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环境法典
icon
Search documents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具有五方面亮点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28 01:33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具有五方面亮点 中国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27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是中共 中央确定的重大的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也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法典主要有创新性、前瞻 性等五方面亮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审议后,已于4 月30日起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 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 生态环境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中国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立 法。赵柯表示,法典主要有五方面亮点: 第一,保持了延续性,保留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现在的法典草案中,生态环境影响评 价、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章节都保留了现行法律的核心内容,保持了法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回应了现实性,解决了管理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比如,过去县级生态环境分局没有独立的执 法权,现在法典(草案)赋予了县级分局独立的执法权,解决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 题,提升了基层的执法效能。 第三,增强了 ...
建议修改以逃避监管方式排污的相关条款|双十年 新征程
第一,对于以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构成犯罪的情形,行政处罚追责过重。《法典草案》第1080条 规定,因以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并由生态环 境主管部门吊销排污许可证,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笔者认为,这样规定对 于企业义务的设置过于严苛,存在过罚不当的风险。尤其是其中提到的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的情 形,目前被统一认定为逃避监管,但实践中经常存在当事人无主观故意或第三人过错、意外事件等情 况,不宜和偷排、逃避检查等明显具备主观故意的违法行为并列。 第二,过严的责任加大执法难度。笔者从事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工作20多年,明显感觉过严的法律责任不 利于行政执法的开展。比如,现行的固体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规定,高额罚款造成了基层生态环境主管 部门不敢执法、难于执法,反而不利于打击违法行为。如果《法典草案》对于以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 染物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既要吊销排污许可证,又要责令停业、关闭,执法部门将面临非常现实的行政 复议和行政诉讼,将牵扯大量的行政执法力量和行政成本,笔者担心会造成基层生态环境执法难现象。 第三,新法的设计没有正确评估现行法律适用效 ...
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立法筑牢美丽中国建设法治根基
在标准优化升级方面,赵柯介绍,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 施"两新"政策的决策部署,实施标准提升行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领绿色转型,制定排放标准制修 订工作方案,环境质量标准工作方案,加速标准更新。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3040项, 其中现行有效2486项。 在立法方面,赵柯介绍,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在我国的环境立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生态环境部全力配合 立法机关推动法典编纂工作,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步审议了法典 (草案)。此外,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行政法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颁 布实施对于碳市场运行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力保障和促进了碳市场的健康发展。《生态环境监测 条例》也正在积极推进当中。在部门规章层面,生态环境部制修订了《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等六件部门 规章,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现在的法典(草案)共是1188条,约16万字。"谈及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生态环境法典(草 案),赵柯说,法典(草案)有五方面亮点,一是保持了延续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防治、 水污染防治等章节都保留了现行法律 ...
生态环境法典公开征求意见:关注基层执法、第三方监测机构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27 09:31
5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表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在我 国的环境立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现在法典(草案)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赵柯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广泛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地 方生态环境部门的意见,特别是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的意见、专家学者的意见、社会公众的意见,积极向立法机关 反馈,同时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后续的立法工作。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有哪些亮点?生态环境部解读 赵柯表示,法典(草案)保持了延续性,保留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 现在的法典(草案)中,生 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章节都保留了现行法律的核心内容,保持了法的相对稳定性。 法典(草案)回应了现实性,解决了管理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赵柯表示,"我们在跟基层一线的同志聊的时 候,他们讲了很多痛点难点,比如说,县级生态环境分局独立的执法权,过去是没有的,现在法典(草案)赋予 了县级分局独立的执法权,解决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提升了基层的执法效能。" 赵柯举例称,第三方监测机构等环境服务机构的监管存在着薄弱环节,影响 ...
环境法典草案正征求意见,配套制度将全面清理和升级改造
Di Yi Cai Jing· 2025-05-27 07:12
生态环境法典施行后,现行诸多环保法律法规将不再保留。对此,赵柯表示,生态环境部一直在考虑生 态环境法典对于生态环境管理有哪些重要的影响,下一步生态环境立法将向哪个方向去。 5 月 27 日,生态环境部 5 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摄影 / 章轲 此外,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解决了管理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比如,县级生态环境分局独立的执法权, 过去是没有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赋予了县级分局独立的执法权,解决了"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 看不见"的问题,提升了基层的执法效能。 再比如,第三方监测机构等环境服务机构的监管存在着薄弱环节,影响监测数据的质量,生态环境法典 草案强化了第三方监测机构的监管。过去一段时间,环评机构造假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对环评 机构关键岗位人员提出了要求,督促提升环评文件的质量。 赵柯介绍,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增强了体系性,删除了现行法律中一些重复、矛盾条款,对现行生态环境 法律制度的规范进行了系统整合,增强了法律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将部分改革举措上升成 为法律制度,比如生态环境监管的"四个统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及生态 环境损害赔偿等。 "对新兴领域也作出了引 ...
人工智能立法将视情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计划公布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4 08:05
南都讯 记者刘嫚 发自北京 5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公布,根据立法计划,全 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继续审议的法律案共14件,计划初次审议的法律案共23件。南都记者关注到,生态 环境法典、检察公益诉讼法均列入计划初次审议法律案,而对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立法项目,立 法计划称将由有关方面抓紧开展调研和起草工作,视情安排审议。 生态环境法典、检察公益诉讼法列入初次审议项目 根据立法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继续审议的法律案共14件,分别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改)、民营经济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 (修改)、原子能法(已通过)、仲裁法 (修改)、治安管理处罚法 (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 (修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国家公园法、海 商法(修改)、法治宣传教育法、渔业法(修改)、金融稳定 法、危险化学品安全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计划初次审议的法律案共23件,分别为生态环境法典、国家发展规划法、金融法、 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社会救助法、托育服务法、检察公益诉讼法、企业破产 法 (修改) 、招标投标法 (修改)、农业法 (修改) 、民用航 ...
“最严格、最严密”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亮相
仪器信息网· 2025-05-07 09:01
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于4月2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草案共分五编,依次为: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 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1188条。 特别提示 微信机制调整,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 (以下简称草案)于4月2 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草案共分五编,依次 为: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 8 8条。 今日起,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 0 2 5年4月3 0日至 2 0 2 5月6月1 3日,期限为4 5日。社会公众可以直接登录中国 人大网或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号,邮编:1 0 0 8 0 5。 信封上请注明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征求意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是通过对现行生态环境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集 成升华, ...
人大常委会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生态环境法典草案
Xin Hua Wang· 2025-04-30 22:01
鄂竟平委员提出,建议法典草案进一步增加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相关内容。农业面源污染最主要的原 因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法典草案对此涉及较少。我国耕地面积大,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对此在法 典里作出规定,是治理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治理面源污染还有其他措施,建议一并深入研究,加以强 化。 为更好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转变以往以单一生态要素为保护目标的立法思路,突出系 统保护理念。 在污染防治方面,法典草案将现行生态环境法律规定的污染防治共性制度总结提炼为通则、一般规 定,并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成熟的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规定。 在蒋卓庆委员看来,遵循水和大气为源头、土壤为承载的自然规律,探索三者统筹治理路径,是实 现现代化环境治理的重要体现,也是形成多部门统筹协同、实现源头防治的有效方法。建议法典草案增 加土壤污染防治与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的统筹协同、源头防治的内容。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题: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 分组审议生态环境法典草案 "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于旭波提出,在实 践中,与境外机构或个人合作研究利用我 ...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审议 专家解析三大看点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4-30 14:24
在法典草案中,污染防治编被放置在总则之后,且有525条,占较多篇幅。在专家看来,这尤其体现出 草案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编排上被放置在重要位置。"曹炜 说。 法典编撰还着力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环境问题。曹炜举例说,油烟、恶臭和噪声一直是困扰民众生活 的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法典草案对此作出专门规定。例如,要求"合理安排土地用途和建设布局,防 止、减少恶臭污染",明确排放油烟污染物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使污染物达标排放等, 力图解决民众实际困扰。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电 题: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审议 专家解析三大看点 中新社记者 谢雁冰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近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作为继民法典后中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 的法律,生态环境法典有何看点? "中国现行生态环境法律制度具有涉及面广、体量大、内容多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环 境法教研室主任曹炜表示,编撰生态环境法典可以使生态环境法律真正成为体系完整的统一整体。 看点一:更强调以人为本 1188条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共分五编,依次为: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 法律责任 ...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十大亮点,与你密切相关!|“典”亮美丽中国
这部承载着护航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历史使命的鸿篇巨制,将现行有效的30多部生态环境法律、 100余件行政法规、1000多件地方性法规,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法治实践成果,进行系统整 合、编订纂修、集成升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典草案。 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法典草案)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 求意见,这标志着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迈出"关键步"。 这是继民法典后,我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法典草案共5编(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 1188条,十几万字。 你一定想问,法典草案是如何平衡取舍,修改、新增了哪些内容?哪些规定与你的生活、工作息息 相关?群众和基层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是否有回应?中国环境报采访了多位熟悉法典编纂的专家,梳理出 十大亮点,以不同视角从字里行间感知时代呼声、民心所向和中国特色。 亮点一: 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是强化人民利益保护、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契机。"中国人民 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院环境法教研室主任曹炜表示。 记者注意到,总则编开篇第一条就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