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专家详解如何认定“尕日塘秦刻石”为秦代石刻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9-15 23:27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应妮)针对此前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的位于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卓让村扎陵 湖北岸的石刻,中国国家文物局15日在北京召开发布会介绍相关调查研究情况。经审慎研究,将其认定 为秦代石刻,并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尕日塘秦刻石资料照片。 (中国国家文物局供图) 尕日塘秦刻石全文共12行36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从右至左、纵行排列,文字多数清晰可辨,文 字风格属秦篆,保存较完整的文字信息为"皇帝/使五/大夫臣□/將方□/采樂□/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車 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成果,与扎陵湖关联形成文化景观,整体保 存基本完好,文字多数清晰可辨,刻石中年月日俱全,不见于文献记载,是中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 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专家详解如何认定"尕日塘秦刻石"为秦代石刻 据介绍,中国国家文物局指导青海省文物行政部门,已将刻石核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保 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视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管理,并将在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申报遴选中予以重点关注;将以原址 ...
青海发现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 河源石能言 文明迹可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Ren Min Ri Bao· 2025-09-15 22:54
核心阅读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介绍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有关情况。这是我国目前 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秦代刻石为何会在此地 出现?千年石刻为何能保存至今?区域性考古调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随着考古与研究深入,谜底将逐 步揭开。 国家文物局迅速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调集石质文物保护、 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集中科研攻关,两次赴现场调查,获取了刻石本体与赋 存环境等科学数据,组织多学科专家两次召开论证会,多角度论证形成专家意见。邓超介绍:"经审慎 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 刻石所在地海拔超过4300米。文字刻凿壁面总长82厘米,最宽处33厘米,刻字区面积约0.16平方米,距 地面约19厘米。通过信息采集和提取,围绕刻石获取的正射影像图、高清渲染图等揭示:全文共12行36 字,外加合文1字,共37字,保存较完整的文字信息为"皇帝/使五/大夫臣□/將方□/采樂□/陯翳以/卅七年 三月/己卯車到/此翳□/前□可/□百五十/里"。刻石文字具有显著的"因形布字"特点,文字风格 ...
河源石能言 文明迹可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Ren Min Ri Bao· 2025-09-15 22:22
核心阅读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介绍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有关情况。这是我国目前 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秦代刻石为何会在此地 尕日塘秦刻石近景。 陈晓良摄 侯光良团队在现场研究辨认。 段荣蕾摄 扎陵湖畔航拍图。 本报记者 乔 栋摄 出现?千年石刻为何能保存至今?区域性考古调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随着考古与研究深入,谜底将逐 步揭开。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卓让村,扎陵湖北岸尕日塘坡地2号陡坎左下方,一处刻石引发 广泛关注。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介绍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有关情况。 补史之缺,具有重要文物价值 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仝涛发表文章,引发对青海黄河源发现的一处刻石的广泛关 注与讨论。 国家文物局迅速安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工作专班,调集石质文物保护、 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集中科研攻关,两次赴现场调查,获取了刻石本体与赋 存环境等科学数据,组织多学科专家两次召开论证会,多角度论证形成专家意见。邓超介绍:"经审慎 研究,认定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 ...
国家文物局局长:我国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
Xin Jing Bao· 2025-09-10 08:16
Group 1 - The core viewpoint of the articles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in China's museum system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ith a focus on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useums and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surveys [1][2] - The number of registered museums in China has reached 7,046, with an average of one museum for every 200,000 people, and over 91% of these museums are free to the public, attracting nearly 1.5 billion visitors annually [1] - The fourth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census has been completed, with 767,000 registered cultural relics reviewed and over 130,000 new relics discovered, alongside comprehensive surveys of various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1] Group 2 - Financial investments i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have been consistent, with nearly 2,000 key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underway, and over 1,200 preventive protection projects for museum collections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1] - The "Archaeology China" initiative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with over 7,700 archaeological projects approved, leading to important discoveries at sites such as Niuhuangliang, Shijia, Erlitou, and Sanxingdui, establishing a distinctive Chinese archaeological style [1] -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cludes six sites in four countries and 49 joint archaeological projects involving 28 countries, with 537 pieces of lost cultural artifacts successfully returned to China [2]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新发现文物数量超13万处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9-10 07:58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新发现文物数量超13万处 中新网9月10日电 国新办10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 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郭晋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介绍,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76.7万处"三普"登记文物全部完成复查,新发现文物数量超过13万处;完成全国 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古代名碑名刻文物、革命文物资源等调查公布。 文物保护状况全面改善,以文物资源为主干,有力支撑长城、大运河、长江、黄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各级财政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持续投入,近20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有力推进,1200余项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有效实施,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集中连片保护。文物安全形势总体向 好,整治法人违法、 ...
滚动更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新发现文物数量超13万处
(原标题:滚动更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新发现文物数量超13万处) 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文化和旅游部副 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介绍"十四五"时期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要点如下: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60项 位居世界前列 发布会上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捷报频传,北京中轴线、西夏陵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 遗产总数达到60项。"十四五"期间,我国在柬埔寨等4个国家已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涉及28个国 家和地区的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稳步推进;一大批文物进出境精品展览擦亮中国文化遗产"金色名 片";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 花园。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新发现文物数量超13万处 新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文物保护成为不可挑战的国家意志。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初步建立 发布会上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丰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批复实施7700余项主 动性考古发掘和基本建设考古项目,牛河梁、石峁、二里 ...
【省文物局】汉中神仙崖悬棺及巡检司遗址有新发现
Shan Xi Ri Bao· 2025-07-27 23:40
7月25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汉中市普查队在神仙崖悬棺及巡检司 遗址有新的发现。 "四普"中,普查队发现,洞内残存两段直径10厘米、长40厘米的朽木,表面风化呈灰白色,疑似棺 底板。洞壁左上角有一道人工凿痕,长约30厘米、深2厘米,边缘已风化圆钝。洞深1.4米、最高处0.8 米。 西乡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刘春生介绍,古人选择在此开凿山洞,可能因为这里是此前陕南一带 进入四川的一条主要通道。沿神仙崖下方的小道上行不到200米,就可以到达大巴关巡检司遗址。 在大巴关巡检司遗址,普查队发现巡检司旧址一处,宽1.8至2.0米、长约80米古关隘道路遗迹一 段,"清乾隆五十九年捐筑就尸河入川大道四方碑"一通。"四方碑"为花岗岩质,方首方趺,歇山顶碑 帽,帽顶倾覆于旁;碑阳刻有"清道光二年大巴関閤地遵示县正堂革弊告示碑"字样,碑阴刻有"清道光 二年奉府县示碑记"字样。(记者:赵茁轶) 目前,汉中市已对11个县(区)4188处"三普"文物点悉数进行复核,复核率100%。在此基础上, 普查队从1555条线索里筛选出310处新发现,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史 迹等六大类。 汉中 ...
市政府召开第152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等工作
Chang Jiang Ri Bao· 2025-06-14 00:22
Group 1 - The meeting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and implementing Xi Jinping's recent important speech, focusing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and the fourth national cultural relics census [1][2] - The meeting highlighted the need to enhance regional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echanisms, strengthen Wuhan's role as a central city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promot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within the Yangtze River middle reaches urban agglomeration [2] - The fourth national cultural relics census is recognized as a fundamental tas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relics, requiring thorough execu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to ensure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