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Search documents
近200km世界级科学片区 ,它来了!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29 05:46
6月21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联盟正式成立。据报道,该科学联盟将汇聚深莞 两地高校、科研机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跨区域、跨机构、跨学科合作,加强两 地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形成"环巍峨山"科研圈、生活圈和交通圈,打造"双城联动、全域协同"创新共 同体。 光明将迎发展巨变 交通互联互通 会上透露,深莞两市将新建光明科学城至松山湖科学城主干通道,以南光高速北延和光侨路北延(共双 向8车道)双接东莞科学大道(双向6车道),全长约13公里,建成后通行能力达9000车次/小时。 同时,结合两市城市轨道规划,将推进已运营的深圳地铁6号线支线对接东莞1号线,年底即将通车的深 圳13号线北延段对接东莞5号线,建成后两条线路设计运力约3.5万人次/小时。 科创产业汇聚 此外,地铁6号线于2020年开通运营,2023年,包括光明大街在内的"三横两纵"道路正式通车,成为推 动片区快速发展的重要交通动脉;2025年5月1日,深圳科学技术馆正式开馆,成为大湾区顶流;生态、 教育、医疗等全维配套日渐丰富,光明科学城,正以深圳速度开启华丽蝶变之路。 在房地产市场上,2025年1月1日-5月28日,光明区 ...
助力中国科创 逐梦“星辰大海”
Ren Min Ri Bao· 2025-06-09 22:46
5月初,在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国际会展中心,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此举行。 海内外两千多家企业、近两百所高校院所参与,对接金额破千亿元,成为一场创新链对接产业链的盛 会。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安徽科创何以一 再攀登高峰?这离不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贡献。 为了让科研主体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作用,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2016年,中国 开始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使之成为承载国家使命的全国科技创新重要力量。9年间,上海张江、 安徽合肥、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陕西西安等五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后获批建设,在原始创 新、产研转化、招才引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为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如何帮助中国科技创新逐梦"星辰大海"?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以前,这样的技术迭代至少需要3至5年。现在,有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它在半年内就做到了'眼 明手快'。"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顾捷说。公司实验室研发的康复机器人,已在2000多家 医疗机构服务。 谈起 ...
又一个千万人口城市诞生
投资界· 2025-03-15 07:08
来源 | 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民经略 ,作者凯风 国民经略 . 在这里,读懂中国经济、城市和楼市 人口争夺战。 作者 | 凯风 万亿GDP、千万人口,正在成为高能级城市的标配。 日前,安徽省统计局发布数据,合肥常住人口达1000.2万人,相比上年增加1 4 . 9万人, 成为又一个 "双万"城市 。 自此,合肥成为我国 第1 8个千万人口大市 ,也是长三角地区继上海、苏州、杭州之后 的第4个千万人口大市。 合肥何以晋级,谁是下一个千万人口大市? 合肥,何以跻身千万人口俱乐部? 早在十四五规划初期,南京、合肥、长春、昆明纷纷提出20 2 5年跃居千万人口大关的目 标,而先行一步的是合肥。 要知道,作为长三角经济实力相对最弱的省份,合肥所在的安徽一向被视为长三角"后花 园",面临人口外流的巨大压力。 雪上加霜的是,南京以"徽京"之名,杭州以"徽杭"之名,将多个安徽地级市纳入势力范 围,留给省会的空间并不大。 面临重重阻碍,合肥是何以突围的? 合肥第一波人口扩张,来源于三分巢湖带来的直接增量。 我在《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梳理过,过去10多年来,全国共有5个省会完成合并式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