跑起来多智能体系统,也有一定效果,它也会逐渐死去。 因为AI工具的使用成本很低(应该比学Office还容易些),所以AI真正要产生效用,难点不在使用工具,而在于基于AI的基础特性来封装业务。 上述三者和业务的结合最关键的正是AI思维。 注意不是老板、现状等等优先,而是智能优先。 这其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