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酸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科学家揭示北极海洋在5600万年前全球变暖中的作用
Ren Min Wang· 2025-10-10 22:11
本报广州电 (记者姜晓丹)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这一成果揭示了5600万 年前的超级变暖事件(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中极端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背后的碳循环机 制。 基于海洋浮游植物分子痕迹重建的二氧化碳浓度显示,PETM恢复期北极海洋的二氧化碳浓度水平比全 球平均值高200—700ppm,这说明北极海洋从原本吸收二氧化碳变成了排放二氧化碳。"因为海水变 淡、硫酸盐减少,甲烷只能通过'快速燃烧'的方式分解,直接制造了大量二氧化碳。"论文合作作者、 研究员沈佳恒说,"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北极在全球碳循环中的角色,变成温室气体排放源。"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11日 06 版) 现代海洋中,约90%的甲烷会被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产生碱性物质,缓解海洋酸化。 但是,PETM时期北极海水硫酸盐浓度不到现代的1/3。"因为硫酸盐严重不足,一类喜欢氧气的细菌开 始'快速燃烧'甲烷——它们直接消耗氧气,快速释放二氧化碳。"项目负责人、研究员张一歌说。 ...
我国科学家,有新发现!
中国能源报· 2025-09-26 07:53
Core Insights -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a new "chemical switch" that controls global climate through subtle changes in ocean sulfate concentrations, which can alter the consumption of seabed methane [1][4] -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reactivation of this switch due to rapid warming and freshening of the Arctic Ocean, necessitating close monitoring [1][4] Group 1: Research Findings - Methane is the second-largest greenhouse gas after carbon dioxide, with significant amounts stored as hydrates ("flammable ice") on the seabed [3] - Recent studies indicate that most seabed-released methane dissolves in seawater and is consumed by microorganisms, rather than directly entering the atmosphere [3][4] - The research team reconstructed historical carbon dioxide levels in the Arctic Ocean, revealing that 56 million years ago, the region's CO2 concentration was higher than the global average, indicating a shift from a carbon sink to a carbon source [4] Group 2: Implications -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a lack of sulfate in the past led to inefficient methane utilization, resulting in increase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kin to a power plant operating under fuel shortages [4] - The findings serve as a warning that changes in the Arctic's chemical environment could lead to a similar scenario as 56 million years ago, where methane transitions from efficient use to rapid combustion, exacerbating climate change [4]
【新华社】中国科学家发现控制全球气候新“化学开关”
Xin Hua She· 2025-09-26 01:25
这是 2023 年 7 月 25 日从 " 雪龙 2" 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拍摄的北极圈内的浮冰。新华社记者 魏弘毅 摄 中国科学家于北京时间2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论文显示,海洋硫酸盐浓度 的微妙变化,能够改变海底甲烷的消耗方式,就像一个控制全球气候的"化学开关"。随着现代北极海洋 快速变暖和淡化,类似的开关可能被再次激活,需要密切关注。 研究团队基于北极海洋浮游植物"分子化石"重建的二氧化碳浓度显示,5600万年前北极海洋的二氧 化碳浓度水平比全球平均值高,这说明北极海洋从原本吸收二氧化碳的"海绵"变成了排放二氧化碳 的"烟囱"。 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提醒,当北极海水变淡、化学环境改变时,可能重演5600万年前的故事,即 甲烷从高效利用转向快速燃烧,并加剧气候变化,需要密切关注。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完成。研究人员表示,在5600万年前的超 级变暖事件中,地球经历了极端的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由于该事件与当前气候变化存在诸多相似,一 直备受科学界关注。然而,其背后的碳循环机制,特别是北极海洋发挥的作用始终是未解之谜。 据介绍,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 ...
英媒:不断加剧的海洋酸化现象正在系统性破坏鲨鱼的牙齿结构
Huan Qiu Shi Bao· 2025-08-27 22:53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英国《卫报》27日报道,受气候变化影响,不断加剧的海洋酸化现象正在系统 性破坏鲨鱼的牙齿结构。 该研究负责人马克西米利安·鲍姆表示:"海洋酸化不是孤立威胁。当牙齿损伤与过度捕捞导致的猎物短 缺形成叠加效应时,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式的生态崩溃。"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酸化对顶级捕食者的直接影响,鲍姆强调,减少人为二氧化碳排放 是缓解海洋酸化的关键。此前研究已证实酸化会破坏鲨鱼的盾鳞及贝壳、珊瑚等生物结构,本次实验则 首次量化其对大型捕食者的直接冲击。 尽管挑战严峻,但科学家并非全然悲观。鲍姆强调,鲨鱼也可能通过加速牙齿更新周期、增强牙齿矿化 度等机制逐步适应环境变化。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学院教授、鲨鱼专家惠特纳克表示,未来研究 应聚焦鲨鱼受损的牙齿是否仍能维持切割与刺穿功能,以评估海洋酸化对鲨鱼捕食效率的长期影响。 (李迅典) 根据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的模拟实验预测,若碳排放问题未得到有效改善,海水pH值将持续降低,从 目前的8.1降至7.3,将导致鲨鱼牙齿磨损速度超过其自然更新能力,进而危及整个海洋食物链的稳定。 研究人员采用60枚黑鳍礁鲨自然脱落的牙齿,通过人工海水箱分别模 ...
英媒:海洋酸度已达临界值,敲响生态系统警钟
Huan Qiu Shi Bao· 2025-06-11 22:27
研究调用了不同时期海冰冰芯的理化指标,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模型和海洋生物研究成果,对过去150年 以内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全球海洋环境的平均pH值已经非常接近海洋酸 化的阈值,即海水中碳酸钙浓度比工业化之前的水平低20%。 海洋深处情况更糟糕。在水深200米处,60%的海域已经超出了酸化的安全阈值。"多数海洋生物都不会 在浅海活动,"普利茅斯实验室的海伦·芬德利教授称,"深海的生物多样性意味着酸化能够带来的影响 远远超出想象,尤其是在热带和深海珊瑚礁等环境下,酸化为许多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带来严峻考 验。" 然而,由英国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以及俄勒冈州立大学海洋资源研究所联 合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早在5年前就已"越界"。专家称:"海洋酸化不仅是环境危机,更 是海洋生态系统和沿海经济的定时炸弹。" 英国《卫报》 6 月 9 日文章,原题:海洋酸度已达临界值,敲响生态系统警钟 海洋酸化和气候危机是"邪 恶的孪生兄弟",海洋酸化是指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碳酸根,导致海水pH值下降的现象,极 端情况下甚至能导致海洋生物细胞溶解。 pH值的下降会使珊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