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Search documents
关注“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丨这件展品为啥这么火
He Nan Ri Bao· 2025-07-12 23:23
"请问这本书怎么买到?""我能不能先预订一本?"7月12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办的"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 上,一件特殊的展品吸引了大批参观者,还有不少人询问求购。 这件展品就是《了不起的甲骨文》图书。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为何一本书格外受人青睐? 香港大学生李梅吴说,她对甲骨文非常感兴趣,一直想购买一本相关书籍,但这类书籍大多学术性太强、阅 读门槛较高。"想不到能在展览上遇到这么适合我的书。这本书通俗易懂,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她 说。 《了不起的甲骨文》图书编写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书由河南日报社编写推出,凝聚了学界与媒体的智慧。 全书分为甲骨文名人堂、甲骨文故事会、甲骨文新释读等7大板块,既梳理了先贤上下求索的破译历程,又包 含了通俗有趣的现代解读,还有专家学者的深度分析,构建起立体化的知识图谱。在数字技术加持下,该书 突破了传统出版物的局限,河南日报社"了不起的甲骨文"系列新媒体产品以二维码形式嵌入书中,扫码即可 召唤"AI妇好"智能阅读助手,实现纸媒与数媒的无缝衔接,让读者既能捧卷细读,又能观看视频、进行互 动。 香港市民陈女士打算买给自己的孩子。她说:"这是一本对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很有用的书。老师可 ...
“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在港开幕
Xin Hua Wang· 2025-07-12 07:20
在展览现场,"甲骨文百家姓"互动体验及汉字文创等创意区域,吸引不少市民打卡体验。 7月11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小女孩被甲骨文的视频动画吸引。新华社发(王申 摄) 此次展览以"甲骨千年 见字如面"为主题,通过文化、艺术与科技的创新融合,展示甲骨文的深厚 魅力与现代活力。 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罗淑佩出席活动致辞表示,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 产,这个商周时期的文字系统对汉字的发展影响深远。期望社会各界踊跃参观,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 承。 这是7月11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拍摄的展览现场。新华社发(王申 摄) 展览分为三大展区。第一展区展示了甲骨探源、文字衍化;第二展区展示此次展览策展人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教授陈楠的甲骨文数字艺术及装置;第三展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公众走进甲骨文的世界。 据介绍,展览将持续至7月22日,并设有一系列延伸活动,包括研讨会、讲座、学生及公众导赏, 旨在深化大众对汉字文化根源及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认识。 新华社香港7月11日电(黄茜恬)由香港文联主办的"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11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 开幕。展览是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节目之一。 此次展览由香港文联主办,河南省人 ...
“穿越”三千年 “触摸”甲骨文
He Nan Ri Bao· 2025-07-11 23:20
作为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的重要活动之一,"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于7月11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启幕。在展 厅核心位置,河南日报社联合原力数字科技公司制作的XR沉浸式电影《了不起的甲骨文·王子的荣耀》迎来 首映。 步入光影交错的虚拟世界,玄鸟振翅飞过洹水。香港市民化身"文化的使者",随商王武丁之子孝己进入宏伟 的殿宇。眼前,战车阵列驰骋于原野——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正准备策马扬戈。正在排队等候的香港中华 文化发展联合会主席伍德基感叹:"严肃的甲骨文'活'了起来,香港的文化教育太需要这样的'教材'了。" 强交互性是这部作品"圈粉"的关键之一。观众不仅能"亲手"挑选龟甲,目睹裂纹中浮现的古老占卜预言,还 能"围观"商代"小王子"的"请假条"……香港市民陈女士看到报道后特地前来体验,她说:"非常震撼!尤其是 乘着虚拟小舟荡漾在洹水之上,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太真实了。最后站在'甲骨'上遨游文字宇宙,更是奇 妙。" 7月11日,香港市民在《河南日报》版面墙前驻足阅读。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健 摄 7月11日下午,香港中央图书馆展厅内长队蜿蜒。当8岁的梁柏熙戴上XR头显,手指轻轻点触悬浮的虚拟甲骨 碎片,金光跃动,"河 ...
香江涌动甲骨潮
He Nan Ri Bao· 2025-07-11 23:20
从中原而来的甲骨文带着远古的回响,与东方之珠的高楼大厦、霓虹灯影交相辉映,唤起文明缘起的叩问, 激荡民族自豪的共鸣。 "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开幕式(7月11日摄)。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健 摄 7月11日,"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启幕。这场满怀诚意与匠心的主题展,让甲骨文拂去厚厚 黄土、穿越千年时光,以各式各样的形态鲜活入目。 文化热潮 汉字是所有中国人的故乡 看到"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的预告,香港市民肖娟在开展后第一时间带着儿子任辰瑞来到现场。 "最有意思的是甲骨文姓氏墙。我找到了自己姓氏的甲骨文写法,还帮家人找到了他们的。全世界的文字,汉 字是最棒的。看到甲骨文,就能大概猜到字义,非常特别。"读六年级的任辰瑞说。 "孩子在韩国出生、长大。他从小说不好汉语,曾让我非常焦虑。几年前,我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举家从韩 国搬到了香港。"肖娟说,自己有三个孩子,她时常带他们逛博物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教导他们不能忘记 自己的根。"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让孩子实地接触到古老的汉字,比通过书本和网络更能加深他们对中华文 化的认识和热爱。 三千多年前,殷商先民在龟甲兽骨上刻下的横竖点画,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成 ...
“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在香港启幕
He Nan Ri Bao· 2025-07-11 23:20
7月11日,连日大雨的香港突然转晴,许多香港市民、各地游客纷纷走进香港中央图书馆,开启汉字奇 旅,沐浴文明之光。从黄河到香江,一场跨越1600公里、相距3000多年的文化盛宴在香港精彩启幕。 "一场穿越时空的体验,让人感受到汉字旺盛的生命力。""河南真是遍地文化宝藏,看完展览后迫不及 待地想到河南看一看!"观展后,香港市民和各地游客连连点赞。 展览上,甲骨文还以各式各样的形态与大家相遇。展厅上方,60个《河南日报》"了不起的甲骨文"专题 版面变成蜿蜒飘逸的帷幔,如同奔涌的文化热浪;甲骨文百家姓墙将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对照,大家兴致 勃勃地找寻自己的姓氏,寻根溯源;60余种甲骨文主题文创琳琅满目、设计精美,涵盖明信片、丝巾、 折扇、冰箱贴等,不少观众把这份特别的记忆带回家…… "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指导,中国文学艺术 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河南日报社、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 办,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殷墟博物馆协办。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 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等机构相关负责人,香港文化艺术界、大中小学、研学 ...
甲骨千年 见字如面
He Nan Ri Bao· 2025-07-11 02:16
主要分为汉字发展史、媒体使命、非遗甲骨文摹刻技艺、甲骨文百家姓、甲骨文十二生肖、甲骨文主题视 频、甲骨文文创等内容。 中华民族对于时间的理解,不仅以五年、十年为计,更是以百年、千年为计。甲骨文,跨越三千余年时光, 从中原大地来到东方之珠,开启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对话。 中原,华夏文明的核心发祥地,承载着无数先民的智慧与梦想。甲骨文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我们对中华文 明探源的认知。每一道刻痕,都凝聚着古人对天地宇宙的敬畏、对生活的记录、对未来的祈愿。它不仅是汉 字的源头,更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串联起历史和民族的记忆。 作为"香港中华文化节2025"的重要活动,"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以"甲骨千年见字如面"为主题,以追溯汉字 的前世今生为主线,通过历史、艺术、科技的巧妙融合,进一步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让香港同胞 与世界友人深入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与文化的传承力量,体会中华文化在岁月变 迁中的传承与焕新。 愿每一位观众都能在这场展览中,与历史共鸣,汲文化滋养,聚民族情感。 殷墟是甲骨文的故乡。河南提出"要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中原文旅新名片",河南日报社 将"了不起的甲骨文"作为重 ...
“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首展即将开启 豫港两地全城光影“打Call”
He Nan Ri Bao· 2025-07-08 23:29
千年甲骨文,即将闪耀香江!为预热这场文化盛事,郑州率先点亮全城光影。 7月以来,郑州万达坊"光影双幕"大屏被一张神秘的甲骨文海报点亮,引发市民好奇。与此同时,全城 超1万辆出租车电子屏化身流动宣传窗口,以"万车万屏"之势覆盖大街小巷。 郑州核心交通枢纽同步发力。郑州东站灯箱大屏以及郑州地铁1号线、4号线共10个车站的20余块电子屏 和梯楣屏,齐刷刷亮起"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首展海报。这场全城光影预热,宣告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 盛宴即将开启。 在世界记忆遗产甲骨文的出土地安阳,京港澳安阳服务区内外的广告牌、灯牌也亮起了香港展览海报, 让途经的旅客再次感受到"文字之都"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内涵。 与郑州相隔1000多公里的香港,"了不起的甲骨文"闪亮全城,让香港市民充满期待。香港30个地铁站灯 箱,巴士站、电车站109个LED电子屏,35辆巴士车车体广告,以及网红有轨电车"叮叮车"车体宣传全 面推出。 责任编辑: 王苑 据悉,"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首展将于7月11日至22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行。作为"香港中华文化节 2025"的核心活动,展览以"甲骨千年 见字如面"为主题,将向香港市民及全球访客免费开放,全方 位、沉浸 ...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回眸香江甲骨缘
He Nan Ri Bao· 2025-07-01 23:47
"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首展海报。 7月11日至22日,"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将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办,为香港市民及海内外游客全方位展示甲骨 文的魅力。 沈建华说,网络检索甲骨文字的便捷方法,受到初入门的海内外甲骨学者尤其是书法爱好者的欢迎,被越来 越多人认可和应用。 谈起香港的甲骨学研究,绕不开著名学者饶宗颐。 饶宗颐是国际汉学界的著名学者,在学术上的成就与贡献是多方面的。他1959年出版的《殷代贞卜人物通 考》以贞人(卜官)为纲、以卜事为纬,对全部甲骨刻辞重新校勘,为学术界提供了更为科学准确的资料, 在甲骨文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所著的与甲骨文有关的著作还有《欧美亚所见甲骨录存》《海外甲 骨录遗》,以及结合典籍和金文研究殷商社会和礼制的《殷代日至考》《龟卜象数论》等。1962年,因在甲 骨学方面的杰出贡献,法国法兰西文学院授予他"儒莲奖"。 饶宗颐先生为了甲骨文研究的便利,早年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晚年又主持编撰了《甲骨文通检》。该书是 一部大型的甲骨文分类索引,他于每分册均撰有长篇"前言",阐述与各分册相关的甲骨学问题,每类几乎都 有新的发现和研究心得。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认为,综 ...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守护汉字就是守护文化自信
He Nan Ri Bao· 2025-07-01 23:47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天树。 张健 摄 "'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也可以走向世界,展现甲骨文的象形之美、历史之深。" 30年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接受访问时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不是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 人改变了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 30年后,盛夏的清华大学校园里,76岁的清华大学教授黄天树,背靠家中一整面书墙,缓缓复述了这段 话。"自信非常重要。"黄天树平静且坚定地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守护好汉字,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 信。" "汉字优点很多,我们要有自信" 作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天树一直致力于汉字研究和地下出土古文字研究。他与甲骨 文结下不解之缘,缘于1978年《光明日报》刊发的一篇报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那篇报道的标 题,让时年29岁的黄天树朝着"古文字学的陈景润"目标,笔耕不辍到如今。 世界上自源性的、土生土长的古文字并不多,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等都在历史中湮灭。只有 汉字,从甲骨文一直延续到今天,就像中华文明一样,从未中断。 "要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研究体系" 选择良拓、剔伪删重、缀合残片、分类断代、制作摹本、撰写释文……202 ...
新视野 | 当甲骨文遇见人工智能
Ren Min Ri Bao· 2025-06-13 21:44
在甲骨文数据平台的不断完善中,我们搭建起全球甲骨数字守护技术体系。这个方案就像一张精密的大 网,将甲骨采集、整理、检索、拼接等流程都纳入其中。在甲骨数字化采集现场,多光源摄影设备如同 不知疲倦的眼睛,从不同角度捕捉甲骨的每一处细节;基于表面深度增强的图像合成技术,则像一位技 艺高超的修复师,将原本模糊的契刻痕迹、卜兆裂痕高保真还原。面对一块表面斑驳的甲骨,合成后的 图像竟清晰显现出专家肉眼都难以辨别的微小刻痕,这些细节为研究甲骨字书写顺序和甲骨钻凿甚至占 卜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面向甲骨文的AI摹本生成技术、AI查重技术、AI字形检测技术、微痕成像技术等令人惊叹。以甲骨文 摹本生成技术为例,过去手工临摹甲骨文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容易产生主观误差。如今,算法 模拟人工临摹的过程,能够精确勾勒出每个甲骨文字的形态特征。看着机器快速生成的高精度数字摹 本,我不禁感慨,这不仅解放了人力,更为甲骨文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2024年,"数字甲骨共创中心"成立。今年则对我们更重要,一是开启欧洲甲骨数字回归之旅,二是举 办"AI+甲骨文"邀请赛,全力以赴推出甲骨文大语言模型,联合社会各界一同打造"最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