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铁路建设
icon
Search documents
深江铁路首座转体桥完成转体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10-10 11:55
转体过程中,项目团队创新运用5G技术,构建基于BIM与数字孪生的动态智能监控平台,实时监测转 体角速度、线速度等关键控制参数以及梁体姿态、标高和转动系统关键部位应力,实现"数字化调控", 转体精度误差小于0.5度,较传统工艺减少30%后期调整工作量,为安全平稳转体提供数据支撑。 中新网江门10月10日电 (郭军 黄诗伟)10月10日凌晨,经过30分钟空中旋转,由中铁二十五局承建的深 (圳)江(门)铁路广中江特大桥跨广珠货运铁路单体T构成功转体,标志深江铁路全线首座转体桥施工完 成。 10月10日,广东江门,深江铁路广中江特大桥跨广珠货运铁路单体T构成功转体。图为转体施工进行 中。中铁二十五局 供图 深江铁路北起深圳西丽站,南至江门站,正线全长约116公里,其中深圳西丽至广州南沙段设计时速200 公里,广州南沙至江门段设计时速250公里。中铁二十五局承担了深江铁路12标13.41公里正线、545孔 箱梁制、运、架以及全线铺轨等施工任务。 据中铁二十五局现场负责人石炬介绍,此次转体施工地处深江铁路控制性工程——广中江特大桥跨虎跳 门桥段,该桥段长13.41公里,其337号至339号墩上跨广珠货运铁路T构转体桥重达 ...
合武高铁安徽段首座隧道贯通
Xin Hua She· 2025-10-10 08:01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记者10日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由中铁二十一局承建的合武高铁 大竹园隧道顺利贯通,成为合武高铁安徽段首座贯通的隧道,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据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大竹园隧道地处大别山腹地,全长约675米,为单洞双线 高铁隧道,设计时速350公里。工程建设面临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等风险。为此,施工团队综合 运用隧道地质预报系统,动态调整支护参数,为隧道安全高效贯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合肥至武汉高速铁路全长约36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 组成部分。 ...
30.2度精准转身!深江铁路万吨桥梁“空中转身”成功
Yang Shi Xin Wen· 2025-10-10 06:14
10月10日凌晨,经过30分钟空中旋转,深江铁路广中江特大桥跨广珠货运铁路单体T构成功转体,标志深江铁路全线首座转体桥施工完成。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江铁路建成后将实现深圳前海自贸片区与广州南沙自贸片区半小时高铁互联互通。未来,深江铁路将与 广深港高铁、深茂铁路等线路互联互通,成为推动珠三角西翼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通道"。 (总台记者 魏星 秦芊茗) 深江铁路北起深圳西丽站,南至江门站,正线全长约116公里,其中深圳西丽至广州南沙段设计时速200公里,广州南沙至江门段设计时速250公里。 据介绍,此次转体施工地处深江铁路控制性工程——广中江特大桥跨虎跳门桥段,该桥段长13.41公里, T构转体桥重达11216吨、跨度160米。项目采用转 体法施工,首先平行于既有铁路浇筑梁体,再通过转体系统,将梁体顺时针旋转30.2度,完成转体对接。 ...
跨越白山黑水 树起全新标杆
Liao Ning Ri Bao· 2025-10-10 00:59
日前,沈阳至佳木斯高速铁路沈阳至白河段正式开通运营,东北高铁网完成历史性合龙,白山黑水间再添一条助力振兴的高效通道。随着钢铁巨龙的穿 行,东北东部长期的交通阻隔被打破;"点线面"的联动效应,唤醒了区域发展的沉睡动能。 而赋予这条钢铁巨龙奔腾力量的,正是4年多来在高寒林海、江河雪原奋战不已的建设者。沈白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7 月全线开工建设以来,数十家参建单位及万余名工程建设者克服地质构造复杂、极寒天气条件恶劣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严格诸多困难和严峻考验,以技术 创新和智能建造为引领,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在多个环节实现突破。 他们用坚韧与勇敢,推动沈白高铁提前3个月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他们用智慧与创新,贡献多个铁路建设领域的"开创性成果";他们的实践和成效,让 沈白高铁智能化建造经验被国铁集团列为"高寒高铁智能化建造的新标杆"。 攻坚克难啃下"头号硬骨头" "这绝非普通的交通干线,每米轨道的铺设都展示了中国基建的实力答卷",沈白高铁首发列车上,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沈佳高铁沈白段项目总工程师刘伟 在介绍建设的难度时,几度感慨:"沈白高铁穿越长白山支脉11条断裂带,跨越辽河、松花江、鸭绿江三大 ...
“钢铁丝路”带来中塞发展新机遇
Jing Ji Ri Bao· 2025-10-09 22:02
10月3日,匈塞铁路诺维萨德至苏博蒂察段(以下简称"诺苏段")顺利开通运营。至此,继2022年3月贝 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段(以下简称"贝诺段")率先投运之后,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正式全线贯通。这不 仅标志着巴尔干地区正式进入高速铁路时代,也意味着"一带一路"合作在中东欧地区结出又一丰硕成 果。 匈塞铁路是中匈塞三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欧洲发展战略深度对接的重大项目,是中国与中东欧国 家合作的旗舰项目,其北起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南至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为客货共线、双线电 气化铁路,线路全长341.7公里。其中,塞尔维亚境内长183.1公里,设计最高时速200公里;匈牙利境内 长158.6公里,设计最高时速160公里。项目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 牵头,联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中方联营体,以设计—采购—施工(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承建。 这条"钢铁丝路"不仅连接起两国重要城市,更连接起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愿景与未来。 作为中国高铁进入欧洲的"第一单",匈塞铁路必须通过欧方多项技术考验。经过中方团队不懈努力,贝 诺段铁路率先获得德国铁路和塞尔维亚国家技术委员会的联合验收。2 ...
八年终圆梦——匈塞铁路塞段建设把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带到欧洲
Xin Hua Wang· 2025-10-09 09:28
通过反复的技术研讨、细节论证甚至实地验算,中国团队用过硬的技术实力最终说服了塞方。"他们最 终表示信服,认为中国的方案是更优的选择。"齐丰然说,这增强了团队推动更多中国智慧落地的信 心。 巴诺维奇说,维尔巴斯特大桥的建设令他印象深刻,特别是大桥使用了中国生产的钢材。"我当时去中 国参观大型钢厂、了解相关生产技术。我们所有去过中国的工程师都对中国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印象 深刻。" "我们是肩负着责任和使命来的,"回顾过去2000多个日夜,匈塞铁路塞段项目负责人齐丰然感慨万千。 齐丰然坦言,如何让成熟的中国高铁建设管理经验与欧洲的标准和体系有效对接,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关 键之一。中方创造性地建立多层级会议协调机制,畅通与塞政府、业主、监理及各合作方的沟通,帮助 当地合作企业共同成长。 塞尔维亚籍总工程师米兰·巴诺维奇加入塞段项目建设已有7年多。他表示,项目推进过程中,熟悉当地 有关规定是比较大的挑战,"经过多次会议和沟通,我们最终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据齐丰然介绍,匈塞铁路采用的是欧洲技术标准,但在关键工程的技术方案制定中,中国铁路建设智慧 与经验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方案得到各方信服。 以塞段全线中的特大桥梁— ...
广东省多个重大项目跑出建设“加速度”
Zhong Guo Fa Zhan Wang· 2025-10-09 08:30
今年底建成后,广州中心城区至湛江通行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承担连接珠三角与粤西的重要作用, 助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 在汕头,9月25日,随着牵引车将一对500米长钢轨稳稳铺设在汕头湾海底隧道左线无砟轨道板上,汕汕 高铁汕头南至汕头段正式进入铺轨施工阶段,为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汕汕高铁是国 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重要组成部分,全线通车后,运输能力将从目前日均24对列车提升至50对 以上。在未来,汕汕高铁将与在建的漳汕高铁连接,进一步提升珠三角、海西、长三角等经济区间的南 北向客运能力。 9月29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长(春)深(圳)高速扩建工程新层大桥上跨京九铁路连续 梁主跨顺利合龙,标志着工程全线桥梁主体工程完工,目前长深高速扩建工程全线已全面转入桥面系、 路面及附属施工阶段,向全线通车发起最后冲刺。 中国发展网讯 石培璋 黄思程 记者罗勉从广东省有关方面了解到,国庆前夕,广东省多个重大项目迎来 关键突破,跑出建设"加速度"。 广湛高铁佛山站站房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汕汕高铁汕头南至汕头段启动铺轨、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 区)一期一标段工程顺利封顶…… 近日,广州白云站开通运营一 ...
中国铁建攻克复杂地质难题 助力大湾区城际铁路“连线成网”
"广州东环城际铁路(番禺-白云机场北)需穿越多种复杂地层及城市核心区,施工难度高,被誉为'地 下穿针'。"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高压线交错、建筑密集、水文复杂等多重挑战,项目建设团队积极开 展多项技术攻坚。 其中,帽峰山站是全线体量最大、结构最复杂且与220KV高压线平行重叠距离最近的地下双层明挖车 站。项目建设团队创新研制"侧墙中板一体式衬砌台车",实现侧墙与中层板混凝土同步浇筑,将单次浇 筑周期从7天压缩至两天,效率提升3.5倍;岑村站场地极窄、交通忙,为此项目建设团队通过"半盖挖 +跳仓法"等精细化协同施工,建成324米地下车站,实现道路不断、居民不扰、管线不爆目标。 在龙大、智龙盾构区间,项目建设团队累计开仓392次零失误,突破9.6公里花岗岩区,实现建筑零沉 降、隧道零渗漏。采用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将隧道划分为上下同步作业区间,实现运渣进料与仰拱施 工并行,成功完成断面超800平方米、深达65米的超深盾构竖井,创造了国内超深盾构竖井施工新纪 录。 此外,项目建设团队首次应用9米级双模盾构,实现软硬交替地层的高效掘进。设计团队创新提出基于 气动效应的城际铁路隧道净空断面标准,并构建"站隧一体"防灾体系, ...
【环球财经】坦桑尼亚首个米轨铁路混凝土轨枕厂正式建成
Xin Hua Cai Jing· 2025-10-08 20:39
新华财经达累斯萨拉姆10月7日电(记者华洪立)由中国土木承建的坦桑尼亚中央线米轨铁路轨枕厂近 期顺利建成,即将全面投产。该轨枕厂占地4万平方米,建成一条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生产线,设计日产 量可达2400根,并配套10万根轨枕存储能力,可充分满足大规模铁路施工的连续供应需求。 中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该国首个米轨混凝土轨枕厂,项目的落成不仅填补了坦轨枕本地化生产 的空白,更以"中国方案"推动米轨铁路升级改造加快实施,助力提升坦桑尼亚铁路基础设施自主化和现 代化水平。 生产线涵盖张拉、蒸养、脱模等全流程关键工序,严格对标国际铁路工程标准,并通过高自动化控制系 统实现从原料配比到成品检测的精准管控,确保每一根轨枕均契合坦桑尼亚米轨铁路的运营特性,为铁 路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夯实质量根基。 据悉,该轨枕厂是中国土木推动坦中央线米轨铁路由钢枕向预应力混凝土轨枕转型的重要举措。长期以 来,坦桑尼亚米轨铁路普遍使用钢制轨枕,且高度依赖进口,不仅采购成本高、运输周期长,还常常受 到国际供应链波动影响,难以保障铁路修复改造与日常养护的连续性,成为制约铁路发展的供应链瓶 颈。为打破这一困境,中国土木提出并实施轨枕转型的"中国方案 ...
完善出海服务体系 护航央国企高效出海
完善出海服务体系 护航央国企高效出海 □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徐策 中国经济信息网 张浩然 □ 央国企作为企业出海的"开拓者"和核心力量,其加速出海承载着服务强国建设、保障产业安全、提升 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使命。央国企凭借其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和政策资源禀赋,不仅要当好出海的"开拓 者",更要承担起"战略护航者"与"规则引领者"的关键角色 □ 央国企加速出海具备多层次、系统性优势。这些优势既源于国家层面构建的全方位政策支撑体系,又 根植于企业自身积淀的核心能力,并体现在出海模式的持续迭代升级。三者之间相互衔接、协同发力, 为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增强整体竞争力、参与规则制定与治理提供坚实支撑 □ 鉴于央国企出海的战略紧迫性、风险挑战与高质量发展诉求,构建系统性、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与综合 服务体系成为关键。应重点完善出海发展战略规划与协同机制、全方面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建立全面综 合服务体系,以破解央国企出海瓶颈、提升全球竞争力。通过发挥其产业引领和规则先行作用,带动中 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形成整体竞争力,最终为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在当前全球化格局深度重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