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政治

Search documents
特朗普“死磕”哈佛,美国精英教育陷入“至暗时刻”?
Sou Hu Cai Jing· 2025-06-09 01:31
近期,哈佛大学因一系列争议事件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涉及政治博弈、文化冲突与教育理念的激烈碰撞。这些事件反映出美国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并揭 示出该国在转型期面临的复杂局面。 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的冲突,实质上是一场关于教育自治权与政府监管边界的较量。冲突起源于去年高校内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引发的反犹太争 议,及长期以来围绕种族因素在大学招生政策中的争论。特朗普政府以"保护犹太裔学生权益"及"维护教育公平"为名,对哈佛发起了一系列施压措施,包 括冻结联邦资金、要求整改招生程序和提供国际学生违规信息等。 在这场博弈中,哈佛选择公开反击,将政府的信件与回应整理成超过70页的公开文件,强调学术自由与机构自主。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则以强硬的"非 黑即白"姿态,对不服从的高校施加经济制裁,甚至威胁取消国际学生的招生资格。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治理风格,与哈佛所代表的精英教育体 系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等学校选择妥协,暂时平息了争议,凸显了美国高校在政治压力下的不 同应对策略。 尽管特朗普政府的举措在短期内引发了广泛舆论震动,但在执行层面却面临多重困难。例如,要求哈佛提 ...
为什么"穷人味"是当代社会最隐蔽的歧视?
虎嗅APP· 2025-05-23 13:25
以下文章来源于那个NG ,作者渣渣郡 那个NG . 用关注决定视界|复杂世界的策展人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渣渣郡 题图|Jean-Baptiste Greuze, The Broken Eggs, 1756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在这个时代,根据大众点评进行消费决策,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类的本能。 但一些事例证明,推销香水似乎并不需要费尽心机。比如最有商业头脑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于本月推出的Victory 47古龙水已经受到了 消费者的大量关注。 我们可以通过点评中视频、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在脑海里形成对商品相对具象的想象。但唯独有一种消费例外,那就是香水。 在过去,香水卖得好与坏,全得看香评写得好不好,文笔够不够风骚;现在,即便进入了短视频时代,推销香水也得看文案跟演技——至于 味道,消费者还是全得靠猜。 有一说一,在人类的五感中最难以描述的嗅觉,作用总是被忽视。 人们总认为嗅觉只关乎生活的情调,却很少意识到它对现实政治的影响。 广告词从来不只是推销的技巧,它是一种价值观的宣讲。 在特朗普香水官网 ...
谁说穷人是臭的,富人是香的?
Hu Xiu· 2025-05-22 11:12
在这个时代,根据大众点评进行消费决策,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类的本能。 我们可以通过点评中视频、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在脑海里形成对商品相对具象的想象。但唯独有一种消费例外,那就是香水。 在过去,香水卖得好与坏,全得看香评写得好不好,文笔够不够风骚;现在,即便进入了短视频时代,推销香水也得看文案跟演技——至于味道,消费者还 是全得靠猜。 但一些事例证明,推销香水似乎并不需要费尽心机。比如最有商业头脑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于本月推出的Victory 47古龙水已经受到了消费者的大量关 注。 有一说一,在人类的五感中最难以描述的嗅觉,作用总是被忽视。 人们总认为嗅觉只关乎生活的情调,却很少意识到它对现实政治的影响。 广告词从来不只是推销的技巧,它是一种价值观的宣讲。 在特朗普香水官网上,所有香水被强调的风格关键词都是:力量、权力、精致和胜利,他们声称这些灵感来自"特朗普总统的历史性胜利",是献给永不退缩 爱国者的持久香氛。 不过,他的产品在香评网站Fragrantica的评分上却得到了一切反面的评价:昂贵、留香短、女性化、味道阴柔。 "我猜这款香水喷起来一点也不阳刚,更会是气若游丝,就像加班工作的加油站员工的味道,我相信他 ...
男导演能拍好女性作品吗?
Hu Xiu· 2025-05-18 03:27
在身份政治愈演愈烈的当下,我们如何理解文艺创作中的"身份",它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生 活? 为何女性叙事由男性书写 王鹏凯:我先简单复述一下《卿本著者》事件的争议。有读者认为译者将一些原文里相对中性的词汇译 得有男凝色彩,比如将"adolescence"(青春期)、"puberty"(青春期)"译为"妙龄"、"含苞待 放","malleable"(易受影响的)译为"调教"等。但随后也有读者认为,这种处理是为了符合上下文语 境,此处原本就是在写中国古代父权逻辑中女性角色物化与驯化。还有读者则表示,这一问题在其它翻 译类作品中亦有体现,比如"old maid"经常被翻译成"老处女",女性被称为"骚货"。我回想了一下,过 去的确有不少重要的女性主义作品是由男译者翻译的,但这件事在当下成为了被争论的议题,这其中是 否揭示了社会心态的转变?文艺创作是否真的与性别有关? 徐鲁青:我觉得关键还要看角色形象是什么样的,假如作品中的男性角色本身就不尊重女性,那可 能"骚货""调教"就是本意。一个作家是不是一定要亲身经历某种身份或是某种真实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呢?要是我们要求每个身份都对应的话,那奇幻小说和科幻小说根本没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