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

Search documents
新华时评|从“双节”看海外游子的家国情怀
Xin Hua She· 2025-10-10 00:07
伴随《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世界各地的中国使领馆举行升旗仪式,为新中国华诞送上 真挚祝福;全球多地的孔子学院举办各类中秋体验活动,传递中华民族崇尚"团圆和谐"的人文理念 和"千里共婵娟"的文化审美;多国城市举行中秋主题音乐会,慰藉海外华人浓厚的故土情与爱国心……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凝聚起跨越山海的家国情怀。 这份家国情怀,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华文化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从来都密不可 分。无论身在何处,中国人总会以独特方式表达对祖国的认同与眷恋。这样的情感,凝结在"一寸丹心 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诗意乡愁中,流淌在清亮二胡、淡远古筝的悠扬曲调中,激荡在《我的祖 国》《黄河大合唱》的嘹亮歌声中。"故乡的音乐在耳畔回响,久久没有散去。"在观看中国侨联"亲情 中华"艺术团慰侨演出后,在俄罗斯高校执教数十年的黄立良感慨不已。同样欣赏了演出的旅俄留学生 关爱表示,"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愿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 这份家国情怀,在中国发展进步的进程中日渐浓烈。新中国成立76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 导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 ...
多国民众共庆中秋 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10-06 23:06
中秋佳节之际,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中秋活动在全球多国举行,吸引当地民众与华人华侨共同庆祝中国传统佳节,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中秋活动吸引了数万人参加。精彩纷呈的演出、妙趣横生的非遗互动,香气扑鼻的中国美食令当地民众流连忘返。 匈牙利布达佩斯十区副区长 拉得瓦尼:我们知道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这个时候两国人民应该一起吃月饼。尽管中国文化与匈牙利文化不同,但我 们两国民众都彼此敞开心胸,希望了解对方的文化。 4日至5日,一场盛大的中秋游园会活动在英国曼彻斯特举办。人们通过观看文艺表演、品尝月饼、体验书法、漆扇制作等文化活动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学生 恩塔布·查娜:中秋节让我觉得很温馨,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国人穿汉服。我品尝了中国茶,一切都很棒,月饼也非常好吃。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国际合作处长 塞齐帕内·莫科杜韦: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极其多元的社会,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创造力的文明之一。我也很 期待有一天,能亲身到中国参加中秋节庆祝活动。 责编:卢思宇、姚凯红 4日,巴西圣保罗在市中心举办第三届"欢聚中秋"嘉年华文艺活动。中巴两国的表演者们,为当地观众展现了一系列具有中 ...
多国举行庆中秋活动 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10-06 13:58
当地市民:我非常喜欢吃中国菜,除了美食之外,我也想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我刚才看了中国舞蹈,非常优美。 当地市民:最初我知道中秋节是一个象征团结和繁荣的节日,因为当天的月亮是满月,而且还会吃月饼,味道非常好,我还做了月饼。祝大家中秋快乐。 中秋佳节之际,多国举行文艺演出、游园、文化体验活动,吸引当地民众与华人华侨共同庆祝中国传统佳节,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10月4日至5日,一场盛大的中秋游园会活动在英国曼彻斯特举办。人们通过观看文艺表演,品尝月饼,体验书法、漆扇制作等文化活动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 围。 总台记者 杨兢兢:尽管今天的曼彻斯特风雨交加,当地民众参加中秋游园会的热情仍然不减,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品尝中秋美食,还能更好地体验中华传统 文化。 曼彻斯特礼仪市长 格里姆肖:虽然今天下着雨,但你看还是有这么多人来参加活动,不仅仅是中国人,还有很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4日,巴西圣保罗在市中心举办第三届"欢聚中秋"嘉年华文艺活动。中巴各界代表、巴西华侨华人及巴西民众齐聚一堂。中巴两国的表演者们,为当地观众 展现了一系列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演出。舞台下,众多美食摊位分列两侧,并设有中国画、书法、剪纸、中医等体验专区,吸引 ...
“永”字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Xin Hua Wang· 2025-09-28 21:09
活动现场,来自中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青年代表齐聚一堂,以汉字为媒, 展开文化交流。书法爱好者还共同书写了多种字体的"永"字,展现汉字艺术的丰富魅力。 本次活动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海纳百川 共襄文明"为主题,旨 在通过汉字这一文化纽带,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汉字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在文明交流中互学互 鉴、互促互进。 "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自2016年创办以来,到今年已举办九届。 新华社重庆9月28日电(记者吴梦桐、黎华玲)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28日在重庆市永川区 举行,"永"字从9个候选字中脱颖而出,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文系教授黄天树对年度汉字进行了解读。他表示,"永"字形态如 水波荡漾,象征着时间的流动与历史的延续,寓意着中华文化的绵延不绝和持久影响力。"永"字不仅代 表着历史的积淀,还承载着对未来持久合作与友谊的美好期望。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表示,汉字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也是做好国际传播的一个切入点。 本次活动以汉字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为载体,进一步探讨弘扬中华文化,增 ...
从台湾各地祭孔感受中华文化在台根深叶茂
Xin Hua Wang· 2025-09-28 20:10
新华社记者周文其、齐湘辉 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台湾众多孔庙都会举行祭祀大典。今年的这一天,也不例外。 记者参加了台北市孔庙的释奠典礼。约一个半小时内,仪式依据台湾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三献古礼"进行,先后完成启扉、瘗毛血、迎神、进馔、 上香等37道程序。参与典礼的礼生、乐生、佾生中,不少是台北市中小学的学生。他们有的演奏古韵悠长的音乐,有的展现优雅整齐的佾舞队 形,表现出色。 据不完全统计,台湾各地有超过40座大小孔庙。其中,兴建于1666年的台南孔庙是台湾第一座孔庙,被誉为"全台首学"。27日,记者在台南孔庙 看到,释奠典礼前一日,不少人顶着太阳,一丝不苟地清洁器具、洒扫庭院,将典礼现场打扫洁净。 今年的台湾祭孔大典如往常一样,吸引了大批民众观礼。凌晨五点,距离典礼开始还有一小时,台北市孔庙外等候进场的民众已经排起长龙。不 时还有新到的民众询问:"还能不能排队?"工作人员只能抱歉地说:"观礼人数已经满了,不好意思。"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尊崇历史、重视文教,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历史和传统文化,人们可以突出感受到当下台湾社会存在着的矛盾现象:在民间社会,众多百姓对中华历史文化 ...
2025年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南京开赛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9-28 01:04
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秘书长王瑜介绍,2025年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吸引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 马来西亚、缅甸、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她希望通过此次比赛,让参赛者更好地感受中华 文化。 2025年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由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主办,南京市体育局、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江苏省 龙狮运动协会承办。(记者 葛勇) 责编:卢思宇、姚凯红 0:00 9月26日下午,"狮跃金陵·舞动世界"2025年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在南京市秦淮区拉开帷幕。 2025年世界华人狮王争霸赛继续聚焦南狮流派,以其威猛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喜怒哀乐"的神态演 绎,尤其是高桩"采青"等高难度动作,展现出力量与柔韧的极致平衡。 ...
笔墨刀枪,文心长城(新作速评)
Ren Min Ri Bao· 2025-09-22 23: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 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这一重要论断是对中华 文化的深刻总结,更为我们在民族复兴之路上建设文化阵地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着文艺工作者捧出更 多《阵地》这样的新收获。 (作者分别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薪火相传,多少次深陷危亡灾难之时,总有仁人志士挽狂澜于既倒,使古老民族再 获新生。正如鲁迅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央 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电视剧《阵地》,讲述郭沫若、夏衍、田汉等一大批爱国进步文化人士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以笔为枪坚守文化抗战阵地,唤起民众救亡图存意识,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故事。 面对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作品将文化战线的各种力量通过紧张情节、多重线索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 单说当时在桂林生活 ...
新西兰第11届中文周活动落下帷幕
Xin Hua She· 2025-09-16 00:58
新华网惠灵顿9月15日电(记者龙雷、李惠子)新西兰第11届中文周活动日前落下帷幕。 新西兰中文周信托基金主席科赫兰表示,一年一度的中文周有助于推动多元社区建设,促进新西兰在全 球舞台上的交流合作。她鼓励新西兰人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并强调,语言学习对企业和出口商同 样十分重要。 新西兰中文周活动始于2014年,是当地继毛利语言周、太平洋岛国语言周后举办的又一个年度语言周活 动。 责编:李磊、王瑞景 新西兰中文周活动期间,体验中国美食、学习中国功夫和中国书法、民族歌舞欣赏、电影展映等活动吸 引了众多当地民众参与,展现了中华文化魅力。 坎特伯雷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中文沉浸日"系列活动,并前往多所中小学开展中华才艺展演。书法活动 上,体验者选取"恒""德""真"等蕴含中华优秀文化内涵的汉字,专心临摹。麻将体验活动上,同学们踊 跃参与,现场互动热烈。漆扇工作坊里,绚丽多彩的漆扇吸引众多同学驻足体验。茶艺展示环节,参与 者品鉴不同种类的中国茶,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
大陆多部影视剧在台走红 中华文化元素获追捧
Xin Hua She· 2025-09-11 23:51
Core Viewpoint - Recent mainland Chinese dramas have gained popularity in Taiwan, showcasing various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that resonate well with local audiences [1][2]. Group 1: Popularity of Mainland Dramas - Several mainland dramas, such as "Longan's Lychee" and "Jin Yue Ru Ge," have become hits in Taiwan, with viewers praising the depic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1][2]. - The rise of these dramas has led to significant engagement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with dedicated groups for discussing mainland dramas amassing tens of thousands of members [2]. Group 2: Cultural Elements and Audience Engagement - The intricate portray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cluding costumes, food, and rituals, has captivated Taiwanese viewers, leading to a deeper appreci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2]. - Taiwanese audiences are increasingly seeking recommendations for mainland dramas and engaging in discussions about plot developments and character stories on social media [2]. Group 3: Broader Cultural Impact - The success of mainland dramas is part of a larger trend, with Chinese-themed games and films also gaining traction in Taiwan, indicating a growing interest in Chinese culture [3]. - Cultural exchanges, such as the rise of "Guochao" culture in Taiwan, are seen as a bridge for deeper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two sides, countering political narratives that promote "de-Sinicization" [5].
文化中国行丨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 感受诗意和美
Yang Shi Xin Wen Ke Hu Duan· 2025-08-30 05:20
Group 1 - The Qixi Festival, also known as the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oliday celebrated on 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lunar month [2][6] - The festival is rooted in the legend of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er Girl, symbolizing love and longing, and reflects the gentle yet resilient aspects of Chinese culture [4] - Traditionally, women would display fruits and pray to the Weaver Girl for skills in needlework and craftsmanship, hoping to weave a beautiful life [6] Group 2 - The night of Qixi is marked by the meeting of the Cowherd and the Weaver Girl on the Magpie Bridge, representing the power of love and the beauty of ordinary happiness [4][7] - The festival is celebrated with various customs, including lighting lanterns to symbolize hope and guidanc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