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离岸金融
icon
Search documents
聚焦离岸市场与全球声誉,破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跃升
Di Yi Cai Jing· 2025-07-01 12:00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市场发育和声誉机制形成过程。 国家在金融领域释放的改革开放举措,正有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新高度。 从国际经验来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市场发育和声誉机制形成过程。就提升全 球影响力和竞争力而言,上海需要在三个方面实现战略意义上的新突破:一是通过持续推进高水平金融 开放实现上海由区域性的开放枢纽跃升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关键枢纽的战略性突破;二是通过强化人民币 资产的配置功能实现上海以人民币计价的世界级资产配置中心与风险管理中心的战略性突破;三是通过 进一步健全完善高度发达的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生态环境,形成广受全球市场主体认可的国际金融中心 气质或国际声誉机制。 这有赖于国家和上海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国际金融竞争生态、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管理工具、有着强烈使 命感与国家责任感的战略型人才来领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建设更高能级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准不断提升 近年来,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日益激烈。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等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纷纷推出创新性 发展举措。 尽管脱欧后伦敦作为国际金融机构面向欧盟市场的桥梁作用逐渐消失,但是伦敦并未故步自封,而是推 出更为独立 ...
临港试点核心突破: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的三维创新
Guo Ji Jin Rong Bao· 2025-06-23 13:36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与我国金融开放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上海临港新片区作为国际自由贸易港 核心载体,其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已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离岸金融发展的关键突破口。 二是国家级真实性核查平台提级。第一,跨部门数据整合:整合外汇局、海关、税务等6大系统中 贸易真实性核查的系统,并与临港自有的贸易真实性核查系统和广州南沙的"全球溯源系统"进行充分整 合,构建"国家级离岸贸易真实性核查区块链平台",充分利用新平台所具有的特殊功能,通过智能合约 等途径核验贸易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核查准确率从82%提升至99%。第二,风险智能管控: 平台嵌入"风险热力图",对高风险交易自动触发强化尽职调查,同步对接CIPS系统实现跨境资金全流程 追溯。 三是税收与服务生态闭环构建。第一,税收优惠升级:在临港现有离岸贸易免征印花税基础上,对 离岸贸易企业实施"所得税五免五减半"、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免征增值税。第二,全链条金融服务包: 推出基于应收账款的离岸贸易专项融资(额度提升至交易金额90%),试点人民币与非自由兑换货币的 远期期权对冲工具,设立"离岸贸易企业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 同时,积极落地央行给予上海发展 ...
再论我国开展离岸金融活动的路径探索
Di Yi Cai Jing· 2025-06-08 12:59
《我国离岸金融发展路径探索:境内外协同共进》一文5月23日在第一财经发表后引发业界热烈的讨论。有专 家联系我们指出:我国离岸金融发展路径阐述可进一步深化,并发问"美国为何未开展境外离岸金融"?在全 球金融格局加速重构背景下,离岸金融作为链接"双循环"的关键枢纽,其战略价值需以更系统视角认知,此 次质疑也反映出我国离岸金融的发展方向亟待明确。 我们应聚焦境内外制度差异、数字化监管、法治保障等领域,构建中国特色离岸金融体系,助力我国在全球 金融治理中从"参与者"向"引领者"跨越。 我们应聚焦境内外制度差异、数字化监管、法治保障等领域,构建中国特色离岸金融体系,助力我国在全球 金融治理中从"参与者"向"引领者"跨越。 我国开展离岸金融活动的必要性 (一)提升我国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和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契机。 众所周知的是: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具有离在岸金融边界模糊的基本要求,这就是我国必须通过开展离岸金融 活动来提升上海等地国际金融中心能级的重要原因。而人民币国际化更是我国金融强国建设的核心战略目 标,离岸金融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截至2024年末,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位列第四, 占比达3.79%; ...
南汇新城:产业科技齐飞,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正当时
Guo Ji Jin Rong Bao· 2025-05-12 05:55
记者近日从"媒体看新城"南汇新城活动上获悉,2024年,南汇新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30亿元,占全市比重10%以上;工业投资连续3年超过400 亿元;全年人才引进落户4.3万人。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正伟介绍,今年初制定的《2025年南汇新城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开展26项重点工作,聚焦42个重大项目推进新城建 设,总投资额达2567亿元。 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临港新片区,是一座蕴藏创业基因的"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挂牌成立5年多来,临港新片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6%,专精特新企业从26 家增长到621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54家增长到1596家,已经形成了引领未来的智能新能源汽车、覆盖"空天陆海能"的高端装备两个千亿产业集群和全链布局 的集成电路一个500亿产业集群,集群发展的民用航空、赋能百业的数字经济也在快速壮大。 依托"产业森林",南汇新城逐渐生长出"创新雨林",而浓厚的科技创新生态则是最适宜的"雨露"。 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二级调研员王佩华表示,临港新片区构建了覆盖"基础创新—应用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体系。5 家高能级实验室、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能为 ...