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融合

Search documents
山东千万资金助力文艺精品创作孵化
Qi Lu Wan Bao· 2025-07-04 21:09
培育齐鲁文化大模型等 7月4日,山东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举行,解读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系列政策。山东 创新文旅数据平台开发利用,用好齐鲁文化大模型等现有平台,提升数据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文旅领域 人工智能数据平台,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大模型产品。 记者范佳济南报道 "好苗子"创作项目给予 10万元至100万元扶持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委宣传部会同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文化和旅 游厅等部门、单位联合印发了《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 策措施》),从项目建设、市场主体、人才培育、金融服务、优化生态等方面,创新推出5个方面、23条政 策措施。 其中,支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文化项目建设方面,明确了聚焦文化科技研发、文化智能装备、文化应用 场景、文化传播创新、文化文艺创新、文化数据利用、文化大模型、文物保护创新等重点方向布局重大 项目。比如,对符合条件的文化科技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后补助,对省内符合条件的原创性文化技术类、应 用类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元宇宙"名品""名景"给予资金奖励等。 《山东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
5方面23条!山东发布政策措施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7-04 03:34
一是支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文化项目建设。包括8项措施,明确了聚焦文化科技研发、文化智能装 备、文化应用场景、文化传播创新、文化文艺创新、文化数据利用、文化大模型、文物保护创新等重点 方向布局重大项目。比如,对符合条件的文化科技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后补助,对省内符合条件的原创性 文化技术类、应用类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元宇宙"名品""名景"给予资金奖励,对我省 企业出品并在国内主要视频网站上线播出,订购分账金额达到规定条件的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 片给予资金奖励等。 二是做强文化和科技融合市场主体。包括支持文化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布局建设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平 台、推动文化数据资源交易应用、支持文化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5项措施。其中,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制 造业企业进行奖补,对新升级且符合条件的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平台给予经费支持,对文化科技平台和企 业打造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给予奖补。 三是培育文化科技融合型、复合型人才。包括加快引育文化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团队、强化省属 文化企业和事业单位人才政策激励等5项措施。比如,支持通过项目合作、顾问指导、兼职挂职等柔性 引进高层次人才,对文化科技人才提供医疗保健、 ...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等事项
Da Zhong Ri Bao· 2025-06-21 01:04
6月20日上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审议有关工 作事项。 会议审议了《关于推动国际航空货运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要支持济南、青岛机场协 同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发展航空维修等产业,促进航空货运与临空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口岸通关便 利化水平。 会议审议了《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丰厚优势,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协同创新,守正创新推出更多文化"两创"标志性成果,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记者 赵洪杰 李子路 刘兵) 会议强调,要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牢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全面排查自然保护区管理、 生态红线管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要举一反三提升生态环 境治理水平,扎实做好跟进督促、成果巩固、建章立制等工作。要全面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 整改,推动工作有力有序进行。 会议审议了《省委统战工作责任清单》《省委常委会成员统战工作职责清单》,指出省委常委会要 切实扛牢统战工作责任,常委同 ...
文化科技蓝皮书:北京文化科技融合指数名列前茅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5-29 09:12
Core Insights - The "Cultural Technology Blue Book: Beijing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2023-2024)" indicates that Beijing ranks first in the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dex among ten provinces and cities, showcasing its leading position nationwide [1][3]. Group 1: Economic Performance - In 2024, cultural new economy enterprises in Beijing achieved a revenue of 1,590.69 billion yuan, accounting for over 70% of the city's cultural enterprise revenue [3]. - Beijing has 16 national-level cultural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s, the highest number in the country [3]. Group 2: Development Index - The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dex for Beijing reached 202.5 in 2021, an increase of 43.1 from the previous year and a rise of 102.5 from the 2014 baseline [3]. - The indices for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areas such as foundation, output, and environment have shown steady growth, indicating continuous advancement [3]. Group 3: Comparative Advantage - Beijing's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foundation is strong, with leading positions in R&D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funding intensity, as well as annu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funding [3][4]. - The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utput in Beijing significantly surpasses that of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3]. Group 4: Workforce Efficiency - Beijing ranks first in labor productivity among large-scale cultural-related industries, reflec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highly skilled and efficient professionals [4]. -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models, and tools contributes to the highest level of labor productivity returns in the cultural industry [4]. Group 5: Future Recommendations - The blue book suggests that Beijing should continue to enhance its social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while providing more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space for high-end cultural manufactur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apital's cultural industry [4].
文化+科技撬动大市场 小众赛道商机无限
Shen Zhen Shang Bao· 2025-05-25 22:56
文博会上,多家企业展示了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如自动剪辑视频、生成旅行日志等功能,用户仅需 输入文案,系统即可智能匹配画面并完成剪辑,大幅提升内容创作效率。这类技术可应用于AI旅拍场 景,为游客提供"一键生成旅行大片"的服务。 小鸟看看科技推出的PICO混合现实一体机,已应用于敦煌莫高窟等文旅场景。游客通过VR设备可沉浸 式体验历史场景,并与虚拟导游互动。 文博会首次开设的"创意工坊实践体验区",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参与木雕、珐琅等非遗制作。这些"小 众即大众"的赛道,正通过细分领域的创新,深度融合科技与文化,重构消费场景与产业生态,为消费 者提供更多元选择。 【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吴蕾)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深圳文博会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与前沿 科技的碰撞,更展现了新赛道上孵化出的多元商机。从指尖艺术到虚拟世界、从非遗活化到消费场景重 构,这些细分领域的探索正以"文化+科技"为支点,撬动百亿级市场。 文博会上,来自江苏东海县的手工穿戴甲成为焦点,在江苏展区高达4米的裸眼3D展陈中,穿戴甲是其 中的"主角"之一。"这款穿戴甲的灵感来源于《清明上河图》,采用微雕技法,在甲片上绘制出汴京盛 景。"现场工作人员 ...
文化科技融合评估框架:如何判断一个技术是否真正适合应用到文化项目?
3 6 Ke· 2025-05-14 00:31
本文提出五大维度评估框架和六步评估法,旨在帮助文化项目的决策者、创业者和从业者更科学地评估技术应用的适用性,避免盲目跟风或资源浪费。 一、技术与文化:看似简单的融合背后是深刻的矛盾 当我们谈论技术与文化的融合时,很容易陷入两种极端:一种是技术至上主义,认为先进技术必然能提升文化体验;另一种是文化保守主义,认为技术会 破坏文化的纯粹性。然而,现实远比这两种观点复杂。 如何判断一个科技技术是否真正适合应用到某个文化领域的具体项目上?这不仅关乎投资回报,更关系到文化传承与创新。三川汇文化科技提 出一个多维度的技术评估框架,包括五大核心维度(文化价值维度、用户体验维度、技术可行性维度、经济可持续性维度、社会影响维度), 以及一个实用的六步评估框架,帮助决策者系统性地评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适用性。 如何判断一个科技技术是否真正适合应用到某个文化领域的具体项目上? 这不仅关乎投资回报,更关系到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川汇文化科技认为:技术与文化融合的最大挑战,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 文化内涵的表达。 技术再先进,如果不能准确传递文化价值,就会流于形 式。 这在实践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虽然AI能够生成戏曲的唱词和旋律,但往往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