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文明教育
icon
Search documents
人与青山两不负:美丽中国这堂“大课”该怎么上
中国矿业大学师生开展环境地质野外实习。受访者供图 主持人: 主持人: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式现代化进 程中,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如何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暑假将至,许多大学将生态文明教育的课堂从校园延伸至山水之间,让学生沉浸式翻开大自然这本"教 科书"。如何让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成为未来生态文明建 设的主力军和推动者,已成为不少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那么,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教育这堂课应该 怎么上?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邀请了3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 浙江农林大学举办生态嘉年华,师生沉浸式体验生态文明。视觉中国供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孟佩佩 嘉宾: 张灿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王群 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党委副书记 朱宏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这种根本性差异为思政教学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比如,可以通过拆解"洋垃圾"禁令引发的国际博弈 与"光伏援非"的实践案例,激发学生对全球生态正义问题的思考,深入理解中国方案所蕴含的公平性与 责任感。 张灿:中国生态文明 ...
提升大学生“知信行”生态素养,要从重塑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入手
以问题为导向,打造纵横衔接的生态"知识链"。第一课堂提炼实践问题,转化为第二课堂学生学科竞 赛、科研训练项目等选题,升级为第三课堂生态社会调研、野外生态科考真实场景,推动生态"知识 链"纵向贯通。以生态文明建设前沿交叉问题为导向,开设"碳汇经济与政策"等跨学科微专业,实现生 态"知识链"横向拓展。 以目标为导向,打造层层递进的生态"能力链"。第一课堂开设面上覆盖和点上深化的生态类通识课、专 业选修课,强化基础技能训练。第二课堂注重生态文化涵养与生态文明理念浸润,创建生态社团,开展 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和生态类科技竞赛等,提升生态综合技能。第三课堂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生态类科研项 目,提升生态创新实战能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培养和造就具有深厚生态文明素养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是 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校积极响应,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取得了积极成效,但 仍存在着育人模式分散化、育人评价碎片化、育人资源低效化等问题。笔者认为,为显著提升大学 生"知信行"生态素养,需积极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范式重构。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急需系统性重塑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是生态文明理 ...
浙江台州构建全域生态教育矩阵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4-27 03:26
如何在少年儿童心里"种"下生态文明的种子?台州锻造沉浸式生态成长链条,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山 岳、海洋、湿地、森林等生态要素转化为"立体教科书",打造"山海课堂"实践体系,将生态文明教育从 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向"体验式成长"。 在椒江,少年儿童可以走进"蓝色循环"海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启探索地球卫士奖——"蓝色循环"之 旅;在黄岩,孩子们可以到环境保护监测站、污水处理厂里设立的"模拟实验室",实地体验生态环保、 践行环保;在路桥,孩子们可以根据需求享受到"四时学堂"24节气主题研学、非遗研学、农耕研学、工 业研学等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友好家庭研学公益服务…… 4月21日至25日,全国"环境友好儿童友好"少年儿童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交流会在浙江省台州市举行,掀 起了以儿童为主角的生态文明教育创新实践浪潮。据介绍,目前,台州市已建成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省级 30家、市级85家。 台州市在城市发展中为儿童保留"生态锚点",以"一米高度"重构生态教育空间,将工业遗迹、自然景观 转化为一个个儿童友好实践场所。近年来,通过深挖地域禀赋,台州将生态文明教育阵地向山海城乡延 伸,全力构建全域生态教育矩阵,不仅让儿童在真实场景中理解生态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