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ude

Search documents
X @Elon Musk
Elon Musk· 2025-08-12 01:04
RT DogeDesigner (@cb_doge)BREAKING: Grok 4 leads the IOI Benchmark with the highest accuracy, beating ChatGPT, Gemini, Claude, DeepSeek & more.🔥 #1 in performance.💪 Grok leads. Grok dominates. https://t.co/kQlAnc7j66 ...
X @Anthropic
Anthropic· 2025-08-11 20:12
RT Claude (@claudeai)Claude can now reference past chats, so you can easily pick up from where you left off. https://t.co/n9ZgaTRC1y ...
目前为止最好的AI?德银一文揭示GPT-5六大看点
美股IPO· 2025-08-09 21:36
德意志银行的报告为投资者和市场观察者提供了理解此次重大事件的清晰框架。以下是报告总结的六大核心看点。 更强更快更智能,但并非"超级智能" 德银表示,与外界部分激进的期待不同, GPT-5的发布会更侧重于实际能力的提升,而非关于"超级智能"或"自主代理"等颠覆性概念的宏大叙事。 Sam Altman在发布会上用"实用、智能、快速、直观"来定义新模型,这与他上月播客中"GPT-5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比我们更聪明"的戏剧性言论形成了对 比。 德银表示,新模型专注于"实用、智能、快速"的实际能力提升,通过"自动切换"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并致力于强化开发者生态,以此作为其AI商业化的 关键一环。此次发布为OpenAI注入强心剂,未来的AI市场将分化为轻量级模型和大型通用模型两大阵营,高端芯片需求依然旺盛。 OpenAI正式发布了其备受期待的GPT-5模型,这不仅是该公司发展道路上的关键一步,也被行业视为对当前人工智能热潮能否持续的关键考验。 德意志银行一份最新报告指出,GPT-5的推出将在模型能力、用户体验、商业化路径、行业竞争、公司战略以及算力需求等六个层面产生重要影响。 此次发布正值AI行业证明其商业化能力的关键时刻。在 ...
GPT-5降价反击!OpenAI打响B端争夺战
Di Yi Cai Jing Zi Xun· 2025-08-09 13:01
2025.08.09 本文字数:2684,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新皮层NewNewThing 王杰夫 8月8日凌晨,OpenAI终于发布了新一代有整数编号的GPT模型GPT-5,距上一代GPT-4发布已经过去2年 4个月零24天。 过去,每一代GPT模型都标志着某种技术上的突破:随着参数规模扩大,GPT-3「涌现」出了GPT-2没 有的智能水平;到了GPT-4,模型开始具有图像理解相关的多模态能力。相比之下,打磨了2年之久的 GPT-5却显得有些「平庸」:OpenAI说GPT-5是个「博士」,但在各项能力上,除了更低的幻觉——比 GPT-4o低约45%,比OpenAI o3低约 80%,GPT-5没有展示出先前模型没有的能力,AGI也没有到来。 幻觉降低是模型最大优化。 甚至连OpenAI自己都不再将GPT-5称作「模型」,而是将其定义为「一个统一的系统」(One unified system)。 报告中还提到,只有11%的企业表示在过去一年中更换过供应商。考虑到更换模型供应商现象是如此罕 见,那么OpenAI与Anthropic在短短半年内地位的颠倒只能说明,OpenAI在获得新的B端客户上大大落 后 ...
GPT-5降价反击!OpenAI打响B端争夺战
第一财经· 2025-08-09 12:54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皮层NewNewThing ,作者王杰夫 新皮层NewNewThing . 关注AI,提供洞察。 2025.08. 09 本文字数:2684,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新皮层NewNewThing 王杰夫 8月8日凌晨,OpenAI终于发布了新一代有整数编号的GPT模型GPT-5,距上一代GPT-4发布已经过去2年4个月零24天。 过去,每一代GPT模型都标志着某种技术上的突破:随着参数规模扩大,GPT-3「涌现」出了GPT-2没有的智能水平;到了GPT-4,模型开始具有 图像理解相关的多模态能力。相比之下,打磨了2年之久的GPT-5却显得有些「平庸」:OpenAI说GPT-5是个「博士」,但在各项能力上,除了更低 的幻觉——比GPT-4o低约45%,比OpenAI o3低约 80%,GPT-5没有展示出先前模型没有的能力,AGI也没有到来。 幻觉降低是模型最大优化。 甚至连OpenAI自己都不再将GPT-5称作「模型」,而是将其定义为「一个统一的系统」(One unified system)。 不过,对于这个曾被寄予AGI理想的「模型」,OpenAI给出了所有竞争对手中最低的调用价格:G ...
目前为止最好的AI?德银一文揭示GPT-5六大看点
Hua Er Jie Jian Wen· 2025-08-09 08:58
OpenAI正式发布了其备受期待的GPT-5模型,这不仅是该公司发展道路上的关键一步,也被行业视为对 当前人工智能热潮能否持续的关键考验。 德意志银行一份最新报告指出,GPT-5的推出将在模型能力、用户体验、商业化路径、行业竞争、公司 战略以及算力需求等六个层面产生重要影响。 此次发布正值AI行业证明其商业化能力的关键时刻。在过去两年中,人工智能的乐观前景已将"科技七 巨头"的合计市值推高逾两倍,使其在标普500指数中的权重从20%飙升至近32%。GPT-5能否成功吸引 企业级客户的支出,将直接关系到这股由AI驱动的市场浪潮能否持续。 德意志银行的报告为投资者和市场观察者提供了理解此次重大事件的清晰框架。以下是报告总结的六大 核心看点。 更强更快更智能,但并非"超级智能" 德银表示,与外界部分激进的期待不同,GPT-5的发布会更侧重于实际能力的提升,而非关于"超级智 能"或"自主代理"等颠覆性概念的宏大叙事。Sam Altman在发布会上用"实用、智能、快速、直观"来定 义新模型,这与他上月播客中"GPT-5几乎在所有方面都比我们更聪明"的戏剧性言论形成了对比。 获得早期使用权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E ...
职场父母的自述:我把育儿的心累,交给了ChatGPT
3 6 Ke· 2025-08-08 11:53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面对繁忙和喧嚣的生活,育儿已不再是简单的家庭任务,而是一场持续不断的"高压挑战"。父母们在繁重的工作和 生活日常奔波,经常感到焦虑和疲于应对。 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Ohio State University) 的一项研究,57%的美国父母饱受育儿倦怠的困扰,心理、身体和情感的疲惫如影随形。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进入家庭,成为许多父母的"共同育儿者"。 根据Axios的最新报道,ChatGPT每天接收到25亿次用户输入或请求,用户们每天都在探索AI如何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从心理治疗师 到造型师,再到共同育儿伙伴。实际上,父母群体比其他成年人更容易感受到高压力。美国公共卫生署署长在2025年初也曾表示:目 前,为人父母的压力已经成为一场公共健康危机。 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工具,不仅能规划膳食、优化睡前程序,还能提供无评判的情感支持,减轻父母的心理负担。 近日,瑞士苏黎世33岁的品牌策略师丽莲·施密特 (Lilian Schmidt) 称ChatGPT为"第二个妈妈",她的故事在TikTok上引发了超过2.1万名父 母的共鸣,掀起了一场"AI辅助育儿"的 ...
大模型财经写作大比拼:谁才是上市公司研报的“笔杆子”冠军?
Sou Hu Cai Jing· 2025-08-08 08:57
然而,大模型在财经领域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它们在数据处理精确性、逻辑推理严谨性、专业术语运用以及 对市场情绪的把握等方面,均面临挑战。为了全面评估大模型在财经分析文章写作上的表现,本次评测选取了 五个具有代表性的通用大模型:GPT-4、Claude、Gemini、文心一言和通义千问。 评测的核心任务是要求各模型撰写一篇关于亚马逊(AMZN)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的财经分析文章。我们向模 型提供了详细的财报数据,包括营收、每股收益(EPS)的实际公布值和市场预测值,以及财报新闻摘要中的 关键信息,如AWS增长放缓、不及微软和谷歌,以及公司下调第三季度营业利润指引等。 评测从数据准确度、数据丰富度、文字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速度六个维度进行量化评分。结果显 示,尽管所有模型在模拟环境下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但仍能观察到细微的差异。 GPT-4在数据准确度和逻辑能力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其文章引用的财务数据与提供的财报数据完全一致,且逻 辑结构清晰,论证严谨。文章不仅深入解读了核心财务数据,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展现了极高的数 据处理和文字表达能力。 在金融信息爆炸的今天,投资者对高质量财经分析的需求愈发迫 ...
大模型路线之争:中国爱开源 美国爱闭源?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8-08 05:14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trasting approache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AI models, highlighting China's preference for open-source models while the U.S. leans towards closed-source models [1][2][3]. Group 1: Open-source vs Closed-source Models - China's open-source models dominate the Hugging Face leaderboard, with major players like Tencent, Alibaba, and Zhiyuan consistently ranking high [1]. - Tencent's recently released multi-modal model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recognition, including a top position in the Hugging Face paper rankings [1]. - In contrast, U.S. companies like Meta are moving away from open-source models, with experts noting that the U.S. is effectively withdrawing from the competitive landscape of open-source large language models [1][2]. Group 2: Reasons for the Divergence -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stage i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a need for rapid iteration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 which open-source models facilitate [1]. -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integrating large models with specific industries, making open-source models more accessible and accelerating implementation [2]. - U.S. companies, on the other hand, are investing heavily in closed-source models to main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create high barriers to entry, exemplified by companies like OpenAI and Anthropic [2]. Group 3: Future Outlook - Industry experts suggest that both open-source and closed-source models may coexist in the future, with a potential hybrid approach combining open-source foundational models and closed-source vertical applications [3]. -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in the AI model space is framed as a struggle between open-source and closed-source strategies, with China's open-source approach seen as a potentially advantageous decision [3].
大模型路线之争:中国爱开源,美国爱闭源?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8-08 05:0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实习生欧思岐 北京报道 最近有个话题越来越有意思了,为什么中国大模型大多开源,美国大模型热衷于闭源? 最大开源社区hugging Face大模型开源趋势榜单上,前10名全都是中国的开源模型。 腾讯、阿里、智谱、kimi等中国模型持续霸榜,腾讯混元刚发布的世界模型作为唯二的多模态,进入榜 单前两名,模型技术报告还拿下了Hugging Face论文热榜第一。另外,腾讯最近还一口气开源了7B、 4B、1.8B、0.5B等小模型,可谓是不遗余力。 但是反过看来,美国的大模型却倾向走闭源的路线。美国学者伊桑·莫里克看到Meta放弃开源AI模型转 而开发闭源模型时,唏嘘不已:"美国基本退出了前沿开源大模型(LLM)的竞争。欧洲尚存一个竞争 者,其余市场已几乎是中国的天下。" 为何中、美技术路线有如此的差异呢?我们和行业人士交流分析,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从技术发展阶段看,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像是正在奋力追赶的选手。开源就像大家一起拉 车,能让技术快速迭代发展。作为后发者,开源可快速吸引社区开发者参与迭代,弥补单点技术不足。 大家一起研究、改进,这样能加速技术进步。 第二点,市场需求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