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发展
Search documents
“我的铁路风景”文学征文 | 枕木上的年轮
Xin Hua Wang· 2025-10-05 03:17
晨雾未散时,我总爱站在泰山站的天桥上看铁轨。那些泛着冷光的钢轨向远方延伸,像被风吹直的绸 带,消失在青灰色的剪影里。站台上方"泰山站"三个红字还亮着,和祖父制服上的路徽是同一种颜色。 曾曾祖父的铜烟斗至今收在樟木箱里,烟嘴残留着百年焦油。1920年他参与修建津浦铁路时,铁轨要二 十四人抬,道钉是抡圆了膀子一颗颗砸进去的。老照片里的钢轨旁堆着花岗岩,那些开山采石的痕迹, 后来都变成了泰山脚下蜿蜒的玉带。 曾祖父的玻璃信号灯我一直珍藏着,铜质灯座已生出孔雀绿的铜锈。20世纪70年代他提着这盏灯在张夏 站值班,煤油火苗在寒夜里跳成橘色星星。父亲说那时的列车员要钻到车底敲击轮轴,靠声音判断零件 是否松动,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里藏着蒸汽时代的密码。 祖父的春运故事总在除夕夜飘满茶香。20世纪90年代绿皮车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他得踩着座椅靠背从人 潮里挤过去送开水。有年大雪封路,他在滞留的列车上给乘客分了自家带的煎饼,车窗外纷纷扬扬的雪 花和热气腾腾的大碗茶,成了异乡人记忆里的年味。 现在我坐在复兴号里看电子屏上车速跳到350km/h,青檀树在窗外连成流动的绿瀑。乘务员推着智能餐 车经过,玻璃幕墙外闪过曲阜孔庙的金色鸱吻。包里 ...
纸质票退场后 再忆我与火车的故事
Yang Guang Wang· 2025-10-01 02:03
Core Points - The transition from paper tickets to electronic invoices officially began on October 1, marking the end of an era for physical train tickets in China [1] - The shift to digital ticketing is seen as a significant advancement in technology, making travel more convenient for the public [2] Group 1: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 Paper train tickets have served as important mementos, capturing personal memories and historical mo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ailway system [1][5] - Collectors and railway workers reflect on the emotional connections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paper tickets, which document family journeys and milestones in railway history [5][8] Group 2: Personal Stories - Individuals share personal anecdote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with train travel and the sentimental value of their ticket collections, highlighting the cultural impact of railways on their lives [7][11] - The stories illustrate how train tickets have been part of family traditions and personal growth, symbolizing broader themes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7][9][11] Group 3: Future Outlook - The move to electronic tickets is viewed as a necessary step in the digital age, with expectations that future generations will view these paper tickets as historical artifacts [8][11] - The railway industry is poised for continued growth and modernization, with a focus on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at enhance passenger experience [2][11]
从有形到无形 火车票蝶变见证中国铁路发展
Ren Min Wang· 2025-09-29 13:43
1995年春晚小品《有事您说话》中,军大衣、小马扎与一张火车票的画面,定格了几代国人的出行记 忆。那方寸之间的票据,不仅承载着家庭聚散的温情,更寄托着人们对诗与远方的向往。 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对10月1日起乘车的旅客,不再提 供纸质报销凭证,继续提供"行程信息提示单"打印服务,同时增加线下电子发票申请渠道和购票(代 办)人开具服务,为老年人、脱网人群等旅客获取电子发票提供便利。 火车票的变迁,是中国铁路发展的缩影,更是民族复兴之路的生动注脚。 而今,时光荏苒三十载,2025年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客运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 证,这意味着拥有百年历史的纸质火车票,即将在中华大地完成"有形"到"无形"的涅槃,成为镌刻时代 印记的历史符号。 中国铁路的起点,始于1881年唐胥铁路的通车,那9.67公里的标准轨距铁路线路,点燃了交通强国的梦 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为硬板式,尺寸为57×25毫米,票面印有盲文。火车有快车、 慢车之分,快车车票票面印有一条红线,特快车车票票面印有两条红线。 1997年,中国铁路大提速与计算机售票时代同步开启,热转 ...
越南加快推进老街—河内—海防铁路项目
Shang Wu Bu Wang Zhan· 2025-05-06 07:02
征地被视为一项重点政治任务,需要动员整个政治系统共同参与,集中宣传引导群众,确保重新安置后 的居住条件不低于原有水平,同时提供生计支持与就业机会。政府总理要求项目相关省(市)人民委员 会主席尽快成立由省(市)委书记担任主任的征地拆迁工作指导委员会,务必在2025年5月5日前成立, 并与建设部和项目管理单位密切配合,接收相关资料并立即开展补偿安置工作,推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 编制,确保在2025年8月前完成补偿安置工作。 《越通社》5月1日报道,4月30日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签发《关于加快老街—河内—海防铁路线路项目 实施进度的通知》(54/C -TTg)。 越共十三大决议、中央政治局2023年2月28日发布的第49号结论(49-KL/TW)以及各项交通运输发展规 划均明确指出,铁路是优先投资发展的交通方式之一。铁路系统的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区域连接 和促进越南融入国际一体化进程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在2024年2月23日发布的第72号结论(72- KL/TW)中,中央政治局也要求"优先投入资源,建成老街—河内—海防铁路线路"等。 为确保项目在2025年按期动工,政府总理要求建设部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与河内、老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