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模型即产品
icon
Search documents
启明创投周志峰对话阶跃星辰姜大昕:探索AI创业的“无人区”
IPO早知道· 2025-06-23 03:23
阶跃星辰是行业领先的基础大模型创业公司,并且在积极探索大模型在多领域的实践路 径。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早知道消息, 在启明创投第十六届人民币基金年会暨投资人高峰论坛上,启明创投主管合伙 人周志峰与阶跃星辰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姜大昕以 "探索AI创业'无人区'的阶跃星辰"为主题进行对 话。双方围绕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的路线图,当前大模型技术进展,为什么2025年 AI Agent火爆出圈,及阶跃星辰在AI Agent领域的布局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姜大昕指出, AI模型的技术发展仍然处于非常陡峭的上升阶段,理解和生成一体化的多模态模型非 常重要。 在 Agent的战略布局上,阶跃星辰聚焦于智能终端方向。他强调,Agent的关键能力在于 通过多模态交互理解用户所处的环境与任务的上下文,并主动、自主地帮助用户完成任务。 阶跃星 辰的一大重要目标是打造一个智能终端的平台,让更多人调用其全方位模型矩阵 。 对此, 周志峰表示,如今 AI领域的"模型即产品"理念与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构建理念存在很大差异: 在AI场景中,一个或一组优 ...
炒到10万,一夜爆火的Manus却不好用
盐财经· 2025-03-08 10:06
文| 荣智慧 编辑| 向由 值班编辑| 宝珠 视觉 | 顾芗 近日,自称"全球第一款通用AI Agent产品"的Manus一夜之间爆火。 其宣称性能"吊打"Open AI同款,邀请码被炒至天价,甚至能卖到9万、10万元一个。 Manus火得突如其来,但不算莫名其妙。 在二手平台上,Manus邀请码最贵已被炒至10万元级别 火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多家造势,风很大,但实测的人少,神秘感强,叠加"本土团队"光环,又是一个 后来居上的案例;二是大模型的好,大家都见识了,但一直停留在聊天上。现在急需趁手的聚合式工 具,把脑子里的想法变变现。 忽然,说曹操曹操就到,正中下怀。 Manus目前未有任何信息能证明自己是真正的智能体——没有人为设计的工作流程。因此,只能说它在 宣传里呈现出"智能体"或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样子,并围绕这一概念作文章。 而Manus也绝非一无是处。作为一款应用,界面简洁友好;大脑(思考)、手(操作)、交付的层次非 常清晰,组合起来也是相对合格的当代"牛马",还是能帮你提高一点生产力。 下文将举例说明Manus如何完成工作任务、优势和局限以及技术逻辑是什么。省流版:别花好几万买什 么邀请码,一个" ...
C.AI 被收购的宿命论与万恶的 Scaling Law | 42章经
42章经· 2024-08-18 13:52
聊 C.AI 不能只聊 C.AI,更不能只聊陪聊类产品,因为这些都是表象。如果从背后更深一层的商业逻辑来看,我们就会发现 C.AI 被收购几乎是一种必然,这就是 典型的个体在整个商业世界运作规则之下的命运轨迹的缩影。 但同时,你会面临的问题就是,我该如何把陪聊类产品包进我的模型故事里。 那在 23 年市场最火热的时候,如果你是 Noam,有那么好的背景和市场机遇,你在定位自己的时候,会说自己是一家应用公司,还是说自己是家模型公司呢? 当然是模型公司,不然应用做得再好,凭什么能一上来就估值十亿美金?以及有一个 AGI 的大故事难道不比做一款厉害的陪聊产品更性感吗?何况有这么好的背 景,不做大模型不就浪费了嘛。 到了 2023 年初,C.A I 获得了 A16Z 领投的一轮融资,那时候很多媒体的标题是 "0 收入,10 亿美元估值"。 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AI 的三大 2C 产品就是 ChatGPT 形态、Perplexity 类搜索以及 C.AI 类陪聊,所以可以看到现在最红海的市场就是大模型类产品、AI 搜索 和 AI 陪聊。 于是,你会发现,2022 年 12 月 5 日,在 Character.AI(以 ...
C.AI 被收购的宿命论与万恶的 Scaling Law | 42章经
42章经· 2024-08-18 13:52
聊 C.AI 不能只聊 C.AI,更不能只聊陪聊类产品,因为这些都是表象。如果从背后更深一层的商业逻辑来看,我们就会发现 C.AI 被收购几乎是一种必然,这就是 典型的个体在整个商业世界运作规则之下的命运轨迹的缩影。 最近很多人在谈论 C.AI 被收购的问题时都有很多迷思,我们先来陈述几个事实: 1)这笔交易是一种以授权协议变相进行的收购,主要目的是为了绕过反垄断的监管 2)C.AI 始终标榜自己是家底层模型研发公司,而非应用公司 Character.ai 是一家全栈通用人工智能 ( AGI ) 公司。 其实 C.AI 的结局几乎从这个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就是当 "全栈" 这个词出现的时候。 3 )最终交易完成后近 30 人的底层模型开发人员加入 Google,剩下 100 余人跟产品相关的团队剥离出来留在 C.AI 所以,C.AI 被收购其实和他产品做的如何或者陪聊类产品形态成立与否等都不相关,而要真正读懂 C.AI 的故事,还是要从他的创始人入手,因为公司的结局取决 于其每一步的选择,而这些选择都是创始人经历和性格的缩影。 C.AI 创始人 Noam Shazeer 是 transformer 论文的八个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