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逃离北上广
icon
Search documents
想换城市的年轻人,第一步怎么走?
Hu Xiu· 2025-07-06 02:0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卢楠,编辑:詹腾宇,题图来自:AI生成 离开上海的前夜,她回想着努力打拼的8年,眼眶有些湿润。 几天后,她回到出生的江南小镇,父母摆出流水席,为她庆祝"三十大寿",红包密密匝匝铺 了满桌。回想往年在上海过生日时,情形则截然不同:一碗没滋没味的长寿面,一块小蛋 糕,带着加班的疲惫,没人记得。 她短暂地感动,还是掏出手机,开始向闺蜜吐槽小镇咖啡馆里用速溶咖啡冒充的拿铁,以及 天天把人情往来挂在嘴边的相亲对象。 这是电视剧《三十而已》中女主角王漫妮经历的"后沪漂"人生。电视剧开播于2020年,彼时"逃离北上 广"已伴随着一起营销事件深入人心,"女子图鉴"系列剧集仍有热度,而"内卷""躺平"叙事尚在酝酿 中。观念交锋之下,王漫妮的抽身而出被刻画得拧巴。 相比之下,关于选择城市,这届年轻人似乎不再纠结。一方面,独属于"北上广深"的滤镜在消散,高房 价、强竞争,使"为机会苟住"的成本日益增加;另一方面,无论是"鹤岗3万元买房"还是"大厂裸辞,义 乌创业",拜经济、资源、信息落差与政策红利所赐,中国广袤土地上一度面目模糊的小城们开始由"中 转站"升格为"任意 ...
大城市留不住人了?年轻人纷纷选择回乡,专家:都回去谁搞城市化
Sou Hu Cai Jing· 2025-07-05 00:05
曾经,"逃离北上广"是互联网上炙手可热的词汇,无数背井离乡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在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住房压力下苦苦挣扎。 十几年后,一个更大胆的 潮流涌现——"离开城市,回乡盖楼"! 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理性计算后的选择。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即使倾尽全力,也往往只能支付一套高层住宅的首付。同样的资金,在农村却能建造一栋带花园的舒适洋楼。如今的农村早已今非 昔比,村村通公路,家家有水电,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与几十年前泥泞的土路判若云泥。 这种生活与城市残酷的内卷竞争相比,无疑更具吸引力,尽管一 些专家对此持保留意见。 此外,农村的致富途径也远不止种地和餐饮服务。 农产品电商、乡村旅游、农村生活自媒体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选择。 与城市高 压的工作环境和加班文化相比,农村的生活节奏更加轻松自在。 年轻人为何纷纷"弃城回村"?这是否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逃离北上广"的呼声,本质上是高房价的抗议。在国人心目中,房子不仅仅是居住场所,更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归属感的象征。 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一 方天地,是许多人的梦想。然而,残酷的现实是,许多年轻人背负着巨额房 ...
卢克文:一线城市大厂失业中年人,卖掉房产,到二三线城市生活!
Sou Hu Cai Jing· 2025-05-26 13:31
今天看到卢克文上个月发的一条消息,说是建议在一线城市大厂上班,买了房有了娃,每月收入刚够生 活的家庭,如果中年突然失业了,建议赶快卖掉一线的房子,到二三线城市生活。 他的观点是:一线城市每个月支出3-5万,失业后很难维持,应该立刻想办法卖掉房子,到生活成本更低 的二三线城市生活。 他的观点也对,但不适用于所有在一线城市大厂工作的家庭。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一、逃离北上广,口号已经喊了好多年 即使没有面临失业,也有不少家庭在犹豫着要不要离开一线城市,回到压力更小的二三线,甚至三四线 城市生活。 原因无非是房价高,生活成本高,怕年龄一大,收入不能覆盖成本,或者想要更加舒适的生活。 所以才有了"逃离北上广"这样的口号。 那么,有没有人逃离成功呢?肯定是有的。 我自己的同事,就有两个几年前拖家带口回到老家省会城市,买房置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卢克文的帖子下面,也有人晒出了自己的经历。 这位十年前就离开广州回到四线城市,年收入45万,房贷才3425,确实是太爽了啊! 二三四线城市的最大优势,就体现在房价上。 与一线城市动辄四五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房价相比,二三线城市只需要一两百万甚至更少,就可以拥有 一套面积更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