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科技融合

Search documents
全省完成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达128家
Si Chuan Ri Bao· 2025-07-06 01:19
●优化重整中,有的进行了资源整合,合并成一个新的实验室;有的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未来产业 方向,适时调整研究方向;有的通过调整依托单位,夯实在科研领域、产业领域的先发优势 7月4日,记者从四川省科学技术厅获悉,121家实验室进入优化重整后的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序列, 这意味着省重点实验室完成优化重整。同时,科技厅坚持边重整边新建,在人工智能、深地科学、文化 科技融合等新兴和优势领域新建7家实验室。目前,全省共有省重点实验室128家。 省重点实验室于2003年启动建设,与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天府实验室共同构成具有四川 特色的实验室体系。据科技厅统计,截至2023年,省重点实验室有137家,是我省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 技术创新的策源地、创新要素汇聚地。但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实验室存在和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运 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2023年,四川开展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工作,按领域、分批、分步推进 137家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 优化重整中,有的进行了资源整合,合并成一个新的实验室。比如,川茶资源利用与质量检测四川 省重点实验室,就由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茶叶标准与检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合并而成。该 实验 ...
山东千万资金助力文艺精品创作孵化
Qi Lu Wan Bao· 2025-07-04 21:09
培育齐鲁文化大模型等 7月4日,山东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举行,解读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系列政策。山东 创新文旅数据平台开发利用,用好齐鲁文化大模型等现有平台,提升数据服务能力。高标准建设文旅领域 人工智能数据平台,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大模型产品。 记者范佳济南报道 "好苗子"创作项目给予 10万元至100万元扶持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委宣传部会同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文化和旅 游厅等部门、单位联合印发了《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 策措施》),从项目建设、市场主体、人才培育、金融服务、优化生态等方面,创新推出5个方面、23条政 策措施。 其中,支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文化项目建设方面,明确了聚焦文化科技研发、文化智能装备、文化应用 场景、文化传播创新、文化文艺创新、文化数据利用、文化大模型、文物保护创新等重点方向布局重大 项目。比如,对符合条件的文化科技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后补助,对省内符合条件的原创性文化技术类、应 用类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元宇宙"名品""名景"给予资金奖励等。 《山东省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
山东:用好齐鲁文化大模型等现有平台,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大模型产品
Qi Lu Wan Bao Wang· 2025-07-04 03:2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范佳 推动文化科技平台提质增效方面,一是发挥青岛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沉浸式体验内容生成技术创新中心的引领示范效应,通过技术 共享、产学研合作,全方位激发文化科技项目创新活力。二是重点支持先进光场显示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15家省级文旅重点 实验室建设,完善科研设施与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前沿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阵地。三是加大"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省水下考古 研究中心"两大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培育力度,提升专业研究能力与行业影响力。 创新文旅数据平台开发利用方面,用好齐鲁文化大模型、山东公共文化云、山东省数字文化大平台等现有平台,提升数据服务能力。通 过整合版本资源、文献资源和算力资源等核心要素,以国家级标准体系为依托,高标准建设文旅领域人工智能数据平台,打造一批具有 竞争力的文化大模型产品。同时,着力搭建集成果评估、技术对接、资本整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速文化科技 成果的推广应用,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技术动能。 全力提供人才资金保障方面,加强山东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旅游职业学院相关学科建设,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重点围 绕"互联网+"、智慧 ...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正式落户“国际滨”
Hang Zhou Ri Bao· 2025-06-24 02:33
《古典爱情》作为孟京辉戏剧工作室落户杭州滨江区的首部作品,在夏夜晚风中亮相2025阿那亚戏 剧节。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戏剧"的艺术氛围中,滨江区与孟京辉开启全新合作。 该作品是作家余华和导演孟京辉继《活着》《第七天》之后的三度合作,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才子佳 人的爱情模式,以古希腊悲剧式的结局和后现代抽离的解构,运用孟京辉标志性的戏剧手法,诠释一个 残酷而荒诞的后现代爱情故事。此外,《古典爱情》创造性地引入实时动态捕捉互动装置,使灯光、音 效、影像由身体行为直接触发,随演员动作、呼吸、语速而变。这一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与滨江区的科 技创新气质不谋而合。 2016年,话剧导演孟京辉在京杭大运河畔开出了他在北京之外的首个专属剧场——蜂巢剧场。九年 后,他再次"落子"杭州——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正式落户"国际滨"。 6月20日晚,孟京辉2025最新戏剧作品《古典爱情》阿那亚戏剧节全球首演暨杭州滨江区孟京辉戏 剧工作室揭牌仪式在秦皇岛市阿那亚举行。 2010年至今,孟京辉作为杭州市引进的"文化名人",以杭州蜂巢剧场为基地,持续上演《恋爱的犀 牛》《空中花园谋杀案》《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经典先锋戏剧。自2 ...
打造文化科技融合新高地 浙江大学—华数跨媒体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6-19 14:44
6月19日,由浙江大学、华数共同建设的"跨媒体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浙江大 学求是大讲堂正式揭牌成立。实验室旨在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力 争围绕跨媒体文化大模型,打造国家级标杆性项目,构建高水平且开放型的创新研究中心。 华数集团是大型国有文化传媒产业集团,也是国内领先的有线电视网络和新媒体运营商,长期深耕"广 电+文旅"融合赛道。当前,文化科技融合已经成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华数表示,将与浙 江大学携手合作,共同办好实验室,聚焦跨媒体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落 地,让科技的力量迅速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让文化与科技在融合中催生出更多元、更具活力的业 态。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徐晓表示,实验室的成立是浙江高水平打造文化强省、旅 游强省注入新活力的务实举措,将为浙江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对于实验室,徐晓提出三点期 望:一是以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激发创新发展动能,攻关文广旅领域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创新应用; 二是以研发+转化的务实导向服务行业发展需求,让创新成果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三是 ...
浙江20条措施支持游戏出海:支持游戏企业做大做强和国际化发展
Di Yi Cai Jing· 2025-06-11 03:09
充分发挥中央外经贸专项资金等中央及省级专项资金撬动作用,支持游戏出海。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加大 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游戏做大做强、国际化发展。 近日,浙江省商务厅等1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游戏出海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现 将《措施》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文件出台背景依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2024年12月,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动数字产 品提质,支持影视剧集、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网络视听等出海。为充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和省委、省政府意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浙江文化贸易提质升级,特制定本《措施》。 二、总体要求 《措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 神,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方向,以"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推进文化贸易提质升级为牵 引,支持游戏出海,赋能数字贸易强省建设。 理制度创新等主题,结合浙江基础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举措。二是深化制度型开放。《措 施》提出依托浙江自贸试验区,探索跨境结 ...
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基金成立
FOFWEEKLY· 2025-06-10 10:06
对接需求请扫码 每日|荐读 榜单: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峰会: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盛大启幕:汇聚中国力量! 热文: 一纸新规,炸出一级市场的管理费焦虑 热文: 今年,上市公司热衷做并购基金 6月7日,在第七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沪苏浙皖一批企业共同签约成立长三角数智文 化产业基金。该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30亿元,资金来源和投资地域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将 以文化科技融合为核心,重点布局数字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相关领域。 据悉,上海已构建起"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计划重点发力"文化+AI",推动数字 技术与文化创意进一步融合。为此,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 司等上海地区企业牵头发起该基金。目前,已有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安徽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 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甬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参与组建,另有多家意向出资主体正在洽谈。 来源:宁波金投控股集团 ...
文化科技蓝皮书:北京文化科技融合指数名列前茅
Bei Jing Ri Bao Ke Hu Duan· 2025-05-29 09:12
Core Insights - The "Cultural Technology Blue Book: Beijing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2023-2024)" indicates that Beijing ranks first in the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dex among ten provinces and cities, showcasing its leading position nationwide [1][3]. Group 1: Economic Performance - In 2024, cultural new economy enterprises in Beijing achieved a revenue of 1,590.69 billion yuan, accounting for over 70% of the city's cultural enterprise revenue [3]. - Beijing has 16 national-level cultural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s, the highest number in the country [3]. Group 2: Development Index - The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dex for Beijing reached 202.5 in 2021, an increase of 43.1 from the previous year and a rise of 102.5 from the 2014 baseline [3]. - The indices for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areas such as foundation, output, and environment have shown steady growth, indicating continuous advancement [3]. Group 3: Comparative Advantage - Beijing's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foundation is strong, with leading positions in R&D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funding intensity, as well as annual science popularization funding [3][4]. - The cultur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utput in Beijing significantly surpasses that of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3]. Group 4: Workforce Efficiency - Beijing ranks first in labor productivity among large-scale cultural-related industries, reflec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highly skilled and efficient professionals [4]. -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models, and tools contributes to the highest level of labor productivity returns in the cultural industry [4]. Group 5: Future Recommendations - The blue book suggests that Beijing should continue to enhance its social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cultural infrastructure, while providing more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space for high-end cultural manufactur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apital's cultural industry [4].
文化引流,科技搭台:VR院线正打造线下文化消费新生态 | 早期项目
3 6 Ke· 2025-05-29 05:41
「798超维视界·VR院线」在北京798·751园区正式揭幕 虽然七九八文科确立"智绘艺境"战略还未满一年,但团队并非是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行业新军"。 据了解,团队于2022年就开始打造多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年度大展,探索科技与艺术碰撞的可能性。其中,首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以"合成生态"为主 题,邀请到来自全球50位艺术家、科学家与生态学家;2023年数字艺术展的"我想看见'你的看见'"是国内首个聚焦VR、AR和MR的艺术项目,与来自全球9 位知名艺术家/团体达成合作。 从那时开始,团队就从单纯的艺术展慢慢进入VR行业,从调研、选内容,再到最后落地。2024年6月25日,798、751两大园区合并运营,全新的文创科技平 台——北京七九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七九八文科")宣布成立,致力于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国际领先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平台。 仅过去一年,园区就举办展览近4000余场,接待访客1257万人次。七九八文科还与京东方、HTC等头部科技企业深度合作,推出数字展馆、AIHub等创新项 目,打造《ALAB山海空间》《巴黎圣母院》等数字光影体验。 过去一段时间,VR大空间相关内容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 ...
榫卯技艺紧“扣”现代科技
Ke Ji Ri Bao· 2025-05-29 01:12
原标题:榫卯技艺紧"扣"现代科技 在2025年山西省大学生"非遗正青春"校园演说大赛中,忻州师范学院参演的情景剧《榫卯的宇 宙》,展现了榫卯技艺的悠久历史和卓越水平。演出中,用榫卯技艺制作的文创产品——"人类命运共 同体"地球,尤为引人注目。 "没用一颗钉子、一滴胶水,我们利用了榫卯技艺,让108块形状各异的木构件紧密连接,构成一个 镂空的地球,祈盼世界团结、人类和平。"《榫卯的宇宙》编剧、山西忻州王尔文玩(鲁班锁、孔明 锁)(以下简称"王尔文玩")传统木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赵永功说。 忻州地区流传的榫卯技艺种类多、工艺复杂,目前有上百种。常用技艺包括十字榫卯、丁字榫卯、 仙人大搭掌、巨人勾手、燕尾榫卯、流星卯等。"在制作'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时,我们就运用了60多 种榫卯技艺。其中,弹久生擒、流星抗震卯、珠联璧合等榫卯技艺,便是我和我的师傅李德贤自创 的。"赵永功说。 古老技艺衍生智慧文创 在山西忻州,榫卯技艺会被用来制作王尔文玩。据赵永功介绍,王尔文玩在有些地方被称作鲁班锁 或孔明锁。在忻州一带,王尔文玩种类丰富,也很盛行。"这些文玩名字也好听,如九连环、霸王锤、 八连锁、善闭锁等,多达几百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